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已经有了3艘航母,虽然这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三艘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但相较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这无疑已经是一大进步。
而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最为艰难的过程,当然是我们改造瓦良格号,将其改造为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那段时间。当辽宁舰亮相时,全国沸腾,因为这意味着我国没有航母的历史已经结束,真正进入了“大型航母时代”。

但回头来看,也有人对我们购买瓦良格号一事提出异议,有人认为,瓦良格号拖回中国时,只有一个“空壳”,而我们却花了2000万美元买下这个空壳,这是不是一笔亏本生意?对此,有乌克兰专家表示,光是航母的4个发动机就已经价值超过2000万美元,中国这笔生意并不亏,真的是这样吗?
· 瓦良格号的艰难回国路
我国一直有一个航母梦,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将军才真正提交了人民海军第一份关于建造航母的论证报告,中国的航母梦想也才终于进入了决策视野。
当时的中国人,恐怕都有一个疑问:美国的航母常常在我们家门口转悠,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自己的航母呢?
梦想是要有的,自己从无到有地建造一艘航母的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苏联解体后,我们的目光也转向了黑海造船厂里那艘还没有完工的航母——瓦良格号。

当时,瓦良格号已经建造了68%,但苏联的轰然倒塌,让瓦良格号再也无法完工了。无奈之下,乌克兰决定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瓦良格号。
中国对这艘航母很有兴趣,实际上也是当时最有可能与乌克兰达成交易的买家,但这笔交易却受到了美国的阻挠。美国以“威胁世界和平”为由阻止乌克兰向中国出售航母,并一度成功,最终,在几经周折之下,乌克兰才在拆除了航母上的大部分系统之后,将一艘空壳卖给了创律集团——后者声称要将其改造为大型海上娱乐场所。

1999年,瓦良格号在拖船的拖拽下启程回国,只是这段旅程也是一波三折:在经过博斯暜鲁斯海峡的时候,土耳其方面百般阻拦,就是不让瓦良格号通过。最终,在国家出面交涉、希腊出面担保的情况下,瓦良格号终于在2001年9月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2002年2月,瓦良格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我国南海,3月3日,瓦良格号抵达大连。
2005年,瓦良格号进入大连造船厂开始改造,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被命名为“辽宁舰”,舷号“16”,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我国海军终于进入了大型航母时代。

现如今,我国已经有了3艘航母,有了电磁弹射系统,国人正在期待我们的下一艘航母是核动力航母。随着我们的航母越来越先进,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也有人提出,当初我们花2000万美元买了一艘“空壳”回来,到底划算吗?
· 2000万美元买了空壳,划算吗
关于购买瓦良格号的经过,其实中间很多细节都是有争议的,闹到最后,甚至有人开始质疑,2000万美元买了一艘航母空壳,还要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进行改造,这件事情我们是不是亏了?
有分析人士表示,从经济角度来看,就算是卖废铁,瓦良格号也至少能够价值数百万美元。因为苏联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就是被乌克兰当废铁卖掉的——以150美元/吨的价格,卖了1200万美元。

而我们虽然只买到了一个船壳,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从头开始造航母来得好,至少我们可以从瓦良格号上的建造、拆除痕迹来推测航母的建造过程,所以,对我们来说,这笔买卖恐怕是不亏的。
况且,在《瓦良格迷局》一书中还指出,在瓦良格号停靠大连港之后不久,一份权威价值评估报告就将瓦良格的价值评估为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亿元),远高于黑海期间欧洲权威公司给出的3亿美元的股价。
可见,其实我们2000万美元买来瓦良格号,当然是没有亏的。
当然,关于我们买来瓦良格号到底有没有亏,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乌克兰专家表示,瓦良格号上装有4个发动机,这4个发动机的价值就超过了2000万。
这个说法最早来自于《南华早报》对徐增平的采访。徐增平曾经是原广州军区篮球队队长,1988年移居香港,曾因为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投资2.1亿港元买下深水湾37号山顶豪宅而名噪一时。

众所周知,徐增平是最早提议要买瓦良格号航母的人,据他自己对《南华早报》说,他在1996年就开始进行相关工作,并在1998年1月底飞往乌克兰谈判,最终乌克兰方面答应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连船带40吨图纸一起卖给他。
在这次采访中,徐增平表示,自己曾被黑海造船厂总工程师带去航母的轮机舱参观,当时他发现,航母的4个发动机都是崭新的,而且被仔细地密封着。徐增平表示,这些航母发动机的原价达到了2000万美元/个。也就是说,徐增平表示,光是这4个发动机的价值就已经超过了8000万美元。
如果此事当真,那么我们这笔生意肯定是没有亏的。毕竟一些资料显示,瓦良格号搭载的是37MW乌制TV-12涡轮机,可以达到20万匹马力,综合推进功率能够达到149兆瓦。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采用的IFEP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综合推进功率只有108兆瓦,还不如瓦良格号。

但问题在于,这4个发动机真的存在吗?毕竟徐增平自己也承认过,买到的不过是一艘空壳,美国还曾要求乌克兰拆除瓦良格号上的“一切系统”,这4个发动机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吗?
· 4个发动机真的存在吗?
或许,这4个发动机真的存在过,但我们买到瓦良格号的时候,它们肯定没有被安装在瓦良格号上。
一个很简单的推论是,如果瓦良格号上真的安装有4个发动机,那为什么我们还要额外花费成本,将瓦良格号拖回来?土耳其又怎么会以瓦良格号没有动力系统为由,拒绝其通过海峡?

当然,也有人表示,瓦良格号上的发动机是存在的,但乌克兰方面破坏了轴承,导致发动机无法使用,那么,这4台发动机真的存在吗?
《环球时报》曾报道称,一名经历了瓦良格号转变为辽宁舰整段时期的知情人士曾表示,发动机“完好无损”的说法根本“毫无根据”。因为在我们接收瓦良格号时,其动力系统只有锅炉和轴系存在,其他的包括控制系统、管路在内的系统全部都被破坏了。这就像是没有安装系统和软件的电脑一样,只是“一堆废铁”。
而且,在《瓦良格迷局》一书中也提到,瓦良格号就是一个“空壳子”,连起码自航系统都没有,更谈不上电子系统、武器装备等,从头开始修复这艘航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国在公布相关信息时也提到,我们是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这足以说明,其实当时的瓦良格号就是一艘空壳,根本没有价值超过2000万美元的发动机。
一些资料显示,我国专家是在无图纸、无计算书、无资料的情况下,利用航母的现有条件,由实物开始反推,突破了增压锅炉的技术难关,最终在航母上安装了国产TB12正汽轮机,让辽宁舰的最高动力可以达到20万马力。

也就是说,辽宁舰的动力系统,其实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或许黑海造船厂曾经给航母安装了发动机,但并没有将之卖给我们,这2000万美元真的只是买了个“空壳”。
但就算没有这4台发动机,也不能说我们买下瓦良格号是“亏本”了的。毕竟,有船体总比没有好,瓦良格号确实给我们建造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也可以说是加快了我国拥有自己的航母的进度。
在改造瓦良格号的过程中,我们也突破、攻克了很多技术难关,掌握了航母建造的技术,对我们来说,这一切都不是2000万美元可以衡量的。

航空母舰,是现代大国海军的标志,是所有海军梦寐以求的核心,我们需要航母,瓦良格号也需要一个能够将它彻底建造完成的大国,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双向奔赴”。
以瓦良格号为起点,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山东舰、福建舰两艘国产航母,未来,我们还将拥有更多的航母、拥有核动力航母,最终,人民海军必将走向深蓝,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
参考资料:


废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