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两天有点焦头烂额,一方面撒谎说和中国在谈判,结果被中国戳穿;另一方面他的盟友们与他离心,让他好不自在。特别是他认为好拿捏的韩国,昨日竟然“背叛”了他。而欧盟也开始威胁美国:若贸易谈判破裂,将启动更严厉的反制措施。
这场由美国单边主义掀起的贸易风暴,正演变为一场盟友集体“反叛”的博弈。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动摇之际,美国的霸权即将落幕。
一、韩国的顶级“忽悠”
根据韩联社的报道,特朗普在和韩国代表接触的时候,要求韩国配合其“孤立”中国。但韩国拒绝了。韩国外长表态说: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并且韩国给出了特朗普一个新颖的说法:“韩国和中国接触,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韩国外长的意思应该可以理解为,韩国不和中国脱钩,可以作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润滑剂。在特朗普看来,韩国的这个解释,总有点“忽悠”的意思。其实,韩国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让人意外。
2023年韩国对华出口占比22.8%,对美出口占比14.5%,任何一方的贸易壁垒都将重创其经济。面对美国施压,韩国政府只能选择“战略模糊”,始终不愿表态愿意和中国脱钩。不仅如此,韩国上个周还派代表来中国,和中国继续推动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的谈判。中韩自贸协定的主旨就是降低或取消双方关税,这和特朗普对中韩加征关税正好是相悖的。
韩国这两年启动“多元外交计划”,与东盟、印度签署多项贸易协定,分散对单一市场依赖。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策略,既避免激怒美国,又保障经济自主权,凸显中等强国在霸权博弈中的生存之道。
短时间来看,韩国摆脱不了美国的威胁,但是,韩国能做的就是多争取一份“战略自主”,最大可能地做到“去美国化”。眼下韩国新总统尚未选出,韩国外长和贸易谈判代表能作出这样的选择,已是不易。
而比韩国情况更复杂的,就是大西洋彼岸的欧洲。
二、欧盟的强硬“反击”
自从特朗普对欧盟加征关税以来,欧盟已经采取了部分反制措施。例如,4月9日,欧盟投票通过了对美国的反制方案,对价值约为21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就包括美国的大豆、烟草、家禽等商品。
欧洲的策略其实是打特朗普的“七寸”。因为欧盟没有和特朗普撕破脸的打算,他们只是想给特朗普压力,让特朗普和欧洲谈判。然而,特朗普并没有对欧盟手软,因此欧盟接下来继续拟定了280亿美元的关税报复清单,打算作为继续和特朗普谈判的筹码。可是,最近双方通过接触后,彼此并不乐观。
当地时间23日,欧盟经济事务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如果欧盟与美方的贸易协议难以达成共识,那么就对其进行严厉的反制。”
此前他曾对媒体透露,反制计划将拿美国的服务贸易开刀,因为欧盟在这方面对美国有逆差。“如果在服务贸易方面反制,欧洲不怕,美国反而会担心。”东布罗夫斯基斯说。
不仅欧盟对美国强硬,就连已经脱欧,且和美国是“亲密盟友”的英国也出乎意料地强硬起来,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说:“不符合英国国家利益的协议,英国是不会妥协的。”
看来。美国已经在传统盟友心目中,彻底走错了方向。
三、众叛亲离,美国还能坚持多久
从数据上看,美国对欧洲的关税战,美国并没有占便宜,欧洲虽然对美过的出口减少,但目前美国的农产品等损失更大。据多个智库预测,如果接下来美国和欧洲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对欧洲的出口可能会下降到8%-66%。而欧洲对美国的出口仅下降0.6%-1.1%,因为美国更需要欧洲的商品。
这就是欧盟官员说的“反正我们不怕,美国反而更担心”的原因。
英国的《卫报》将美国的行为直接挑明:美国政府想利用关税做武器,强迫其他国家接受美国的主导地位。
美联储23日发布了美国经济状况“褐皮书”,这一期的报告页数比上一期多了两倍多,“关税”一词被提了107次,对美国多个地区的经济前景非常不乐观。同样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美国多个州已经爆发游行示威,抗议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截至23日,美国已经有13个州起诉联邦政府,要求停止关税政策。
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的政策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这也是他最近频繁撒谎,说和中国在谈判的原因。因为他急需要速战速决,一旦进入持久战,他必然扛不住多方面的压力。
韩国和欧洲在国防安全上都严重依赖美国,但是,在经济上也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理讹诈。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只会将美国自己关闭在“牢笼”之中,长此以往,“牢笼”之外的国家仍旧在进行自由贸易,而“牢笼”里面则直接崩溃。解铃还须系铃人,特朗普政府应该放弃“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幻想,重新回到多边主义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