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张作霖最好的兄弟,却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

网娱一纱网 2025-04-21 17:52:16

【前言】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英雄辈出,个个都是那动荡年代的风云人物。张作霖能在这乱世中崭露头角,可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就像老话说的,英雄也得有帮手,他身边有个跟他生死与共的老伙计张作相,对奉系的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都尊称他为“辅帅”。

说起来他俩都姓张,可能很久以前是一家子,但实际上他们并非亲兄弟,也没有任何血缘联系。他们之间的纽带,是那种结拜兄弟间深厚的情谊。张作相在张作霖身边帮忙时,从来都是默默付出,不争强好胜。就算后来老帅不在了,他也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支持少帅,主动让出权力。

在奉系军队的众多将领里,要说谁对国家以后的道路看得最透彻,那肯定是张作相。当他发现儿子跟少帅的想法不一样后,就悄悄地把他送到了八路军的营地,让他加入了我们党。张廷枢因为本事大,后来就当上了八路军的司令。

【一、奉系“辅帅”】

张作相能够混成奉系里的重量级大佬,跟当时那个残酷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在那个年头,家里要是有俩钱,能填饱肚子,谁愿意出去冒险啊?张作相也是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才被逼着出门找活路的。

他是个土生土长的沈阳人,爹妈一心盼着他能在那乱世里头闯出点名堂,于是硬着头皮,省吃俭用把他送进了私塾,就盼着他能多读点书,成为有学问的人。就是这段难得的学习时光,给他日后成为奉系军阀里的头面人物打下了牢靠的基础,也让他的眼界开阔了不少。

张作相一回老家,就接过了爸妈手里的锄头,靠种地来维持生计。但那时候的中国,因为战乱连连,整个国家都乱套了。老百姓作为最底层的人,日子更是过得艰难。又是人祸又是天灾,接连不断,结果辽西那边整个都变得荒芜一片。

于是,张作相不得不告别家乡,踏上了四处闯荡的路。由于身无分文,也没什么地位,他穿得十分寒酸,在外面成了谁都能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里,张作相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酸甜苦辣,心里头特别想混出个名堂来,能自己做主,掌握自己的命运。

出门打拼那会儿,我碰巧撞见了刚开始崭露头角的张作霖。他拉起了一支保镖队伍,这队伍后来就成了奉系军阀的雏形。张作相那时候日子挺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可毕竟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大汉,长得人高马大,一身腱子肉,这让他有了加入队伍的门票。

他小时候上过私塾,又在外面闯荡了不少日子,见多识广,脑子转得特别快。后来,他加入了保险队,学枪法、练射击,那天赋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更难得的是,他这人特别重情义,跟其他人很不一样,所以很快就受到了重用。

张作相一直在等那个能让他大展身手的机会,没想到机会很快就自己找上门了。有一回,保险队出门办事,结果被一伙土匪给盯上了。他们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突然遭到了土匪的埋伏。张作相一听这事,二话不说,立刻带着人就去帮忙。他豁出去了,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硬是把张作霖从危险中给拽了出来。

张作霖把这事儿放在了心上,俩人越说越觉得对脾气,干脆就在那儿拜了把子,成了过命的哥们儿,张作相也因此一步跨上了高位。那时候,清政府还在呢,为了搞定到处闹事的起义军,他们就给各地的有心之人放了权,让这些人组织起地方民团来。

张作霖靠着自己的声望和金钱,谋到了一个领导的位子,这职位跟部队里的营长差不多。打那以后,张作相就一心一意地帮着张作霖,为了老张家的前途,他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

张作相那股子忠心,老帅心里头明镜似的。慢慢地,他俩就配合得天衣无缝,手头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老帅特别器重他,而他自己也是靠着实打实的努力,在奉军里头闯出了一片天。没过多久,他就成了奉军里响当当的人物。

张作霖心怀大志,决定进军关内,而他的大本营则由张作相带着队伍守着。老帅对他特别信任,觉得张作相靠得住。从那以后,张作相就成了吉林那块的头儿,掌握了大权,管理着一大片地方,算是走上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张作相小时候上过几年学,这点学问对他后来打拼天下可帮了大忙了。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因为手握权力和财富就放纵自己,心里明白战争早晚得来。所以,他瞅准每个机会,使劲提升东北军的实力。不光如此,他还研究国外是怎么练兵和建军的,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强。

看了看德国、俄罗斯、日本那些厉害军队是怎么管的和怎么建的,我一对比,发现咱们奉军部队里头的训练啊,简直就是走过场,装装样子。用的装备还是老掉牙的步枪、火铳,打起仗来效率超低。整个部队纪律松散,一点精神都没有。我看不下去了,就向老帅报告了这些情况。老帅挺支持我,给了我大权。我呢,就亲自上手,监督组建了两支新部队,还给他们好好培训了一番。

东北那边有个很厉害的骑兵部队,就是第16师。他们挑的马都是顶呱呱的,武器也是自家造的,特别精良。经过严格的训练,这支队伍战斗力爆表。另外,还有个挂着国防名头的第15师,同样不容小觑,士兵们个个训练有素,都是勇猛善战的强将。

