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曾有机会将李朝变为省份,但李鸿章对此却不以为然

史海撷英 2025-04-07 18:56:48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灭准噶尔汗国,将西域纳入版图,从此版图达到了巅峰。而此后,中国和欧洲各国都绘制了许多清朝的全图,清朝的有《皇舆全览图》《乾隆内府舆图》《皇朝一统舆地全图》等,而欧洲比较典型的是《中国和日本地图》。有意思的是,这些地图基本都将李朝视为清朝的一部分。

《皇舆全览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精确的全国全图,其范围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南到海南岛,西到伊犁河,东到朝鲜半岛。之前的中国的全图都是没有国界线的,因为主权概念还没有传入。但康熙时期绘制的这幅地图已经有明确的国界线概念,因此这幅地图也只绘制清朝所管辖的地区。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绘制于道光二年(1832年),是清朝官方传统地图的集大成者。这幅地图的范围是北达外兴安岭、南及南海、东到库页岛、西到帕米尔和后藏的阿里地区,是现代人绘制清朝疆域所依据的主要地图,也是中国近现代疆域谈判的主要依据。这幅地图上依然有朝鲜地区。

当时西方国家主流的清朝地图也基本包括李朝。就连后来美国曾经使用过的教科书配图中国的清朝全图也是包括李朝的。

以上的信息说明,当时清朝和欧美国家都认为李朝属于清朝。李朝虽然和越南、尼泊尔、缅甸等国都是清朝的藩属国,但其本质还是有差距。藩属国是名义上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的国家,藩属关系只是一种国际关系,并非内部管辖关系。而李朝是藩属国,但也是附属国。附属国,就是被控制的国家。

西汉疆域图

中国古代有许多将附属国画入版图之内的例子。汉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被西汉所控制,附属于西汉,因而被画入西汉的版图。唐朝时期,西域国家同样附属于唐朝,所以画入唐朝版图。

国外的例子也挺多。比如奥斯曼帝国巅峰时期的版图包括克里木汗国,原因是克里木汗国完全被奥斯曼帝国控制,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俄罗斯想要夺取克里木汗国,就必须要和奥斯曼帝国开战,于是就有了多次俄土战争。

朝鲜半岛自唐朝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和中原王朝的关系密切。但到了近古时代,朝鲜半岛却开始转变为了附属国。朝鲜半岛第一次变为附属国是元朝时期。自绍定四年(1231年)到咸淳九年(1273年),蒙元用武力征服了高丽王朝,并要求高丽履行“六事”以及贡女、贡宦、贡鹰等义务。这里的“六事”就是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助军役、纳赋税、置达鲁花赤,这是蒙古对一切被征服部落、国家推行的政策。通过这些政策,元朝可以控制他国君主,获取他国税收,征收他国兵力,并且在他国设置官员(达鲁花赤)和军队。

经过这些举措后,高丽王朝也就沦为了元朝的附属国。元朝时期,曾经在全国设置27个测影所,其中在高丽也设置了一个点。元朝两次征日期间,还在高丽临时设置了征东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

明朝时期,李朝和中原王朝的关系退化为藩属关系。在明初,李朝还不断向鸭绿江、图们江拓张土地,朱元璋设置的铁岭卫被迫内迁到辽东。永乐年间,李朝吞并了图们江以南的女真之地,朱棣只能选择默认。此后,明朝在东北对女真用兵,李朝也多次参与,但双方基本是同盟性质,并未转化为附属关系。壬辰倭乱爆发后,明朝军队入朝作战,使得明朝和李朝关系得到加强,但两国藩属关系本质并未改变。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朝崛起后,曾经两次东征李朝。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派遣10万大军第一次东征。李朝战败后,后金和李朝结为“兄弟之盟”,李朝被迫结束了和明朝的宗藩关系。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已经征服蒙古,获得元朝玉玺,并称帝改号,要求李朝按照高丽和元朝的例子对清朝称臣。李朝拒绝了清朝要求,皇太极进行了第二次东征,最终李朝战败。

崇祯十年(1637年),李朝被迫和清朝签订协议,其内容有:李朝对清朝称臣纳贡,断绝和明朝的关系;李朝向清朝纳质子;派遣数万军队参加对明朝的战争;交还所有逃到李朝的流民;不能擅自修建防御措施和城墙。

经过第二次东征,李朝也就沦为了清朝的附属国,被清朝所控制。清朝虽然没有在李朝驻扎军队,但会向李朝派遣官员——查勘敕使,加强对李朝的控制。

美国绘制的清朝地图

不过,清朝在入关之后就全面接受了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逐渐将李朝从附属国变成了藩属。多尔衮执政期间,对李朝归还质子、释放罪臣、减免岁贡、停止刷还女真人,使得李朝变成了清朝的藩属国。

到近代,由于日本在朝鲜渗透,清朝开始加强对李朝的控制。光绪八年(1882年),李朝发生壬午兵变,清朝迅速出兵平定叛乱,并获得了在李朝的租界权、领事裁判权、驻军权和海关监管权。后来,张謇给清朝中央提出建议,写出了《条陈朝鲜事宜疏》《朝鲜善后六策》等,建议废掉朝鲜国王,设立朝鲜省,“方壬午、癸未之间,下走参预吴武壮公援护朝鲜,即上书直督,请达政府:于朝鲜,则有援汉元莬、乐浪郡例,废为郡县;援周例置监国;或置重兵守其海口,而改革其内政;或令自改而为练新军,联我东三省为一气。于日本,则三道出师,规复流虬。”

如果这时候清朝趁日本海军尚未建成在李朝推行废藩设省,那李朝就肯定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了。可李鸿章在看了张謇的奏折后竟然大骂“多事”。而驻守李朝的袁世凯虽然和张謇属于敌对阵营,但也同意在李朝设省,并多次向李鸿章提出建议,可李鸿章都没有答应。

李章铜

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李鸿章的主持下,中日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条约规定中日双方在李朝撤军,如果李朝遇到内乱,两国可以同时出兵。通过这个条约,日本取得了出兵李朝的权力,为后面清朝失去李朝埋下了伏笔。

光绪二十年(1894年),李朝爆发起义,清军和日军同时进入李朝,而日本就此趁机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李鸿章推行避战保船等消极战略,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争后,日本强迫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等岛屿割给日本,并且允许李朝独立。就这样,李朝脱离了清朝的控制,转而被日本所控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击败俄国,进一步加强对李朝的控制,并将朝鲜王国改名“大韩帝国”。宣统二年(1910年),韩国并入日本,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综上所述,可知朝鲜曾经是元朝、清朝的附属国。在清末,有机会将之变成省,但由于李鸿章等高层的短视以及软弱,导致李朝被日本侵占。而二战后,苏联又干涉东北事务,在当地扶持亲苏势力,使其成为了独立的一国。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