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陈毅登上美国《时代》杂志,为何被称为“亚洲的敌人”?

夕阳的温暖 2025-04-12 09:34:25

《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新闻杂志里的一个,它在全世界都有着特别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封面上的那个人物,大家叫他“世界之眼”,就是现在全球都在,对世界有着很大影响力的焦点人物。

1965年2月26号那期的封面大佬,是咱们新中国的开国大元帅,那时候还当着国务院副总理和外交部长呢,他就是陈毅。

说起身份和地位,还有国际上的名气,陈毅能上《时代》周刊,那真的是理所当然的事。

可让人惊讶的是,介绍他的文字竟然直接写着:“亚洲的大对手”,意思就是“亚洲之敌”。

那时候是个啥样的时代背景呢?为啥美国会把陈毅叫做“亚洲的敌人”呢?

【外交部长,不二人选】

1954年年底某一天,陈毅急匆匆地跑进中南海的西花厅,直接走到周总理跟前,十分真诚地说:

我希望中央能够再次审视并考虑一下。

周总理一听陈毅那话,虽然说得有点突兀,但马上就懂了他来的目的。

那天,正好是9月份,陈毅刚当上国务院副总理不久,他就和同样是四川人、还一起在法国留过学的邓小平,在勤政殿里聊起了天,叙起了旧。

那时候,他俩聊到了下个月陈毅要带团去东德走访的事情。

陈毅正问着呢,周总理那边有没有啥新指示或者要求。邓小平忽然话里有话地说:总理现在忙得不可开交,所以中央琢磨着,得找人帮他减轻点负担。

接着,他毫无顾忌地坦言道:

从这次出访开始,以后外交部的那些事儿,估计得靠你多费心了。

这话让陈毅心里猛地一震。

说实话,从今年年初开始,好几位被派到国外的大使回国后,都主动找他聊了聊那边的情况。再到8月29日那天,中央直接指派他负责接待英国工党的访华团队。陈毅心里头有点数了,感觉周总理好像是想让他往外交这块儿发展发展。

现在,邓小平的指示,简直就像是一颗定心丸,让大家心里都有了底。

很明显,陈毅对那个任命不太感冒,所以他直接去找了周总理,想让中央再琢磨琢磨。

当然,陈毅并不是因为不喜欢外交工作,或者担心承担不起外交的责任才这样的。他确实是打心底里觉得自己不适合干这行。

陈毅大将军从小就是个直肠子,有啥说啥,心里不藏事,特别痛恨坏人坏事。

17岁那年,他正在上留法勤工俭学的预备班,听说了一个小道消息,说留学费用的赞助名额早被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家的孩子给私下分完了。他一听这话,立马就找校长当面去问了,硬是把这想要作弊的事儿给及时拦下了。

26岁那年,陈毅踏上了从军之路,这一走就是好多年。在部队里摸爬滚打,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直爽。他从不玩那些复杂的套路,对那些暗中较劲、耍心眼的事儿特别反感,说话也总是直截了当,让人吃惊。

外交这事吧,最重要的就是说话办事得小心谨慎,一点把柄都不能给人留下,更不能让人抓住错处,要不然国家的形象和利益就得受损。这整个过程,就像是在玩一场步步为营的心理战,得时刻提防着。

这些规定和陈毅平时的性格、做事方式,看起来真的不太一样。就连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人也都直说:

陈将军说话直来直去,很冲,一不小心就容易把人给惹了。

不过,当有人提出疑问时,周总理只是淡淡一笑,没当回事。有句话说得在理,“身在局中看不清,旁观的人反倒明白”。周总理和毛主席看中的,正是陈毅那种自己觉得会在外交上出岔子的直脾气。

就像周总理当时对那位工作人员说的那样:

别担心放鞭炮这事儿,放鞭炮才能抓住眼球,让人印象深刻。陈老总说话那叫一个有魄力,跟咱们大国的国格军威特别配。

建国那会儿,咱们中国可真是外交上难关重重。美国带着一票西方国家,还有那些跟美国穿一条裤子的国家,使尽浑身解数想拦住咱们。他们不光这样,还打算帮着蒋介石“打回大陆”,想把新中国的政权给搅黄了。

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外交,但要是碰到前有强敌、后有威胁的棘手局面,光讲礼貌可不行,那就像是自己憋着气不吭声。这样一来,西方国家可能会觉得咱们好欺负,更加肆无忌惮地打压咱们,这可不是啥好事儿。

在外交上,该坚决表态的时候绝对不能含糊。

周总理觉得,陈毅这个带过百万雄师的将领,本身就是意气风发、指挥若定,浑身散发着强大的威势。再加上他那爽快直率的个性,肯定能在气场上胜过对手。

而且,陈毅特别有学问,他出过国留学,外语说得好,平时还特别幽默,嘴巴也利索。有一回他去非洲访问,心里头一激动,就连续讲了7个多小时的感想,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另外,陈毅在上海当家做主了好些年,硬是把国民党丢下的那个烂摊子——黑帮嚣张、特务捣乱、经济垮塌、老百姓日子难过——给收拾得规规矩矩,啥都有条不紊的。

