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我国以前禁用过手机WIFI,为什么后来又允许了?

浩博随心趣事 2025-04-22 00:04:10

中国曾为安全推行WAPI禁用WiFi,却遭国际巨头施压。用户宁买水货也要WiFi,倒逼政策松绑。妥协方案“兼容WAPI+WiFi”实现双赢:既保安全,又让全球标准畅通。老百姓用上真香WiFi,运营商发现分流赚钱妙招,博弈终成时代缩影。

不过已经是科技历史了,我们来一起回顾下!有说法称,中国想搞自己的“安全版WiFi”

2003年,中国自己搞了个无线网络技术叫WAPI,说白了就是觉得外国人的WiFi(比如咖啡厅里用的那种)不安全。那时候WiFi用的加密技术叫WEP,黑客分分钟就能破解,万一政府单位、公司用这种网络,信息容易被偷。中国就想:“咱得用自己的标准,安全又可控!”于是强制要求手机、电脑都得支持WAPI,不让你用普通的WiFi。

但美国却不接受了,他们不干了,闹翻了

美国那边WiFi是英特尔这些大公司说了算,一看中国要自己搞标准,立马急了。他们威胁说:“敢强制用WAPI,我们就断供芯片!”2004年中美谈判,中国顶不住压力,只能妥协,暂时不强制推广WAPI。但为了面子,手机这块还是卡着不让用WiFi,算是给自家技术留个“后路”。

随着移动网络时代出现,运营商网络也开始抢业务了,运营商也怕WiFi抢生意

2007年前后,中国3G网络刚起步(比如移动的TD-SCDMA),流量费死贵。运营商心想:“要是手机能连WiFi,大家全跑去蹭免费网了,谁还买我的流量包?”而且WiFi还能打网络电话(比如微信通话),直接抢了打电话的生意,运营商当然不乐意。

后来为啥又放开了?

用户实在憋不住了,那时候苹果水货手机(比如iPhone 3G)在国内卖得飞起,但行货手机没WiFi,水货机反而更香。大家吐槽:“买个手机连不上WiFi,太落后了吧!”政策逼得老百姓宁可买水货,官方一看实在管不住,只能松口。

技术“杂交”解决问题,2010年后,工信部想了个招:手机可以支持WiFi,但必须同时装上中国的WAPI协议。这就好比“你吃洋快餐可以,但得配一碗中国粥”——既满足了国际标准,又没丢自己的安全要求。用户实际用起来还是连WiFi,没啥区别。

运营商突然发现WiFi真香,后来流量越来越便宜,大家用手机上网的需求爆炸式增长,4G基站都扛不住压力。运营商一拍大腿:“WiFi能帮基站分流啊!”比如商场、地铁里装一堆WiFi热点,既缓解网络拥堵,还能收集用户数据做广告,反而成了赚钱工具。

国际标准实在干不过,全世界都用WiFi,中国不可能永远自己玩。尤其是国产手机要出口,外国手机要进来,没WiFi根本卖不动。再加上中国自己的5G、4G技术起来了(比如华为),国际话语权强了,不用再靠卡WiFi来证明实力。

这事儿教会我们啥?

技术标准不能硬刚:WAPI想法是好的,但国际巨头和产业链不配合,硬推只会让老百姓遭殃。后来改成“兼容”模式,反而双赢。

用户需求才是王道:再牛的政策也顶不住老百姓想用WiFi的决心,水货手机倒逼政策改革,堪称现实版“人民的选择”。

安全可以偷偷搞:现在WAPI也没消失,政府、银行这些敏感地方还在用,普通人感觉不到,但国家该有的安全措施一样没少。

总结:WiFi从被封杀到解禁,背后是技术、利益、市场的三方博弈。说白了就是——国家想搞自主创新,但老百姓想用便宜好货,最后各退一步:面上兼容国际标准,暗里留着自家后门。如今谁还纠结能不能用WiFi?早都真香了!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0 阅读:0

浩博随心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