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希望中国再救他们一次,但不落井下石,已是我们最大的克制了

桑园故事汇 2025-04-19 11:25:58

文|六月

编辑|六月

前言

近年来,美国国内经济压力持续加大。高额国债、通货膨胀、制造业空心化以及政党极化等多重结构性问题,令美国的国际信誉和内部稳定均面临严峻挑战。

尤其是在前总统特朗普重新主导对华贸易议题,并通过关税政策寻求政治加分的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再度陷入紧张局势。

尽管美国部分经济学家、投资界人士呼吁中美重启对话,试图通过合作化解困局,但现实政治环境却使得任何形式的对华妥协变得极为困难。

在这种僵局中,美国对中国发出了多次“示好”信号,希望中方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再次发挥“稳定器”作用。

在当前美国对华政策仍以遏制和打压为主的格局下,中国是否还有必要以“援助者”角色再次登场?

中美之间,究竟还剩下多少战略互信和合作空间?

美国秩序的瓦解

表面上看,美国所面临的困境是贸易赤字扩大、债务风险上升和通货膨胀持续等典型的宏观经济问题。

然而正如全球知名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所指出。

美国的问题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范畴,其根源在于国家货币信用机制的动摇、政治制度的撕裂以及全球领导力的流失。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3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长期维持在高位。

“寅吃卯粮”的财政模式正日益削弱全球资本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

若无法在短期内控制赤字占GDP的比例,美债的供需失衡可能引发市场对美元的系统性抛售,甚至带来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相似的国际货币震荡。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美国战略界人士认为,若能恢复中美经贸合作,重建供应链互信,有助于稳定全球资本信心并缓解美元压力。

然而,现实是,美国国内政治日趋民粹化,党派斗争使任何对华政策都必须以“强硬”立场为前提。

这使得美国政界对中国的战略诉求充满矛盾——既希望中国帮助其稳定经济,却又无法公开表达合作意愿。

中国立场转向审慎

回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在美国深陷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际,选择了果断出手。

无论是大规模增持美债、扩大内需,还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都在稳定全球经济、支持美国市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当时财政部也多次感谢中方对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所作贡献。

但历史告诉我们,合作的回报并不总是正向的。

2011年美国刚刚走出危机不久,奥巴马政府便启动“重返亚太”战略,并逐步将中国视为长期竞争对手。

此后,特朗普政府全面发动对华关税战和科技战,拜登政府则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延续遏制政策。

中国不仅没有从2008年的援助中获得应有的战略空间,反而成为美国结构性遏制政策的主要对象。

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政策也出现了明确转变,不再盲目承担国际“稳定器”的责任,而是强调以自身利益为核心,推动更加均衡、共赢的国际秩序。

因此,在面对美国“希望中国先妥协”的多次暗示时,中国选择了“冷静观察”,不主动挑起矛盾,也不再扮演“救世主”。

中国的战略重点

当前,全球格局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

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霸权体系正在逐步解构,全球多极化、区域化趋势日益显著。

在此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势头强劲,传统西方主导的治理机制正面临广泛挑战与系统性重构。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刻洞察全球格局演变的方向,正在积极推动以更加包容、公正、均衡的新型全球治理体系为导向的国际秩序重建。

在此背景下,中国不断强化与“全球南方”国家的战略协作,提升“南南合作”的战略地位。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扩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机制,推动务实合作、互联互通和发展权益的平衡表达。

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不再将“稳定中美关系”作为唯一优先选项,而是在多边合作和战略自主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一个在制度层面逐步衰退、对外政策摇摆不定的美国,中国越来越倾向于基于对等、尊重和可预期原则,重新定义中美关系的定位。

