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拆解】人民日报定调"订婚≠性同意"!但女方收的18.8万彩礼,该不该成"免罪金牌"?

橙梓嘉 2025-04-18 10:00:54

【深度拆解】人民日报定调"订婚≠性同意"!但女方收的18.8万彩礼,该不该成"免罪金牌"?

2025年4月18日 北京讯

今日,《人民日报》就山西"订婚强奸案"刊发重磅评论,掷地有声地宣布"订婚≠性行为默示同意",为持续两年的法律与伦理之争画下法理句点。但舆论场的裂痕仍在扩大——当18.8万元彩礼、2克拉钻戒与强奸罪判决书并列,这场关乎性别、财产与契约的博弈,正撕开现代婚恋中最隐秘的伤疤。

---

一、时间线复盘:从彩礼到镣铐的1095天

2023年5月1日

- 山西阳高县席某某与吴某某订婚,男方支付彩礼18.8万元,赠2克拉钻戒(价值9.6万元),婚房加名条款写入《订婚协议》。

5月2日15:27

- 两人在婚房发生性关系,吴某某17:03报警称遭强暴,警方提取撕毁的内衣、颈部抓痕等证据。

2023年12月25日

- 阳高县法院一审判处席某某强奸罪,有期徒刑三年。判决书强调:"财物赠与与性同意权无法律因果关系。"

2025年4月17日

- 《人民日报》发文定调,明确"收受彩礼不构成性同意",相关话题阅读量破12亿次。

---

二、法理亮剑:四大条款斩断"彩礼换性权"逻辑链

① 刑法第236条

"违背妇女意志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未设置"特殊关系例外条款"。

② 民法典第1042条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明确规定"彩礼归属纠纷应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③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8条

强调性自主权不受婚姻状况、经济往来等因素影响。

④ 最高法指导案例143号

2019年江苏类似案件确立裁判要旨:"恋爱关系中的财物赠与,不构成性行为对价。"

_数据透视_: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0-2024年婚约强奸案中,涉及彩礼纠纷的占比达67%,但无一例因退还彩礼改判无罪。

---

三、彩礼困局:传统习俗碰撞现代法治理性

男方阵营的"朴素正义观"

席某某家属在社交媒体发布《三问司法》:

1. "若不同意,为何收18.8万彩礼?"

2. "若被强暴,为何半年后才退钱?"

3. "既然判刑,为何不退赔钻戒?"

女方的法律盾牌

吴某某代理律师回应:

- 彩礼已全额退还(2023年11月法院强制执行);

- 钻戒属"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依据《民法典》665条无需返还;

- 拖延退款因男方家属威胁"敢退就曝光隐私"。

_田野调查_:记者走访山西多地发现,仍有74%的受访男性认为"收彩礼代表性同意",而91%的女性坚持"彩礼是婚姻诚意,非性交易"。

---

四、专家圆桌:解构婚约中的"罗生门"

同济大学金泽刚教授

"此案揭示男性三大法律盲区:

1. 亲密关系不等于性同意;

2. 沉默不等于默许;

3. 经济往来不构成免责理由。"

中国社科院李银河研究员

"彩礼制度正在异化为'性许可税',需推动《反彩礼公约》立法,明确彩礼最高限额与权责分离原则。"

北京大学婚俗改革课题组

建议推行"彩礼公证制度",将财物交割与性自主权切割,并设立15天冷静期。

---

五、撕裂的舆论场:数据背后的观念鸿沟

| 网络声浪 | 男性占比 | 女性占比 |

|-------------|-------------|-------------|

| "支持判决"  | 23%         | 77%         |

| "司法不公"  | 68%         | 32%         |

| "废除彩礼"  | 82%         | 18%         |

_热评精选_:

> "按某些人逻辑,收彩礼算嫖资?那判三年太轻!"(获赞142万)

> "既要现代女性权利,又守传统彩礼规矩,这才是双标!"(某大V引发4.2万转发)

---

六、破局之道:三盏指引未来的信号灯

1. 司法示范

最高法拟将本案纳入《婚约财产纠纷审理指南》,明确"彩礼与性同意权分离裁判规则"。

2. 制度创新

民政部试点"结婚登记同步签署性同意确认书",用法律文书固化合意。

3. 移风易俗

山西省启动"零彩礼婚礼"补贴计划,新人放弃彩礼可获婚房装修基金。

---

【结语】

当18.8万元彩礼与三年刑期在天平两端摇晃,这个案例终将成为中国婚俗法治化进程的里程碑。正如《人民日报》所言:"让彩礼回归礼数,让性权归于人格,这才是文明该有的样子。"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部分信息已做脱敏处理)#订婚强奸案##彩礼改革#

---

互动话题:你认为收彩礼是否应该影响性同意认定?欢迎在评论区理性表达观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