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李讷总算是从离婚的阴影里走出来了,她打定主意,要带着儿子回到中南海。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心里一直特别想念她的“小爸爸”。
李讷领着儿子回到了有点生疏的中南海,一见到因为眼睛不好而看东西模糊的主席,眼泪立马就哗哗地流了下来。
李讷拽着儿子,急匆匆地跪到毛主席怀里。毛主席用手轻轻摸着女儿的脸庞,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早已挂满了泪水。他哽咽着说:“闺女,你咋瘦了这么多?咋现在才回来呢?你婚姻不顺,爸爸心里也有愧啊,有啥难处就跟爸爸说。”
【李讷短暂的婚姻生活】
1970年某天,毛主席在中南海收到了一封信,信是从江西的“五七干校”寄来的,是他的小女儿李讷写的。李讷在那参加劳动锻炼,信里头说的是她想结婚的事儿。
小闺女马上就要嫁人了,这可是个大喜讯啊。
说起来,李讷都三十岁了,毛主席一直为闺女的婚姻大事操心。这不,收到她提交的结婚申请,毛主席别提多高兴了,立马坐直了看信。信里,李讷简单说了说对象的情况:小伙子姓徐,家里是工人,老爸在铁路上干活,小徐呢,在中央办公厅管的一个招待所当服务员,政治方面清清白白,挺让人放心的。
毛主席没急着回女儿,这事儿关乎她一辈子呢,他得自个儿好好琢磨下未来女婿是个啥样的人。
所以,毛主席立刻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在“五七干校”的侄女毛远志和她丈夫曹全夫打电话,让他们去探探小徐的底细。
那时候,毛远志两口子在五七干校工作,对李讷和小徐的事儿挺了解。他们挺认可小徐的,说这小子虽然文凭不高,但特别好学,还特喜欢干活,实实在在,是个靠谱的人。
毛主席仔细听着工作人员汇报的小徐的情况,边听边点头,对小徐挺满意的。他原本就希望李讷能找个农民或者工人,所以,他很快就在李讷的结婚申请上写了“同意结婚”四个大字。
1971年,李讷和小徐在“五七干校”低调成了家,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李讷一点都没在意。这姑娘之前从没谈过恋爱,对以后的小日子,她满心都是美好的希望和盼头。
然而,没几个月,李讷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就被现实击碎了。说到底,他们俩的生活环境、受过的教育和家庭背景差别实在太大,天天在一起生活,很快就显现出了两人之间的鸿沟。
李讷这人挺有上进心的,爱看书、爱写点东西,但要是说到做家务,她可就不那么拿手了。反观小徐,他是个挺容易满足的人,下班一到家,就想吃完饭直接躺床上休息。李讷本想跟他聊聊看书的心得体会,结果他早就去见梦里的周公了。
第二年,李讷和小徐的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但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并没有让他们的婚姻延续下去。两人商量后决定离婚,孩子由李讷来照顾。
【离婚后的困苦生活】
离婚后,李讷没急着回北京,而是和儿子留在干校继续劳动。她心里头想着,不想让老爸看到自己离婚后那副落魄样,也不想被老妈唠叨个不停。
1973年那会儿,李讷完成了她的劳动锻炼任务,然后就带着她那还小的儿子一块儿回到了北京。
但她没回父亲那儿,而是带着儿子,搬到了一个挺偏的小四合院里住下。
在这样艰难的处境里,坚强的李讷还是选择没和父亲联系。一来呢,现在是挺特别的一个阶段,她这个身份比较敏感,去见父亲不太合适;二来,她性格太倔强了,实在不想让自己这副落魄潦倒的样子被父亲看到。
1974年的时候,李讷终于慢慢放下了离婚的事儿,心里头好受多了。她琢磨着,该带着儿子回中南海瞧瞧老爸了。
毛主席今年八十一岁了,他眼睛得了很厉害的白内障,现在看东西只能模模糊糊分清黑白,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李讷迈进老爸屋里,一瞅见老爸那苍老样儿,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掉。毛主席半躺在沙发上,听到动静,激动得喊:“是不是大丫头回来啦?快过来,让老爸瞅瞅。”
李讷一听这话,眼泪立马就下来了,她发现“小爸爸”已经看不清她了。她赶紧跑到父亲身边,拉起父亲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边哭边含糊地说:“小爸爸,大娃娃我回来啦,特地来看您的。”
尽管医生一再告诫主席,眼睛千万不能流泪,否则眼疾会加重,但面对这样的场景,主席又怎能不心生感慨呢?
