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您说现在这赛力斯的日子可不好过啊,销量同比连续数月双位数下滑,就跟坐了滑梯似的,这眼瞅着要在新能源车市场里栽跟头了,急需新的爆款车型来救场呢!您可能会问,赛力斯之前不挺好的吗?咋就突然变成这样了呢?
一年前啊,那赛力斯可风光了!凭借问界品牌,月销量那叫一个“遥遥领先”啊。2024年更是顺利扭亏为盈,还跻身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之列呢,这赴港上市的信心杠杠的。可谁能想到啊,2025年销量就跟坐了过山车一样,急转直下,把这家曾经成功转型的新能源车企一下子就给整懵圈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
在大家都眼巴巴盼着赛力斯能重振旗鼓的时候,这问界M8就登场了。大家都在琢磨,它能成为赛力斯摆脱颓势的“救命稻草”吗?
咱先看看这新能源车的整体形势。在国家促消费政策以及多省市配套措施纷纷落地推动下,再加上车展等线下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2025年3月,咱们国家的新能源车那销量和渗透率可是双提升啊!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12.8万辆,同比增长35.5%,环比增长更厉害,达到35.9%。1 - 3月累计批发284.7万辆,同比增长42.8%。这行业整体形势多好啊!可就在这么好的大环境下,曾经销量黑马赛力斯却突然失速,同比销量自2025年以来,连续几个月都是双位数大幅下滑。赛力斯发布的产销快报里能看到,今年1 - 3月,每个月销量依次是22430辆、21329辆和24609辆,同比降幅分别是45.82%、39.40%和34.43%。再看看新能源车的销量,1 - 3月分别为17906辆、17841辆和18805辆,同比降幅分别达51.39%、41.04%和32.19%。其实啊,这销量下滑的苗头早在2024年12月就有显现了,当月新能源车销量虽然还有37319辆,但那是2024年全年唯一一个产销量同比下滑的月份,销量同比降幅11.4%呢。
赛力斯新能源车销量下滑,这和旗下问界系列车型的市场竞争力变化关系可大了。咱们来看看问界系列核心产品矩阵里的三款车型:问界新M7、问界M9和问界M5。这问界新M7以前那可是“黑马”,2024年1月交付量31253辆,约占总交付量的95%,一下子超过理想,坐上了“新造车品牌一哥”的宝座。可谁能想到啊,市场形势说变就变。2025年1月交付量降到8443辆,同比下滑72.97%;2月更是降到5204辆;3月虽然小幅回升到6512辆,可跟以前比起来,那可差远了。
再说说这肩负品牌高端化使命的问界M9,市场表现相对还算稳健。从2024年9月到2025年3月,除了2月和3月因为改款切换销量有波动,其他月份销量都能稳定在万辆以上,2024年10月还达到16595辆的峰值呢。不过啊,问界M9所在的高端市场,体量本来就小,还面临着理想L9这些强有力竞品的挤压,再加上长期占据高端市场的BBA一众竞品,赛力斯在这个细分领域可太难“卡位置”了。
问界系列市场遇冷,这不仅让赛力斯新能源车增速跑偏,还对整个鸿蒙智行体系产生影响。乘联会“2025年1 - 3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上,鸿蒙智行以79418辆的累计销量排在第十位,还是唯一同比销量下滑的品牌。
所以啊,赛力斯急需打造新的现象级车型来扭转局面,这时候问界M8登场了!4月16日下午,鸿蒙智行开新品发布会,这自3月20日就开始预热的问界M8,那可是现场热度和关注度最高的。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说,问界M8开启小订40多天,小订就突破15万辆,一天小定超过一万多辆,创下鸿蒙智行单车型的预订记录。您说这成绩,任谁看了不得说一声厉害啊!
问界M8定位是“家庭智慧旗舰 SUV”,从各方面看,它有点像问界M9的“瘦身版”。车身尺寸上,问界M9的车身长宽高为5230mm/1999mm/1800mm,轴距3110mm;问界M8车身尺寸为5190mm/1999mm/1795mm,轴距3105mm,虽然小点,但用来满足消费者对车“大”的需求,也足够了。而且问界M8出厂就搭载HUAWEI ADS 3.3,2025年第三季度全系还升级HUAWEI ADS4,智能座舱也跟问界M9整体相似。价格方面,问界M8推出3个版本6个车型,售价区间35.98万 - 44.98万元,顶配车型比问界M9 46.98万元的起步价还低。这一对比,问界M8就显得“更值得入手”了,价格公布后1小时,大定就突破20000台。
不过呢,这问界M8可带来新问题了。性价比这么高的M8,会不会把问界M9的订单给吃掉呢?之前理想也有过类似情况,理想L6上市后,L7和L8的销量同比都在下滑。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也说,问界M8和M9之间互相影响肯定存在,因为两种车型同质化比较严重,问界M8硬件和软件在消费者眼里科技含量更高,那空间大还价格高的M9就不再是最佳选择了。所以说,赛力斯和问界品牌想靠问界M8挽救销量颓势,还得想办法解决同品牌“订单互食”的问题。而且啊,还得避免问界M8重蹈问界新M7的覆辙,不能像烟花一样,绚丽一下就没了。
咱再说说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赛力斯以前靠着跟华为深度合作,从一个传统车企转型成新能源品牌,早期可是融入华为智能汽车生态的先行者,通过华为智选车模式,问界品牌短期内就跻身新能源主流阵营,成了行业“传统车企转型范本”。可后来华为智能汽车战略变了,赛力斯从“独家合作伙伴”变成“华为智选车矩阵重要成员”。这角色一变,技术资源倾斜、渠道优先级、市场传播声量这些优势都没了,品牌辨识度也模糊了,技术差异化优势也弱了。所以啊,赛力斯得在和华为协同的同时,自己建立核心竞争力,摆脱“华为代工厂”的印象,建立独立的品牌价值认知。毕竟啊,外部合作只是催化剂,内生能力才是稳住自己的压舱石呢!
一堆工业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