有些地方的军队老是给当地百姓找麻烦,但张作相却与众不同,他是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他对自己手下的六个旅队要求特别严格,只要发现有人欺负老百姓,他决不轻饶。在张作相的精心治理下,吉林成了东北三省里少有的模范城市。他不仅重视城市的绿化,还修起了柏油马路,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那时候,吉林在国内可算是走在前列,能装上自来水管道的城市没几个。张作相了解到,市民们日常洗漱、洗衣服都依赖江水,这样做既不干净,还搞得江水都脏了。于是,他特地从财政里挪出了一笔钱,用来建设自来水管道系统,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碰到日本人的欺负,他和张作霖一样,从来都不害怕。清政府签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他统统不认,都给推翻了。吉林大学这所名校,就是他出钱建的。他对吉林孩子的上学问题,也是特别关心。

【二、张廷枢的人生转折点】

奉系军阀那会儿,最大的变故就是老大张作霖被炸死了。这一下子,东北军可就乱了套了。要说这个时候,张作相凭借他在军中的老资格和威望,完全有能力站出来,接替老大的位置,领导奉军。但他心里头早就不想再过那种刀光剑影的日子了,而且他也清楚,张作霖生前其实已经在给少帅铺路了。

他向来不与人争斗,默默协助少帅拿到军权。说到教育子女,他从不溺爱,总是严格教导,希望孩子们能成为有用的人。因此,张廷枢作为奉系军阀的第二代,长大后自然也会接触到军队。

他凭借着老爹的威望,踏进了东北军的大门,然后一步一步慢慢来,虽然没张学良升得那么嗖嗖的,但胜在稳扎稳打。张廷枢这家伙,可是东北那疙瘩有名的军校讲武堂出来的高才生,军事本事杠杠的,自个儿就能撑起一片天。

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一开始在东北军里只是个连长,但他一步步努力往上升。因为有他老爹这个大山在前面挡着,他的升官路走得那叫一个顺。毕竟,张作相的影响力在军里仅次于大帅。所以,张廷枢的升官速度,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二十二岁就当上了少将。

少帅挺看重他,给了他机会去日本军校深造,钱还是用的军费呢。学完回来,他在东北军里地位可高了,算是个大人物。但好景不长,东北三省被占了,军队没办法,只能离开老家,一路退到陕北。到了那儿,他碰到了我们党,开始了解共产主义,心里头就有了想加入的念头。

后来,少帅渐渐看清了老蒋的真面目,一怒之下决定反击,亲自带领队伍把老蒋给抓了起来。好在关键时刻,他还没失去理智。要知道,日本人可是一直盼着张杨二人能把老蒋给除掉,好让全国乱成一锅粥,那样他们就有机会逐个收拾了。但就在这时,我党主动伸出了橄榄枝,提出大家要一起抗日。

经过好几轮的商量,老蒋最终点头答应了那些条件。少帅心里头还念着跟老蒋那点兄弟情谊,可没想到老蒋却找个囚禁的由头,直接把他关了一辈子。看清了老蒋的真面目后,张廷枢也就认了老蒋的领导。但他心里明白得很,干脆就离开了东北军。在辅帅的帮忙下,他带着自己的一帮亲信,加入了八路军。

【三、参加八路军】

周总理听说这事后,立马亲自去见了他。俩人聊了聊,周总理了解到他不但出过国留学,还有一大堆打仗的经验。正好那时候,当地部队缺一个带头的司令,周总理就想着,干脆让他来干这个纵队司令吧。就这样,他挑起了大梁,带着手下的队伍,在河北那边跟日军对抗起来。

由于坚定地举起抗日的大旗,多次带领团队与日军进行了多场大大小小的战斗,这位将领很快就闯出了自己的名号。不少当地的百姓受到鼓舞,纷纷加入我军,一起抗击日寇。这样一来,他手下的队伍很快就壮大起来,人数达到了两千多人。

他老是带着队伍去骚扰日军,让敌人的计划泡汤,结果就成了日军特别想除掉的人。日军好几次派兵来攻打我们,但每次都吃了大亏,人员损失惨重。他在讲武堂和日本学的那些东西,真不是白费的,没多久,他的大名就传开了。

他被组织选派去延安,到了那儿,毛主席还特意为他设宴接风。接着,他遵照组织的规划,进了抗日军政大学。在那里,他一边接受着思想的洗礼,一边钻研游击战的打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指挥水平。

真的挺让人惋惜的,咱们军队里的那位勇猛的将领,在1940年那会儿,因为连续多年在战场上奔波劳累,结果得上了肝病。这病还挺严重,没法彻底治好。从那以后,他就只能留在家里慢慢调养身体了。组织上挺关心他的,还安排他去了香港,希望能接受到更好的治疗,但遗憾的是,病情并没有因此好转起来。

【结语】

后来,他的身体情况变得很差,没法再去战场上为党和国家出力了。到了1949年,他很遗憾地随他父亲去了另一个世界,那时候他才45岁,正是一个人的大好年华。他的离去让我们心里都特别难受,但我们始终记得,有这样一位深爱着国家的将领。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24

网娱一纱网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