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上将刚到中国,航母要开向中国近海,英媒:1艘可战2艘中国航母

暖念如初 2025-04-15 15:15:30

本来以为特朗普一边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一边又对中国列举“关税豁免商品清单”的行为已经足够好笑了,没想到居然还有高手。

英国人一边派遣上将访问中国,一边又试图派遣航母战斗群跑到中国来示威,媒体甚至还在炒作“一艘英国航母能打两艘中国航母”,只能说不愧跟美国是共轭父子,行事逻辑都一模一样。

根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已经计划于4月22日,携45型驱逐舰勇敢号,和23型护卫舰、机敏级核潜艇和补给舰,组成一支航母战斗群驶离母港,前往亚太地区部署。

这一时间节点的高度重合,让外界对英国的战略意图产生强烈联想。此次访华是英国军方高层十年来首次正式对话。拉达金与中国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刘振立的会谈聚焦于“避免军事误判”和“维护地区稳定”。

然而,就在会谈结束次日,英国国防部高调公布航母部署计划,其搭载的24架F-35B战斗机、4000名士兵及挪威、西班牙等12国舰艇组成的联合舰队,被英国《每日电讯报》渲染为“足以对抗中国两艘航母的海上力量”。

为此,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还特意发布了一篇文章,煞有其事地模拟了中美航母对决。

文章结论认为,如果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舰队若是跑去中国沿海作战的话,将很容易被我国陆基导弹给摧毁掉。

但如果是在远海进行航母对决的话,那么中国的辽宁号和山东号这两艘航母就算联起手来,也不会是英国一艘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对手。

理由是航母的战斗力主要取决于其舰载机的战斗力,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所搭载的是两个完整的F-35B中队,共计24架。

而F-35B是属于先进的五代机,拥有强大的隐身能力,雷达反射面积很小。

而我国辽宁号所搭载的是24架歼-15舰载战斗机,还搭载了直-18预警直升机、直-8F反潜直升机、直-9C搜救直升机等。

那么,为什么说它们充其量也只是“咋呼”一下呢?原因很简单,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在把航母开到中国家门口之前,它们都做出了一个相同的选择,那就是“先和中国通个气”。

据英国媒体披露,英国国防参谋长托尼·拉达金对中国进行了“未公开访问”,他也是近10年来首次访华的英国国防参谋长。对此,中国国防部予以证实,称双方“就加强两军交流合作进行沟通”。

但仔细想来,这位英国国防参谋长的“未公开访问”,怎么看都有几分“在自家航母接近中国之前,先来主动同中方通个气,以防解放军因产生某些‘误判’而引发军事纠纷”的味道。

英国海军实力大不如前

但考虑到英国近年来经济疲软,财政压力巨大,国防预算有限,维持一支现代化海军舰队已经捉襟见肘,更不用说跨越半个地球进行“远征”,这种行为不仅耗费巨额资金,还可能导致国内安全受到威胁,得不偿失。

此外,与美国的处境类似,英国虽然有着两艘航母:“威尔士亲王”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但二者的状况都不容乐观,各种事故频繁发生,如此窘境之下,再派出一艘派往遥远的亚太地区,这种行为过于冒险。

更何况,英国海军此次行动可不仅仅是“出趟远门”这么简单,还要对中国进行威慑,其军事实力与其“雄心壮志”严重不匹配,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展示,而非真正的战略威胁。

英国的亚太豪赌 英国的亚太战略有点像一场戏,它既要安抚国内保守派对中国强硬的要求,维持政府的稳定,又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想在中美竞争中捞点好处,保住自己所谓的“大国地位”。

派航母战斗群就是这种“两头下注”的策略,想在强硬和合作之间找到平衡。 英国高官频繁访问中国,想表达合作的意愿,强调避免误判和维护地区稳定。但与此同时,军事行动却在增加,航母战斗群跑到亚太地区,摆出强硬的姿态。这两种做法显得非常矛盾。

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显示出英国在重要决策上的犹豫,以及想同时与中美两国保持良好关系,从中获取利益的投机想法。 英国实际上是在贸易和安全之间寻求平衡。就像英国《金融时报》所说的那样,英国试图在两者之间“走钢丝”。

这条“钢丝”能否支撑英国实现其目标,还是个不确定的问题。英国能否成功周旋于大国之间,仍然有待观察。

纸面与现实的差距 英国媒体喜欢说“一艘英国航母可以打赢两艘中国航母”,好像英国海军还很厉害,其实这是把宝押在了F-35B隐身战机上。但现在打仗不是比单件武器,而是比整体作战能力。

F-35B虽然隐身和能远距离攻击,但是航程短、带的弹药少,真打起来作用会大打折扣。 更别说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本身就有问题,比如传动轴对不准,能不能顺利出远门都是问题。而且,英国整个航母战斗群的实力跟中国海军比起来差太多了。

总之,英国媒体的说法并不靠谱。 英国海军的六艘45型驱逐舰常出故障,可靠性不高,被称为“趴窝王”。

十二艘23型护卫舰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品,技术显得比较老旧。英国航母战斗群缺乏固定翼预警机,这会大大影响信息获取和指挥。 英国海军过度依赖美国技术,可能在实际行动中受到限制,难以独立完成任务。

反观中国,拥有数量和质量都占优的052D、055型驱逐舰以及054A型护卫舰,组成了强大的航母护卫力量。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岛礁建设、歼-20隐身战机、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以及“福建舰”的服役,都形成了强大的区域拒止能力,足以应对潜在的挑战。

地缘政治的博弈 英国航母来到南海,这无疑让南海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也增加了该地区的紧张程度。

中国在南海进行的军事演习和岛礁建设,都明确显示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 辽宁舰穿过巴士海峡进入西太平洋,这更是中国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清晰的战略信息,表明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不容置疑。

东南亚国家对于大国之间的竞争保持高度警惕。新加坡坚持不选边站队的策略,马来西亚则呼吁各方保持克制,这些都显示出该地区国家渴望和平与稳定。 同时,它们也担忧“印太战略”可能会导致地区冲突。

英国试图通过在东南亚地区展示军事力量来扩大影响力,但这种做法已过时。 在当今这个多极化、全球化的时代,武力炫耀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

“政冷经热”的双面策略 英国的对华政策挺复杂,有点“经济上热情,政治上冷淡”的味道,感觉既务实又想抓机会。

一方面,英国高官们排队访华,从外交大臣到国防参谋长,都去了中国,目的是维持经济合作,想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里赚钱。

另一方面,英国的军事动作也不少,航母战斗群跑到亚太地区“亮肌肉”,配合美国,显得很强硬。这种做法,其实反映出英国脱欧后特别想搞好经济,但也暴露了它想在大国之间“投机取巧”的心态,希望两边都不得罪,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英国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点,但这种投机行为最后可能两头都不讨好,还会影响它的国际声誉。

时代在进步,依靠武力威胁别国的“炮舰外交”已经过时。现在是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时代,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选择。 英国航母跑到亚太地区,更像是一场为了给国内保守派看的表演,想在国际上显示自己的影响力。

然而,这并不能改变这个地区各国实力的对比,英国海军实力正在减弱也是难以改变的现实。 中国正在地区和平稳定方面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 英国如果采取冒险的战略,最终可能只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行动,只会加剧地区的紧张气氛。

这种做法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损害英国自身的利益,可谓得不偿失。 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行动和外交策略引发关注,人们想知道:英国的这一系列举动,究竟是为了自己的好处,还是被其他大国利用,变成了大国竞争中的一枚棋子?

0 阅读:2

暖念如初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