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发布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超过8%,中国市场销量暴跌13.4%,困局何解?

逄宇翔说车 2025-03-19 11:50:34

豪华不再是豪华?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滑铁卢,究竟是谁的错?

最近,宝马发布的2024年财报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中国市场销量的大幅下滑——同比下降13.4%。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中国市场可是宝马全球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近三成的份额。这意味着宝马在中国这块“战略高地”上,遭遇了不小的挫折。  这让人不禁要问:曾经象征着顶级品质和驾驶乐趣的宝马,为何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是宝马自身的问题?还是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让我们先来看看宝马的“成绩单”。营收下滑8.4%,息税前利润暴跌近四成,利润率更是缩水到7.7%。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宝马集团的焦虑和无奈。他们依然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但冰冷的现实却无情地击碎了美好的愿景。  这其中,产品质量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一击。2024年,宝马接连爆出多起召回事件,从传动轴异响到制动系统故障,涉及车型众多,波及范围广泛。这些质量问题不仅损害了宝马的品牌形象,更动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试想一下,你辛辛苦苦攒钱买了一辆宝马,结果却频繁出现故障,需要不断地返厂维修,这体验能好吗?估计任谁都会觉得窝火。 此外,宝马的售后服务也饱受诟病。多起4S店售后服务纠纷的曝光,更是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一个简单的维修问题,却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和复杂的程序,这无疑加剧了消费者的负面体验。  在J.D. Power 2024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宝马排名竟然垫底!这简直是给宝马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然而,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宝马对中国市场变化的反应迟缓。  首先,电动化转型滞后。虽然宝马也推出了不少新能源车型,但这些车型大多基于燃油车平台改造,在续航里程、智能化体验等方面与中国本土品牌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当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动辄600公里甚至更长的续航里程,以及各种炫酷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时,宝马的这些“老旧”车型显然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宝马似乎对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准备不足。在智能驾驶领域,宝马的进步缓慢,与国内新势力车企相比差距明显。  当问界M9已经实现了城市NOA量产落地时,宝马的热销车型却依旧停留在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这差距,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落后,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差异。

其次,宝马的定价策略也存在问题。为了应对销量下滑的压力,宝马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大幅度降低了新车的售价。但这却导致了品牌溢价能力的下降,使得宝马高端品牌的形象受损。  试想一下,如果宝马的价格和普通品牌车型差不多,那么消费者为何还要选择宝马呢?更何况,如今的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已经下降,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用户体验。

宝马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也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在面对新兴市场变化时的普遍困境。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都在对传统汽车品牌构成巨大的挑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的垂直整合体系,大幅降低了动力电池的成本,让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更加亲民。而华为、大疆等科技公司跨界入局,更是为中国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中国企业凭借其灵活的机制、创新的技术以及对中国市场深刻的理解,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

技术路线上的差距,更是宝马在中国市场失利的关键因素。国内新势力车企纷纷采用“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将软件作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凭借强大的软件实力,不断迭代升级产品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智能的用车体验。然而,宝马仍然坚持传统的“硬件优先”路线,在软件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其产品在智能化方面与中国本土品牌相比缺乏竞争力。  这就好比一场搏击比赛,一方挥舞着传统武器,另一方却装备了先进的智能武器,结局自然不言而喻。

更令人担忧的是,宝马似乎对中国市场的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以适应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态势。  他们习惯了在欧美市场的高端定位,却忽略了中国市场消费者的独特性。中国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更注重智能化、更注重个性化,他们对豪华的定义,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品牌和价格,更强调的是体验和服务。

宝马的困境并非不可逆转,但它需要认真反思,并做出深刻的改变。首先,宝马需要加大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加快技术升级,缩小与中国本土品牌的差距。  其次,宝马需要改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重建消费者信心。  再次,宝马需要更加贴近中国市场,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其战略。最后,宝马需要培养和吸纳更多本土人才,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宝马需要认识到,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增量市场”,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创新市场”。  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化,才能生存下去。  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豪华品牌与国产新势力品牌销量实现了快速增长。理想汽车 2024 年共交付 50.45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33.1%;问界 M9 发布 12 个月累计大定突破 20 万辆;蔚来 2024 年共交付新车 221,970 台,同比增长 38.7%。而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则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这充分说明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宝马的案例警示着所有传统车企: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最终将被时代淘汰。  只有积极拥抱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仅仅依靠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模式,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并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宝马集团宣布2024 年其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达 91 亿欧元,同比增长 17.1%,约占集团营收的 6.4%。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能否扭转乾坤,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宝马在中国市场的失利,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全球车市格局的深刻变化。曾经的豪华品牌霸主们,如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不仅是宝马的问题,也是所有传统车企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稳住脚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将决定这些百年品牌的未来命运。  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滑铁卢”,或许只是开始,也或许是一个警钟,提醒着所有传统车企:变革,迫在眉睫!  对宝马来说,这不仅仅是扭转颓势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百年品牌荣辱的关键时刻。  能否抓住机遇,完成蜕变,最终将由时间来给出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竞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0 阅读:2

逄宇翔说车

简介:逄宇翔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