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暖洋洋的下午,小娟和她的朋友们在公园里热烈讨论着。
朋友们聊起海淀一个妈妈如何通过昂贵的补习班和国际夏令营让孩子的成绩飞跃,小娟心里却泛起阵阵不安。
家里没有那么多资源,怎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呢?
这时候,老邻居张奶奶的话引起了小娟的注意:“别被名校和奖状迷住眼,其实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学习更多。”
给孩子安全感:心理韧性的关键回家后,小娟想起了昨天晚上和女儿的一次对话。
女儿因为数学考砸了,沮丧地回到家,她本能地想说要不要报个补习班,但话到嘴边却改了口:“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错在哪,说不定还能学到新东西!”小娟意识到,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远胜于逼迫他们追求短期的成绩。
孩子在一个支持的环境中,才能够有勇气面对失败,重新站起来。
用生活场景激活孩子的思维小娟想起周末全家去超市的体验,在那里,他们给小女儿50元,让她负责买今晚的食材。
孩子愁眉不展地在货架前绕来绕去,但最终竟然买到了既营养又省钱的食材。
这种实践远比书本上的财商课程来得实在。
回到家里,小娟又和孩子一起做了个小实验—用塑料瓶种豆芽,虽是简单的小实验,却让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和惊喜。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只要我们善于利用。
培养自主性:家庭教育的“超车弯道”记得上次生日,小娟问儿子:“想要穿哪件衣服?
奥特曼的还是小恐龙的?”儿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恐龙T恤,虽然不太搭配,但看得出来,他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
这样的自由,让孩子在无数选择中锻炼了自主性。
每次周末,允许他们自己设计当天的活动,甚至参与到家庭的简单决策中,像小小董事会,这让孩子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利用普通资源激发无限可能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给孩子报名昂贵的课程,但资源并不止限于此。
周末,小娟常带着孩子们去公益图书馆、周边博物馆,甚至是附近公园的小小昆虫世界。
孩子在这些地方,获得了丰富的视角和知识。
除此之外,邻居姑姑是医生,偶尔带孩子去诊所看看医疗仪器,舅舅的修车厂也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探险地”。
这些朴实无华的体验,却为孩子们的话题库增添了无数有趣的内容。
家长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榜样“我挂科了,但没关系,下次再努力。”记得有次小娟丈夫在学驾照时对孩子们说。
他们一家人坐在餐桌旁,一边吃饭一边聊起白天的事。
这比千言万语的教训更为有效,让孩子看到父母也是学习者、也是努力前行中的一员。
无论是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挑战,父母都可以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这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
天下父母心,谁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
通往成才的道路并不只有一种,普通家庭也能利用身边微小而真实的资源来铺就一条独特的成长之路。
或许没有名校奖状的光环,但那份困境中自信和理性的思考,足以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步步向前。
各位父母,您们的孩子也许不是闪耀在聚光灯下的明星,但只要他们拥有追求梦想的勇气与耐心,他们的世界无处不阳光。
您的育儿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