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正式批复南京规划,南京首次迎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全新定位,标志着南京正式进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核心枢纽行列。
这一批复不但预示着国家对南京地理区位优势的认可,也是对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战略地位的强化。
对南京来说,在这一规划指导下迎来发展新契机,尤其是江北地区,那么南京以及江北地区将会获得哪些发展机遇?

这次,南京能获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成为江苏特例,主要原因在于南京区位优势较为显著。
在位置上,南京地处江苏西南部,位于长江下游,虽然距离上海等地较远,但却处在安徽与江苏两地的核心区域。
借助长江具有通江达海、连接沿海与内陆的枢纽优势,以及南京所处的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地带,长江贯穿而过的优势不但让南京航运交通优势显著,还使其成为连接内陆与海洋物流的重要枢纽。
另外,在铁路、公路以及航空方面,南京已经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
然后是气候方面,南京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温和湿润的北亚热带温润气候让南京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以及农业和旅游资源。
故而通过交通优势外加自然优势,让南京拥有广泛吸引大量外部投资以及流域。
最后,南京也是全国最为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
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南京交通枢纽功能,国家选中南京,赋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新定位,锚定全球影响力的枢纽城市。

规划明确提出,南京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四大核心目标,基本覆盖了航空、航运、区域辐射以及创新经济等领域。
第一是打造国际化。提升禄口机场旅客吞吐量,争取进入全球前50,加强在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中的中国航空枢纽职能。
到2035年,禄口机场空铁联运网络基本覆盖南京都市圈1小时,江苏、安徽两省2小时范围,航空覆盖江苏、安徽两省95%以上的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提升南京港吞吐量,使其达到400万标准集装箱量,成为长江经济带海江和公铁水转运中心。
其中,龙潭港区将通过国际班列始发终止,衔接陆海丝绸之路。
第二是一体化,以南京都市圈为核心,通过连通都市圈内枢纽资源,成为辐射我国中西部、线外衔接全球的枢纽型都市圈。
通过消除城际铁路断点,打通省际航道瓶颈,完善交通网络,构建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进而满足跨江城镇组团发展。
最后则是现代化。通过打造数字交通,南京将领跑江苏全省。
综合来说,有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新定位的加持,南京将在基建等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提升空间,发展机遇不言自明。
这对南京都市圈的带动作用自然极大,尤其是江北新区,直接被委以重任。
江北新区是江苏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与南京主城区仅一江之隔,主要包含浦口区、六合区以及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全域面积达到了2451平方公里。

自2015年国家批复以来,江北新区就始终承担着三区一平台的发展重任,即逐步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域、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在这一次规划中,其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一是交通枢纽以及经济枢纽方面,依托南京北站的建设,江北新区将打造产业科技创新枢纽港,整合智能制造、空天科技等产业资源,吸引全球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落户。
此外,联动江北海港枢纽经济区,推动现代物流和临港产业的聚集。
第二是创新产业新型生产区。按照规划,江北新区将打造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着重布局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借以到2035年成为长三角新区生产力的前沿阵地。
综合来说,江北新区被南京寄予厚望,而以江北新区的综合实力,这份厚望并不难实现。
在位置上,江北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处,东连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地带,西接安徽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又与京沪铁路在此交汇。
以地理位置而言,江北新区已衔接长三角、辐射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位置,拥有极为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

而且,江北新区拥有南京大学等9所高校以及大量科研人才,科教实力雄厚。
外加新区产业结构扎实,其中石化、钢铁等两大优势产业市值已突破2000亿元,而在配套设施以及自然生态方面,新区实力也非常强。
综合来说,南京迈向全球枢纽的那一刻,江北新区也将随之崛起。
来源:方悦心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