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狠辣超乎想象,因胡惟庸一人,杀害与之牵连的三万余人

黑白魍魉 2025-03-26 21:26:55

明朝时期的胡惟庸案可以说是当时牵连最广的一件大案,涉及人数非常多,由此案被诛杀的人就多达三万余人,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又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持续追查,但凡和此案有点关联的,一律按同罪论处。

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可见其颇具才华,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七月任右丞相,后升至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胡惟庸像

当时的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开始逐步削弱开国功臣的势力,淮西勋贵就是朱元璋主要下手的目标,这些功臣大多是朱元璋的老乡,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他们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正因此,淮西勋贵在明初的政治地位非常高,这也直接导致他们权利很大,权力难以全部集中在皇帝手中,以朱元璋猜疑的性格,这是绝不允许的,所以才对淮西勋贵动手,削弱其力量。

处理完淮西勋贵,下一个阻碍皇权集中的阻力就是丞相,丞相制度作为传统中枢权力机构,权利极大,不收回自己手中,朱元璋夜不能寐。

胡惟庸案的导火索是洪武十二年(1379年),占城国使臣入贡事件,胡惟庸未及时将此事上报,被御史中丞涂节告发“专权欺君”。

外国使臣前来入贡这样的事,胡惟庸竟然隐瞒不报皇帝,这让本就多疑的朱元璋如何能忍?b不仅如此,紧随其后便有宦官云奇揭发胡惟庸在府中藏匿武士、勾结蒙古与日本,意图刺杀朱元璋。

两件事情叠加在一起,朱元璋判定胡惟庸有不臣之心,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朱元璋以“擅权枉法、谋危社稷”罪名诛杀胡惟庸,夷三族,并借此废除了中书省,下辖六部直接听命与皇帝。

诛杀胡惟庸后,朱元璋对此还不满意,以肃清逆党的名义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扩大追查,无数人因此受到牵连落网,其中包括开国功勋李善长、右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等重臣,都被先后处死,家族要么被灭族,要么被流放。

李善长

《明史》称胡惟庸按被诛杀人数高达三万余人,现代学者认为实际数字可能被夸大,但仍属明初罕见大案,但这只是是朱元璋为强化皇权、打击功臣集团的一种政治手段,他不在乎牺牲多少人,也由此可见帝王心性有多可怕。

回顾整个案件,有些罪名还缺乏证据支撑,如勾结蒙古、日本等缺乏实证,但朱元璋根本不需要实证,就算没有这些罪名,也会有别的罪名被找出来,只要有一个杀胡惟庸的由头即可。

当然使臣入贡这样的外交大事不上报,胡惟庸的居心也确实值得怀疑,他有才能,是看着朱元璋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一位开国皇帝的,心里不平衡或者有不臣之心也是很有可能的,可以说他死得不冤。

但因他一人牵连上万人,就属实是朱元璋做得太过了,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的评价:“胡蓝之狱,实明祖之过举。”(蓝指蓝玉案,同样是牵连甚广的明初大案,这个下次再讲。)

0 阅读:18

黑白魍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