他啥都会,文化、打仗、治国都是一把好手,真是个全能的高手。

所以,毛主席和周总理心里都有数,觉得只要对陈毅稍加栽培,他铁定能挑起外交部长这副重担,别人都不行。

【独当一面,叱咤风云】

总之,聊了一阵子后,因为周总理特别信任他,还直接说了句“外交这块儿,你肯定能行”,陈毅最后心动了。

他答应接下这个重担,但认真地说,先别急着正式任命,他想先跟着总理学习一段时间,这样中央也能更好地考察他。

于是,陈毅开始了作为周总理外交助手的角色,就像是个“新手学徒”。

谁能料到,实习头一站,就碰上个天大的麻烦,简直让人措手不及。

1955年4月份,咱们中国收到了万隆会议的邀请。可没想到的是,8名打头阵的代表团成员坐的那架“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竟然被国民党特务偷偷放了炸弹。结果在4月11日,飞机飞着飞着,快到印尼雅加达的时候就炸了,机上人员无一幸免。

如果不是周总理突然接到了一个特别的邀请,然后决定改变原本的行程,跑去仰光跟缅甸总理吴努他们见面,那他可能也会遇到同样的危险。

得说一下,就在那会儿,中国驻印尼的大使馆收到了一封没署名的信。信里头说,蒋介石花了大钱,每人40万印尼盾,纠集了一帮子人,总共28个,都是不要命的敢死队队员,手里还拿着美国那边最顶尖儿的消音手枪,打算在万隆对周恩来下手。

这一连串明显冲着周总理去的恐怖事件,一下子就在全世界炸了锅,国内老百姓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特别不安稳。

考虑到安全问题,中央领导层,比如毛主席,都大力提议代表团先别急着出发,甚至考虑不去参加会议了。

但周总理立场非常坚定,不顾处处潜藏的危险,他不仅带领团队准时参加,而且在万隆会议上大放光芒,让所有人都为之赞叹。

这次出行,陈毅作为总理身边最重要的帮手和安全保卫,一直紧紧跟在总理旁边,没离开过半步。他亲眼看着总理面对紧急情况毫不慌张,应变自如,心里头真是震撼不已。这一趟下来,他也彻底懂得了外交工作有多么重要。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陈毅还是像往常一样,帮着周总理去参加外交会议,处理那些外交上的大事小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本事越来越强,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1958年2月11号那天,中央觉得陈毅能一个人撑起大局了,就让他正式上任,做了咱们国家新的外交部长。

虽然花了快十年的时间去努力,但那时候中国的外交情况不但没变好多少,反而掉进了更深的低谷。

一方面,西方那些国家还是不停地想把中国孤立起来,在政治和经济等多个领域都使劲给中国施加压力。

另一边,一直被中国当成“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没想到在跟美国的冷战和军备比拼里,竟然走上了霸权之路。他们又是威胁又是诱惑,想要拉着中国搞联合舰队、建长波电台,这明显是在侵犯咱们国家的主权。

从1958年开始,中苏关系变差了。苏联那边不光撕毁了协议,还直接停掉了给咱们的所有帮助。更过分的是,他们老是找茬,在边境上制造冲突。

特别是1969年珍宝岛冲突结束后,苏联竟然调动上百万大军,打算进攻中国,甚至在边界上安排了300多颗核武器。

说到美国,他们曾多次对中国进行核威胁,这对咱们国家的安全造成了很大伤害。

面对来自各方的恶言恶语,陈毅在外国媒体面前,直接豪爽地说过:

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反动派有原子弹、核武器,就很牛吗?他们这样欺负咱们,嘲笑咱们穷,造不出来。哼,就算咱们得把裤子当了,也得把核武器造出来!

事实证明,那次讲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在1964年10月16日和1967年6月17日,咱们国家自己搞出来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顺利地炸了响。

中国现在也算是核大国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是越来越强。这样一来,美苏两国的核威胁和敲诈,我们都能有力地顶回去。

【怒怼美帝,外交破冰】

肯定的是,美国长期以来都是“反华”阵营里的头号角色,它就是被陈毅外交部长直接批评得最多、也最不留情面的那个国家。

50年代快结束时,美国给中国台湾当局送了好多武器装备,想帮他们“打回大陆”。那时候,他们还派了60多艘军舰和400多架飞机,说是来帮忙的,其实就是在金门岛周围的海上炫耀武力。

大家普遍觉得,中国大陆可能会因此感到担忧。但陈毅很镇定地说:人不能老眼光看人,中国这条东方的龙已经摆脱了过去的屈辱,飞黄腾达了,再也不是近代时那个被西方随意摆布的国家了。