尽管以瑞·达利欧为代表的部分国际经济界人士频频呼吁中美应通过“高质量谈判”解决贸易失衡与金融风险,但他们所强调的“高质量合作”前提是“高质量互信”。

现实情况却是,过去十余年间,美国对中国采取持续打压、技术封锁、舆论操控、地缘遏制等一系列战略性敌意操作,已导致中国对美战略信任基础几近破产。

原有的合作框架也遭到严重侵蚀,在此条件下,期望恢复“旧式合作”已不切实际。

从更长远的全球治理角度出发,中国有充分理由将国家战略重心从“对美妥协”逐步调整为“塑造未来秩序”。

中国应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稳步推进全球治理结构改革,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以平等互利、开放包容为特征的多边战略,不仅将拓展中国的全球战略纵深,也将为全球和平与发展注入新的确定性与稳定性。

结语

综合当前形势可以看出,美国所面临的危机远非单纯的经济低迷,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其内政失控、财政赤字恶化、政治共识崩溃及全球信任度下滑。

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已经不再以“拯救美国”为政策优先方向。

中国在本轮中美摩擦中展现出的理性与克制,体现了一个大国成熟而冷静的战略姿态。

未来的国际合作应建立在互利、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非一方反复索取、另一方无限让步。

对中国而言,最大的克制,就是在美国多次试图转嫁危机的过程中保持战略定力,不落井下石,亦不重复过去的代价。

而美国的命运,终究取决于其能否真正解决自身的结构性问题,而非继续依赖外部支援。

17 阅读:5955
评论列表
  • 2025-04-20 21:27

    应该趁他病,要他命

  • 2025-04-21 05:21

    不能再救美国了,而是要痛打落水狗。

  • 云海 22
    2025-04-19 15:48

    汉奸

  • 2025-04-20 05:30

    08就是教训

  • 2025-04-20 22:08

    得了美国卖武器给台湾,干涉中国内政,这还有谈的必要么

  • 2025-04-20 12:10

    牺牲十四亿人几年的劳动成果,再救你美国一次,等你恢复了,又再一次加大力度打压围堵中国。想得真美。

  • 2025-04-20 22:07

    这美国政府转手就翻脸撕毁贸易协定,你觉得这有几分可信

  • 秋雨 12
    2025-04-21 10:50

    农夫与蛇的寓言,中国人不可忘却。

  • 2025-04-20 21:38

    蛇提要求了,农夫会答应吗?。。。

  • 2025-04-20 13:58

    不救美国,还应踹上一脚。

  • 2025-04-20 10:54

    救你?救你会连裤衩都没得穿

  • 2025-04-21 12:07

    必须落井下石

  • 2025-04-21 07:04

    美帝示好了吗?意想开天吧,美帝就象一个街头混混,明智自己不行了,还不想面对自己的对手说软话,只是自对自地说了几句没人听得清楚的话,然后周围很多无聊人说混混服软了,其实混混心里在说,只要过了这一关,看老子不弄死你。

  • 2025-04-21 08:17

    恶魔始终是恶魔

  • 2025-04-21 09:08

    我们不会落井下石,我们要自己的合理利益,为了两国共同利益,我们要两国零关税。

  • 2025-04-21 07:16

    抛美债。

  • 2025-04-21 12:16

    无毒不丈夫,正是墙倒众人推的时候,千万不要学农夫再被蛇咬。

  • 2025-04-21 12:33

    打蛇不死,为害三生

  • 2025-04-21 10:14

    痛打落水狗,用尿滋它脸上,过瘾啊。

  • 2025-04-20 23:40

    脸皮厚!!!

  • 2025-04-21 08:14

    加一脚踩死它

  • 2025-04-21 08:14

    希望美快速解体

  • 2025-04-21 16:45

    继续围堵中国

  • 2025-04-21 17:52

    养不熟的白眼狼在生死存亡之际还对你呲牙裂嘴还有必要救助吗?

  • 2025-04-21 13:40

    农夫和蛇的故事,不要再上演

  • 2025-04-21 12:44

    救什么狼心狗肺的人过来你反咬一口。不直得同情国与国之间。最好它们国家分裂对我来说才好过呢

  • 2025-04-21 14:04

    我们只是善良,不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