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之后,美国近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密集施压日本和荷兰对华出口管制设备,但难目前来看,还难以达成一致。
从荷兰这一侧来看,陷入了异常纠结的境地,早在去年11月,荷兰官方当时态度非常强硬,顶住白宫压力也要向中国出口光刻机。在12月,荷兰同意与美国加强合作,共同限制中国企业取得先进芯片技术的管道,在如今,荷兰又开始左右摇摆,举棋不定。表示“尚未做出任何决定”,并表示要最晚在本月内决定。
而在日本这一侧,同样在纠结。在去年12月,日本经济与产业大臣表态,会不会跟随美方,将会听取日本国内相关企业的意见。
今年1月,日本经济大臣表示,日本承诺将在出口管制方面与美国更密切地合作,并将会与其他国家商讨,针对中国出台相应的出口限制。不过没有没有表态是否会与美国的全面限制措施完全一致。
而在1月14日,岸田文雄则公开表示,目前日本尚未决定是否加入美国的这个联盟计划当中。
可以看出,日本也陷入了“荷兰式纠结”,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美国不断施压,与荷兰类似,日本可能也很难顶住压力,根据此前的消息,东京电子有限公司将停止对中国出口产品。即便不与美国的限制措施完全一致,但部分措施上妥协可能会是日本的选择。
出口管制,美日荷都在承受苦果
因美国滥施出口管制,已使美国半导体企业承受苦果。据彭博社2022年11月的数据显示,自7月以来,大约30家美国最大芯片企业已将第三季度收入预期从990亿美元下调至880亿美元,,在美国上市的半导体企业总市值已经减少了超过1.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万亿)
而从最近来看,大量美国半导体企业营收依然在持续下滑。英特尔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0%。英伟达、高通、AMD,以及半导体设备巨头应用材料,市值跌幅均已接近或超过50%。美国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泛林股价下跌43.9%,其公司首席财务官道格·贝廷格在季报发布会上说,该公司在中国失去了重要客户,“这种局面还将持续”。
此外是荷兰,根据彭博社早前报到,受美国对华出口禁令影响,ASML今年第三季度订单减少,在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股价大跌。因为EUV光刻机,荷兰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从目前来看,如果从EUV到DUV完全封堵,这意味着荷兰光刻机的损失进一步扩大,说雪上加霜也不为过,ASML的苦日子可能还在后头。
而日本也是如此,根据日经报道,众多日本芯片设备企业被美国对华制裁伤害,订单流失利润蒸发。
从目前来看,芯片出口管制,美日荷都在承受苦果。
日本芯片业将遭受美国第二次暴击
毕竟,中国是全球半导体设备最大市场,在全球消费电子的需求萎缩的趋势下,把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进行限制,带来的反噬效应是份强烈的。在2021年,共进口芯片6000余亿颗,占到全球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花费超过4326亿美元。
如今中国开始大幅砍单,今年前11个月,中国减少了840亿颗芯片进口,中国如此大规模的砍单是非常罕见的,这透露出来的信号是,中国的芯片自给能力越来越强,反过来,则是全球芯片企业的需求下行。
而日本还在享受中国芯片需求带来的市场红利,但很快,日本即将遭受美国制裁的第二次暴击。
之所以说是第二次暴击,是因为美国的上一个芯片封锁的对象,就是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迅猛,1989年,日本电气、东芝和日立3家企业占据了世界半导体产量最大的公司的前三名,比美国英特尔、英伟达等芯片巨头的规模还要大,逐渐威胁到美国的芯片市场地位,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技术限制与出口限制。
彼时美国政府以产业间谍罪逮捕日立和三菱公司员工,指控其涉嫌窃取IBM公司的技术,但背后真相是钓鱼执法。1985年,东芝秘密向苏联出售四台精密机床,最终东芝两名部长被逮捕,总裁辞职。后来美国强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美半导体协议》。多轮打压之后,日本芯片的上升势头被打断。