另外,面对美国直接挑衅到家门口的狂妄行为,陈毅斩钉截铁地表明态度:

我们坚信,绝对有实力打败任何胆敢损害我们国家利益的对手。

六十年代初,美国突然插手了越南的战争。他们大肆使用武力,还投放了橙剂、空孕催乳剂等多种生化武器,对越南的老百姓进行了疯狂的伤害,让这个国家变得满目疮痍,深受折磨。

这种惨痛的人道危机,让邻近的中国非常生气。陈毅站出来,直接批评了美国干的这些坏事;他还用“到处伸手抓东西,结果啥也抓不住”的道理来挖苦美国:说美国老想着当世界老大,到处插手,贪心不足蛇吞象,早晚得栽跟头,最后肯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没想到那句话真成了预言,越南战争让美国白白扔进去4000亿美元,还牺牲了36万士兵,结果名声也搞臭了,算是他们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之一。

得说说的是,在越南战争那会儿,1965年4月咱们中国正式动手帮越南对抗美国。美国这家伙,早就瞅着咱们不顺眼了,一看这机会,立马就开始耍嘴皮子战,瞎扯什么“中国威胁”那一套,还老往咱们领空窜,对中越边界一顿炮轰。

同年9月29号,快到国庆节那会儿,陈毅遵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安排,把三百多名中外的大记者给请来了,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型公开记者会。

那段时间,他坚决有力地回应了美国发起的战争挑衅。

说白了,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刻起,咱们就已经做好了防备,随时准备应对美帝的入侵。

再次豪言壮语:

美国真是太过分了,做得太绝。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做好事会有好报,做坏事也会遭报应,不是不报,只是时候还没到。总有一天,这些都会一一得到应有的惩罚!

就像周总理以前说过的那样,陈毅讲话特别有底气,完全展现出了咱们中国的国家力量和军队的威风。

没多久,这场记者发布会的消息就霸占了好多国家官方媒体的封面和大标题。感觉全世界都被陈毅的直白和胆识给震住了。

说到陈毅的直率和胆识,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就连当时法国的总理埃德加·富尔,也对他赞不绝口,公开表示了极高的赞赏。

陈毅说的话表现出了咱们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以上这些事实都足以表明,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完全可以说是“对抗美帝国主义的领头人”。

他凭借着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让美国相当棘手。正因为这样,1965年《时代》周刊封面上才会出现那句话:“亚洲的对手”。这句话就是说,美国在亚洲碰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

没错,就像陈毅说的那句老话,“坏蛋来了咱有枪,好友来了有好酒”。在忙着对付外面那些不安分家伙的同时,他也忙活着改善咱们中国的外交关系,想让局面活络起来。

陈毅在外交部长这个位置上干了14年,一直都非常用心和努力。他常常出国访问,主动跟别的国家多聊天、谈合作,硬是一步步帮助中国和3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陈毅非常重视跟非洲朋友们的交情,他是去非洲访问次数最多的我国领导人之一。

你得明白,毛主席曾亲自讲过,“是非洲兄弟助力我们走进了联合国的大门”。很显然,这里面陈毅的贡献可不小。

而且啊,早在“乒乓外交”大火之前,1959年的时候,陈毅就已经动手搞了个“围棋外交”。他那时候就邀请了29名日本围棋高手来中国,跟咱们的高手们好好较量了一番。

受到这个事情的推动,没多久,日本八百多万喜欢围棋的人竟然发动起来,收集到了三千多万人的支持,一起呼吁政府要和中国和好。这样一来,两国之前紧张得要命的关系,也慢慢变得缓和多了。

中美建交迈出的第一步,可以说是由陈毅推动的。

1969年,中苏关系闹得特别僵,陈毅觉得“敌人的对头就是咱的帮手”,于是,他立马调整了和美国打交道的方式。

他主导了“四元帅座谈会”,和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连续召开了24次会议。会上,他仔细整理了关于“借助美苏之间的不和来改善中美关系”的方案。

听说,是因为陈毅提了个建议,让毛主席铁了心,要主动去缓和跟美国那多年来的僵硬关系。

真遗憾,1972年1月6日那会儿,陈毅因为生病早早离开了我们,没能亲眼看到中美两国关系开始缓和的那一天。

但是,大家都没忘记他的功劳。等到一个多月后尼克松来中国访问,他还专门提起了陈毅,说绝对不能忽视陈毅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作为大军统帅,他在战场上拼命厮杀,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民族的自由和革命的最终成功,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外交部长,他顶着巨大的威胁和压力,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现出色风采,守护着国家的名声和脸面,传扬着国家的力量和军队的威武。

陈毅这辈子过得非常精彩,我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要表达对他的深深敬意。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