主席轻轻擦着女儿的脸颊,自己脸上也挂满了泪水,心疼地叹道:“闺女,你的事儿我都清楚了,咋现在才回来呢?这些年你肯定不容易,有啥难处直接跟爸讲啊。”
李讷含着泪,轻轻地帮父亲擦掉眼泪,安慰道:“爸,路是大娃娃自个儿挑的,再难大娃娃也得咬牙挺过去,您就别操心了。”
主席问道:“我那小家伙外孙在哪儿呢?让我瞅瞅。”
李讷赶紧把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儿子搂过来,放到老爸腿上。老爸轻轻摸着小外孙,心疼地说:“这孩子最让人心疼了,瞧把孩子瘦的。大宝贝,你钱不够用吧?咋不找爸爸要呢,真是个小傻瓜。”
李讷要离开中南海那会儿,主席吩咐工作人员给了她三千块钱。李讷眼里泛着泪光接过了钱,心里明白这是老爸对女儿的疼爱。她心想,要是不收下,老爸肯定会难过。再说了,她眼下也真的挺缺这钱的。
没过多久,毛主席吩咐警卫员往李讷的银行账户里打了五千块钱。他心里清楚,李讷这孩子是不会开口找他要钱的。现在,他能给女儿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1976年9月9号那天,我们敬爱的毛主席离开了我们,这事儿对李讷来说,简直是天塌了一样。紧接着,她妈妈又遭遇了审查,这就像最后一击,让李讷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她整天哭个不停,眼泪都快流干了,身体也日渐消瘦,精神头也大不如前了。
有一天,李讷从沉睡中悠悠醒来,一眼瞅见四岁的儿子正趴在身旁,手里还攥着条手帕,正小心翼翼地给她擦去脸上的泪水。一见妈妈醒了,小家伙立马哭了起来,边抹泪边哽咽着说:“妈妈,我好害怕,你别不要我呀。”
李讷紧紧抱住儿子,眼眶泛红地说:“孩子,妈不会离开你的。”说着,两人就抱头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大家常看到一个中年大妈在前面拼命地拽着一辆堆满煤球、白菜这些日常用品的手推车,后头跟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也在使足了劲儿帮忙推。为了给娃补补身子,李讷往往是只舍得买上一毛钱的肉,而这宝贵的一毛钱,还得靠卖掉家里的旧书才能凑够呢。
毛主席的老卫士长李银桥和他爱人,得知李讷的情况后,就常去瞧瞧她,还时不时在经济上帮衬一把。瞧着李讷一个人拉扯孩子挺不容易的,李银桥的爱人便试着跟李讷聊:“你有没有想过给小宁再找个爹呀?”
李讷是李银桥妻子一手带大的孩子,因此他们俩特别亲,跟母女没啥两样。
李讷苦笑了一下,说道:“谁会愿意娶我呢。”
李银桥一听,直接说道:“别乱琢磨了,你要是真有兴趣,我们会帮你物色个合适的人选的。”
李讷轻轻地点了头,表示了默许。
【幸福的再婚生活】
从那以后,给李讷找个靠谱的再婚伴侣,就成了李银桥夫妇的头等大事。他们对李讷和她儿子特别上心,所以在挑人这事儿上特别小心,生怕李讷再受婚姻的苦。挑来挑去,李银桥突然想到了一个人——王景清。
王景清和李银桥是战场上并肩作战的老朋友了,他还给毛主席当过卫士呢。
前不久,王景清跟李银桥碰了头,俩人还扯到了各自的家庭情况。因此,李银桥心里清楚,王景清眼下是单身状态。由于李银桥对王景清挺熟的,知道他这人性格正直,靠谱又实在,还对毛主席身边的事儿门儿清,所以李银桥琢磨着,不如给李讷引荐一下王景清,让他们认识认识。
经李银桥夫妇牵线,李讷和王景清终于见上了面,这次会面特别顺利,两人特别聊得来,彼此都坦诚相待,没有藏着掖着自己的往事。
王景清比李讷大了整整十三岁,他以前做主席卫士时,就见过小时候纯真可爱的李讷。后来,当他听到李讷讲述自己经历的那些艰难困苦,心里除了心疼,还特别佩服她。他觉得,像李讷这样坚强的女性,他真的愿意用一生去守护她。
1984年,李讷和王景清相处了一段时间,觉得挺合适,在问过儿子徐小宁的意见后,他俩就决定结婚了。婚礼办得很简单,就请了几个好朋友,比如李银桥夫妇,大家一起吃了一顿家常便饭,婚礼就算完成了。
结婚后,李讷真切体会到了婚姻带来的温暖,还有家庭满满的幸福感。
李银桥的眼光真没错,王景清这老兄跟李讷结婚后,对李讷那是真的好得没话说。他清楚李讷身子骨弱,而且家务活也不拿手,所以结婚之后,家里的活儿他全揽下了。
王景清不仅对李讷特别好,还把李讷的儿子当作自己亲生的来疼爱。徐小宁这孩子特别懂事,他自己提出要改名叫“王效芝”。这样一来,他们一家三口过得非常快乐,王效芝也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父爱的温暖。
没过多久,王景清陪着李讷回到了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去完成主席生前的一个心愿。到了那儿,王景清和李讷手拉手,沿着毛主席曾经踏过的路一步步走着,感受着主席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细细品味那段历史。
站在毛主席的老宅子里,望着墙上挂着的父亲画像,李讷眼眶红红的,但嘴角还是挂着笑,轻声说道:“爸,您就安心吧,您的大闺女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啦。”
王景清望着画像,轻声细语道:“主席,您安心吧,我会好好照顾李讷的。”
王景清细心照料下,李讷的身体慢慢恢复了。平日里,夫妻俩在家不是聊聊古典文学,就是一起练练书法。后来,李讷迷上了养花,王景清就帮她一起照料那些花花草草,两人的小日子过得挺有滋有味。
只要身体吃得消,李讷和王景清就爱去公园里逛逛。不管李讷走到哪里,王景清总是跟在她身边,陪着她。
李讷虽然是个大人物的女儿,但她从没靠这个身份捞到什么好处,反而过得比一般人还难。多亏了老爸从小对她的严格教导,让她经历了不少磨炼,再加上老爸那份深沉的爱,她才一路挺了过来,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种藏在心底的父爱,才是真的让人难忘,让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