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名男子,用冰糖冒充毒品,月售40千克!被抓后:我又没犯罪

棋观看社会 2023-08-02 21:33:12

讲述真实的历史

2015年,四川省警方根据一系列线索成功追踪到一名涉嫌大规模贩毒的嫌疑人所在地。然而,当他们冲进房门时,却惊讶地发现袋袋冰毒竟然变成了冰糖。贩毒嫌疑人坚定地声称自己是无辜的。最终却以诈骗罪抓捕,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案件的主人公罗某,从小就对学习没有兴趣,他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学习,因此辍学了。他整天和街头混混在一起。由于罗某家庭条件不好,他经常和小混混一起做一些不法之事,最终因为犯罪行为被判刑。罗某的父母对他整天游手好闲感到烦恼,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不能放任不管。他们思考着如何让他安定下来。

最后他们决定让罗某结婚生子,希望有了家庭之后他会变得负责,不再从事犯罪活动。于是罗某的父母开始为他物色合适的对象,他们也了解自己儿子的为人。只要有姑娘愿意嫁给罗某,不论条件如何,他们都会同意。最后经过媒人介绍,罗某真的找到了一个妻子。罗某的妻子来到他身边后,夫妻两人的感情还算不错,罗某也很少再从事那些不光彩的行为。

日子一天天过去,罗某的妻子也生下了一个孩子,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罗某的父母原本以为儿子会安安稳稳地和妻子过日子。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罗某不知何时染上了毒瘾。一旦家人得知此事,他们开始强制罗某戒毒。然而,毒品并非那么容易戒除的东西。

没过多久,罗某无法忍受戒毒的痛苦,又开始复吸。然而,普通家庭无法承担起购买毒品的开销。罗某很快就把家里的积蓄挥霍一空,妻子非常生气,看到罗某如此堕落无助,决定带着孩子离开他。失去了积蓄,妻子和孩子的离去,罗某的生活变得一团糟。而最为致命的是,他无法抑制毒瘾的欲望,不得不想办法度过这道毒品难关。

他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贩毒的帖子,价格非常便宜。罗某毫不犹豫地下了订单。然而,当他收到货物后,急不可耐地把它放进嘴里时,却发现它是甜甜的,甚至有一种熟悉的味道。原来,那只是一袋磨碎的冰糖。罗某尝到了“甜头”,感到非常愤怒,但这次被骗的经历也给了他启示。他清楚我国对贩毒行为的法律惩罚力度,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学别人的把戏,心想:“既然别人骗了我,那我也可以骗别人”。

罗某立即行动,迅速获取了一批QQ账号,并将伪装成毒品的冰糖粉照片发送到QQ群聊中。他神秘地表示:“我这里有便宜的冰。”这种含蓄的说法和低廉的价格立刻吸引了许多贫困的瘾君子,很快就有人联系上了他。当然,要进入这个群并不容易。为了确保安全,进群的申请必须提供“一段自己吸食毒品的视频”作为凭证。申请者必须证明自己确实是毒瘾者,罗某在审核通过后才允许其加入群聊。

没想到竟然有人前来购买货物,罗某开始小赚了一笔。他设置订单价格在几百到一千之间,绝不与客户进行超过一千块的交易。他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了解他们的心理。

由于购买的是毒品,尽管这些人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也不敢有所表示。一旦被警方发现购买的是毒品,就会被带到警察局,最终只能默默承受损失。

一旦有人收到货物,罗某立即将其从群聊中踢出,并永久拉黑,以免暴露自己的生意。为了确保物流安全,他还特意准备了许多冰糖的证书,以防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检查时出现意外,无法将货物送到买家手中。如此一来,罗某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件事上,不久之后就致富了。然而,人们并不会厌倦自己拥有太多财富的时候。赚到钱后,罗某更加不愿意停下来。

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罗某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旦尝到甜头,就会变得难以收拾。为了避免被某些买家发现,罗某会尽量选择来自外省的客户,并且经常更换发快递的地点。

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罗某提供货到付款的服务。然而,没有人敢当着别人的面检查毒品,特别是那些有瘾的人。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罗某的销售量也越来越高。为了方便销售,他甚至开了一家卖茶叶的网店,表面上是卖茶叶,但实际上在货物中夹带着毒品。