从今天来看,美国拉拢日本加入芯片限制行列,无疑又一次对日本芯片业的暴击。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是日本半导体巨头东京电子的最大客户。截至今年3月,中国占该公司芯片制造设备年销售额的26%。中国也是日本芯片测试设备制造企业爱德万的最大市场,上一财年仅来自中国大陆的订单金额就达1890亿日元,占该公司总销售额的27%。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一方面是中国芯片业的自给能力越来越强,一方面是,中国过去又是日本半导体巨头的最大客户。日本跟随荷兰脚步,不得不面对订单将持续大规模下滑、且目前全球其他市场无法填补空缺的危机。在目前,受美对华禁令及存储市场下滑影响,SEAJ已经在大砍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预估。
不过,美国的战略目的其实一方面是限制中国芯片的发展,一方面也是制裁盟友,继而方便美国芯片巨头抢盟友的市场,事实上,荷兰方面的纠结就有这方面的反思。
在限制荷兰ASML之外,美国也在利用国家力量让美国相关设备商获利。根据ASML公司CEO温彼得近日的透露:“美国的芯片制造商可以给中国客户出售最先进的芯片,却要求ASML只能提供旧设备给中国客户,这看起来很荒唐。”
事实也正如温彼得所言,美国的出口限制规则,在限制盟友之外,往往会同时放行几家美企,让其受益其中。比如虽高通拿到了华为芯片(5G之外)供货许可,而联发科也向美国提出了申请许可但却被拒。英伟达推出A800替代品,仅次于A100,符合出口规则。
美企获得了部分范围内的豁免,而ASML不能自由出货。因此,因为荷兰的觉悟,最近又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向中国禁售光刻机,开始左右摇摆,举棋不定。
事实上,最近三年,美国不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甚至不惜出台近万亿美元的芯片扶持法案。
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披露,在芯片法案推动下,全美宣布了40多个新的半导体生态系统项目,包括建设23个新芯片工厂、扩建9个晶圆厂以及投资建设供应芯片制造所用材料和设备的设施。当前美国已经施压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巨头都启动了在美国建造芯片厂的计划,可以看出美国对芯片市场有很大的野心。
而日本是制造先进芯片所需的专用工具设备的最大生产国,在光刻机领域,佳能尼康的市场份额也仅次于ASML,施压荷兰ASML出口限制之后,ASML增长受阻,日本的光刻机产业有望获得发展机遇,这明显也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只有其他国家的芯片竞争力产业衰退,才能让美国芯片产业获得最大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芯片产业因为最大的市场丧失,紧随而来的是利润收缩、下滑,研发投入下降,陷入恶性循环,美国未来就可以顺势抢夺日本空出来的市场,从这个意义来看,日本芯片业的苦日子要来了。
中国要自主补短板,日本芯片业苦日子要来了
回到中国市场来看,如果没有这种封堵,中国的进展可能不会这么快,事实上,从我们过去的芯片与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发展路子来看,一旦国外放量供货,国内企业便倾向于“走组装”的捷径,一旦有快钱可赚,研发投入的战略必要性在企业内部就会弱化。
在过去,雷军曾经说出“研发投入不是越多越好”的观点,其实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科技企业的心声。
某种程度上,从正面意义来看,美国的芯片管制其实让国内企业放弃了走捷径的路子,强化的研发投入与自主创新的步伐,这也倒逼中国芯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也在稳步提升,对外依赖度也在不断降低。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4985.1亿个,同比减少14.4%。当前,中国也已实现纯国产化14nm工艺量产,更先进工艺的量产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过去,不少人也在期待中美关系的缓和而减轻中国芯片企业的压力,但目前来看,我们已经不能再心存幻想或侥幸,独立自主补齐短板,实现产业链的全面布局可能是唯一出路。
对于中国来说,需要抓住当前的黄金突破时间窗口,在全球范围内吸纳产业与人才,形成芯片产业链集聚,事实上,国内也在这么做,前段时间,上千华裔科学家返华,此外包括藤岛昭已率团队全职加入上海理工大学、日本坂田幸雄等芯片人才已经来到中国等。
在早些时候,日本佳能、尼康也在绕着完研发去美化光刻机,对于日本来说,一旦跟随荷兰的脚步,无论是去美化光刻机产业还是在芯片领域的优势产业,可能将面临麻烦,留给日本醒悟的时间不多了,日本芯片业的苦日子也要来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