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女性在孕期与哺乳期增加牛奶的摄入,能有效降低宝宝食物过敏的风险,这一发现为母婴健康带来了新的启示。
目前,过敏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护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曾预测,到2050年,全球过敏患者人数将超过40亿。其中,有2.4亿- 5.5亿人会对食物过敏,婴幼儿占比高达8%。
近期《Nutrient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母亲哺乳期间牛奶的摄入与后代食物过敏的患病率降低有关》的文章。研究目的是调查孕期和哺乳期母亲的饮食与出生一年后孩子的过敏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母亲产后4个月内摄入较高的乳制品,可以降低儿童的食物过敏发生率。

为什么喝牛奶,会降低过敏风险?
1、卫生学假说
卫生学假说认为,在儿童的早期发育中,有一个时间窗,在这个时间窗内,适当的刺激免疫系统,会使儿童对不同的食物产生耐受性。母亲饮食中的牛奶中可能就含有刺激免疫系统成熟的物质。
2、牛奶中的脂肪含量
牛奶预防过敏的作用可能与其中的脂肪含量有关。已有研究发现,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与食物过敏和特应性湿疹的患病率降低有关。不饱和脂肪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来抑制免疫系统,并且在发育的关键时期可能使婴儿免疫系统失去必要的活化刺激。通过增加饮食中饱和脂肪的比例,自然可以减少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在生命的早期刺激免疫系统,可以促进免疫耐受的发展,并预防变态反应的发生。
3、牛奶中含有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和肽的含量
牛奶有益影响的另一个可能解释是,牛奶中含有的生物活性蛋白质和肽的含量。例如,已发现其富含脯氨酸的多肽(PRP)可促进T细胞成熟,而骨桥蛋白可调节免疫功能并刺激Th1 / Th2的移位。免疫功能的增强进一步降低了食物过敏的风险。
转载自:乳业资讯网
转载自:食安汇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