随着收入的增加,罗某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但他并没有考虑停止,反而想要将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在短短几个月内,他的销售量大幅增长,从之前的贫困到现在的富有,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罗某开始对自己的货物进行研究,以使自己的生意更加成功。

有了这样的经历,罗某的野心变得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于是他开始扩展他的商业渠道,从药店购买酶片,并将其伪装成麻古进行销售,再次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然而,直到2015年,有一个人购买了罗某的假冒毒品,但他选择了与其他人不同的做法,直接报警。

一旦警方收到消息,立即展开了全面的网络搜索。经过调查,他们找到了一个名为“猪肉植物肉批发货到付”的QQ账号,账号简介如下:"真诚地提供正宗川菜"。警方注意到他的主页上标注了“化合150元一个,植物200元一个”。这一点实在有些奇怪,为什么植物使用的量词是“个”呢?因此,警方开始对这个账号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罗某的账号正是被调查的对象。随后,在四川某宾馆,警方成功逮捕了罗某,并在现场搜查中查获了40kg的所谓“毒品”。当警察突然闯入罗某的住处时,他正坐在电脑前忙碌不止,这突如其来的警察让罗某来不及关闭电脑。

警察注意到罗某电脑上有大量未读的消息,打开一看,发现这些消息都是催促罗某尽快发货的,甚至有很多人在他这里多次进行了高额交易。尽管警察最初以为这是一起贩毒案件,但实验室的结果却出乎意料,显示这些所谓的“毒品”主要由冰糖和一部分明矾构成,无法被定义为毒品。面对警察的审讯,罗某一脸无辜,他表示自己绝对不敢贩毒,也没有胆量挑战法律权威,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合法的买卖行为。

对于罗某来说,他实际上并没有向顾客提供毒品,因此与贩毒无关。在销售过程中,他在网络上明确标注了这是高品质的冰糖,并在快递中附上了鉴定书。这些细节是顾客在购买时可以看到的,而且他们也会声称自己购买的是冰糖。因此,这不应被视为诈骗行为。这样的说法实在令人哭笑不得,看来直到现在,罗某仍然认为自己的计划是完美无缺的。

最终,2015年罗某因为诈骗罪被判了十个月。罗某若声称出售毒品,就必须确保所售物品真的是毒品,而不是其他物品。以冰糖假冒毒品以获得经济利益,属于犯罪行为。罗某错误地认为自己不会被判定为诈骗罪,因为他认为警方不会因为一笔不到3000元的金额而逮捕他。然而,事实上,立案的依据是涉案总金额。

果然,知识的缺乏真是可怕。罗某最终必须为他的行为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涉案总金额超过三千元,而罗某的诈骗总金额超过七千元,已经超过了立案标准,因此他的行为构成了诈骗罪。

毒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然而,罗某的行为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引发了人们对于毒品问题的思考。冒充毒品的行为虽然没有直接造成毒品的危害,但是它却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这种行为对于毒品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不足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误导和危险。其次,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人们对于毒品的危害性产生误解,从而降低了人们对于毒品问题的警惕性。

此次事件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毒品问题不能掉以轻心。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社会教育层面,都需要加强对于毒品问题的打击和宣传。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遏制毒品的蔓延,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在罗某被抓获后,他所经营的店铺已被关闭,相关部门也将对他的行为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处理。这一事件的曝光,不仅仅是对于罗某个人的警示,更是对于全社会的警醒。我们应该从这个事件中汲取教训,加强对于毒品问题的认识和防范,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预防毒品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教育是预防毒品侵害的重要环节,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毒品宣传教育,帮助他们认识毒品的危害,增强拒绝毒品的意识。社会也应提供更多的康复机构和帮助渠道,以便患上毒瘾的人有更多选择走向康复之路。政府应加大对毒品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毒品的生产和贩卖。在对毒品问题的治理上,法律的制裁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引导毒品滥用者认识到错误,并主动踏上康复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黑暗,重新融入社会。

0 阅读:1

棋观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