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周瑜出上联嘲笑诸葛亮夫人丑陋,诸葛亮的下联令周瑜蒙羞

史墨弦说说 2025-04-02 17:07:00

提起诸葛亮,人人都知道他足智多谋,是刘备的左膀右臂。可要说起他的夫人黄月英,不少人只记得一句“其貌不扬”。

古时候的人常拿“丑妻”当笑话讲,连江东的周瑜也没少借此打趣。可谁能想到,诸葛亮非但不嫌弃,还为她出头回敬,让周瑜哑口无言。

这背后,不只是对妻子的护短,更藏着夫妻之间的深情与默契。

“丑妻”背后的智慧

襄阳城外黄家湾,有户人家姓黄。老黄名叫黄承彦,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读书人。

这黄家,有一个女儿,名叫黄月英,早年失了母,随父亲长大。她从小不爱女红绣花,却喜欢摆弄木头石块,拆装机关。

村里人都说:“黄家的女儿虽丑,却有脑子。”

“黄头发,黑皮肤,一口龅牙,还四尺来高。”这是乡人对黄月英的印象。

说实在话,那年月讲究“女貌男才”,女子若无好皮囊,别说婚事,连出门都被指指点点。

可黄月英不一样,她一肚子学问,手上又巧得很,不光会造水车,还能教村里人识字种田。

大人小孩都爱叫她一声“阿姐”。

她的父亲黄承彦,虽是文人,但很开明。他说:“女子若有才,丑又如何?容颜会老,才学传家。”

于是黄月英从小跟父亲读《墨子》《孙子兵法》,练机关、研究水利。

到了十七八岁,她的才名竟远扬郡县。可偏偏没人敢上门提亲,皆因那副长相。

直到有一天,来了个年轻人,披着布衣草帽,眉清目秀,背后还背着几卷竹简。

他就是诸葛亮。

三顾茅庐前的“相亲”试探

彼时的诸葛亮,隐居在隆中,一边种地,一边读书。虽是布衣,但心有天下。

黄承彦听说此人不简单,便登门拜访,两人一见如故,常常对坐夜谈,论朝政局势。

一次茶后闲聊,黄承彦突然笑着说:“你如今尚未婚娶,可愿择妇?”

诸葛亮说:“良配难求。”

黄承彦便道:“我家有女,黄头黑肤,才学尚可,愿不愿见上一见?”

这话说得玄,诸葛亮却不犹豫,直接答应:“才堪相配,外貌不足虑。”

两人相见那日,是个下着细雨的早晨。

黄月英穿着青布衣裙,脚踩布鞋,手里正修一架破旧的木车。

诸葛亮站在屋檐下,看了她许久,说:“夫人这木牛车,原理极妙。”

黄月英擦了擦额头的汗:“先生若不嫌弃,不妨来试试。”一句话,既是邀约,也是考验。

诸葛亮走上前,竟一眼就看穿了机关所在。黄月英顿觉对上了眼神。

当晚,两人在油灯下对弈。黄月英忽然说道:“君若娶我,往后无娇颜奉上,只有点子一堆。”

诸葛亮回道:“我欲的是与我共谋天下之人,非徒美色。”

这一场“相亲”,没有媒人说和,没有繁文缛节,却定下了终身。

后来民间传一句话:“莫学孔明择妇,娶得阿承丑女。”可这句嘲讽,往往在说者未婚之时,被当作茶前饭后的笑话。

而那些识得黄月英内涵的人,只摇头轻叹,你哪里懂她的好?

周瑜讥笑,孔明对句反羞人

赤壁大战前,孙权设宴款待文武百官,诸葛亮作为刘备使者,也应邀前来。

宴席之上,觥筹交错间,周瑜酒意微醺,语带挑衅。他一向自诩风流人物,夫人小乔更是江东有名的美人。见诸葛亮始终风轻云淡,便起了几分戏弄之心。

他举杯对诸葛亮道:“孔明先生既才智过人,定也擅对句。那我便出一上联,请君赐教。”

说罢,缓缓道出一联:“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是‘妞’,襄阳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此言一出,众人一愣,随即又有几人低笑出声。

周瑜分明是在讽刺黄月英丑貌,借词语拆解来羞辱诸葛亮。

诸葛亮不慌不忙,放下筷子,起身拱手一礼,嘴角微翘,缓缓回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护铜雀不锁娇。”

话音未落,场中一片哗然。

孙权眉头轻皱,周瑜脸色青白交加。

这一联,不光巧妙对仗,更暗讽周瑜虽娶得佳人,却守不住。

更有“铜雀锁二乔”的典故隐含其意。

周瑜虽胜一时口舌,却输了风度与心胸。

从那之后,周瑜每每提及此事,面色总不自然。他自诩才高八斗,却在诸葛亮面前屡屡败下阵来。

世人传此佳话,唤作“丑妻对娇妻,一联显真情”。

举案齐眉,才子佳人共绘天下

世人常以为,黄月英之“丑”是诸葛亮之忍让。

却不知,在诸葛亮心中,她才是世间独一无二的良配。

黄月英不但懂兵法奇门,还是诸葛亮诸多发明的“首席智囊”。

传说她曾制小木人在厨房劳作,诸葛亮看后大为惊异,日后才有“木牛流马”之创。

还有一次,诸葛亮深夜作图,一筹莫展。

黄月英便送来巾帕一条,帕上绣着一图,三足鼎立,阴阳五行俱在其中。

诸葛亮顿悟,曰:“吾之大计,有所依矣。”这图,正是后来的“隆中对”雏形。

诸葛亮在蜀为相,每遇大事,常与黄月英商议。她虽不出朝堂,却常助以奇策。

军中行军散、卧龙丹,皆由黄月英改良而来,疗效极佳。她是幕后之谋,更是丈夫的精神后盾。

日常里,黄月英操持家务,还常下厨。

孙尚香嫁到蜀中,水土不服,食欲全无。

黄月英便做了道“喜沙肉”,甜咸相宜,孙夫人从此顿顿光盘。

刘备大婚之宴,诸葛亮忧菜肴不够新颖,黄月英提议做“龙凤配”,让满席宾客赞不绝口。

若说“成功男人背后有个女人”,那诸葛亮的“背后”不仅撑起半边天,更给了他三分天下的底气。

结语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消息传至成都,黄月英悲恸欲绝,不久也随夫而去。她临终只对儿子诸葛瞻留下四字:“忠义勤勉。”

这四字,是家风,是信仰,也是她与诸葛亮三十年风雨共度的写照。

世人爱说“貌美如花”,却常忽略了“才比天高”的另一种美。

黄月英虽貌不惊人,却让一代英才诸葛亮倾心一生。

所谓真情,并非一眼惊艳,而是日久生情,是理解、是陪伴,是当世人都笑你娶“丑妻”时,你说:“她于我,是举世无双。”

那一夜,灯下红盖头掀起的一刻,诸葛亮看到的,或许不是容颜,而是他一生的知己。

真正的良人,不问容貌,只问是否共心。



0 阅读:4

史墨弦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