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从 “车企” 到 “科技帝国” 的豪赌是一次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战略转型,以下是相关分析: 转型背景 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纷纷涌入,仅靠传统汽车制造和销售难以脱颖而出。 科技发展趋势: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方向,科技成为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转型举措 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不断推出先进的智驾系统。如 2021 年 1 月小鹏汽车 NGP 上线,长途出行进入智驾时代;2022 年 9 月城市 NGP 上线,实现智驾 “进城”;2023 年 8 月 XNGP 在北京首发,成为国内首个无高精地图城区智驾。
芯片自研:2024 年小鹏自研图灵芯片正式亮相,是全球首颗同时应用于 AI 汽车、AI 机器人及飞行汽车的 AI 芯片,为智能驾驶和其他智能应用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拓展业务领域:小鹏汽车不仅局限于传统汽车制造,还向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拓展。旅航者 X3 飞行器复用汽车 XPILOT 5.0 的算法模块等,PX5 人形机器人的导航系统脱胎自自动泊车技术,关节电机复用汽车电驱工艺。
组织架构与供应链优化:邀请王凤英加入,对组织架构、渠道、研发等多环节进行变革。王凤英对销售渠道进行改革,优化终端网络模式;同时铁腕清洗供应链,降低单车成本,为企业发展储备资金。 转型成果 销量提升:2024 年,MONA M03 和 P7 + 两款车型表现出色,MONA 系列上市 3 个月销量破 3 万辆,半年交付量超 10 万辆;P7 + 上市首月订单破 2 万,单月交付峰值突破 4 万辆,助力小鹏汽车力压理想、小米等,成为 2025 年前 2 月新势力销量榜一。
市场认可: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品牌形象逐渐向科技化、智能化转变。资本市场也给予积极反馈,股价一度高达 106 港元,虽有回调但仍处于高位。 合作拓展:与大众汽车集团达成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双方联合开发相关技术,首款搭载车型预计约 24 个月内量产,提升了小鹏汽车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力。 面临挑战 资金压力:研发投入大,2024 年研发投入占比 22%,高于蔚来的 18% 和理想的 15%,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 68 亿元。转型后四线作战,研发预算可能突破 150 亿元,且研发投入通常逐年递增,资金链面临较大压力。
竞争加剧: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不仅有国内众多车企的竞争,还有国际品牌的压力。在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等企业也处于领先地位,小鹏汽车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以保持竞争优势。 管理难度增加:业务领域拓展和组织架构变革,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多线作战需要在资源分配、团队协作、战略决策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否则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率和运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