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候没有“电”
那古人天黑之后就上床睡觉吗?
还是说早睡是迫不得已
那都是因为什么?
古人真的没有夜生活吗?
今天木鱼君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古代是农耕文明
古人的作息往往应和天时
日升而作,日落而息
有不少网友评价说
那岂不是无聊至极
古代没有夜生活的第一个原因
吃喝玩乐少
古代不像现代社会
吃喝玩乐各式各样
在科举水平低下的古代
新鲜好玩的事情很少
就算晚上出了门
也找不到乐趣
还不如待在家中
到了夜晚还不想睡觉
男子也许就看看书
女子就绣绣花
但因为煤油灯不是很亮
看书和绣花这种费眼睛的事
进行不了很长的时间
所以到点也就熄灯睡觉了

古代没有夜生活的第二个原因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限制
古代大多是农民
他们一般日出而作
日落了就回家休息了
农民白天劳作干的都是体力活儿
围着土地转
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儿
早睡能够更好的恢复体力
这就是农耕生活的节奏
湖北云梦秦简《日书》中
还特地将白昼长短纳入劳作规划
人体的生物钟
在长期进化中
也形成了分段睡眠的模式
到了晚上不睡觉
对身体是会有伤害的
现代的年轻人总是熬夜
身体免疫力下降
各种各样的疾病便找上了身体
所以医生提醒
要早睡早起
保持一个良好的习惯
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
古人没有夜生活的第三个原因
还和严格的宵禁制度有关
古代宵禁制度
是一种贯穿多个朝代的治安管理手段
其目的在于
通过强制手段约束夜间活动
也维护更安全的社会秩序
宵禁制度最早可追随至西周时期
在《周礼》中有详细记载
设有司寤氏一职
这个官职负责以星分夜
并禁止有人晚上在外活动
这一设计
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古人之所以觉得夜间活动不好
还基于阴阳学说
他们认为夜晚属“阴静”
不适应人的活动
到了秦汉时期
宵禁被进一步制度化
汉朝专门派遣“执金吾”管理宵禁
到了一定的时间段
会有郎官巡查
汉朝有例
将军李广不守法夜晚出行
被“霸陵尉”阻拦
这都反映了古代宵禁制度的严格
汉朝末年
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时
下令杖杀过违反宵禁的官宦亲属

唐朝的宵禁制度有多严苛?
大唐将宵禁制度推向顶峰
大唐都城长安
通过街鼓系统控制时间
也就是说
日落击鼓600下后
就必须关闭城门和坊门
到了五更二点
再击鼓时才能解除禁令
《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了
违反宵禁者
会受到杖责二十的惩罚
但奔丧和求医等特殊情况除外
唐朝还专门设“金吾卫”夜间巡逻
还会在坊市之间设栅栏
形成物理隔绝
唐朝的城市格局采用的是“里坊制”
居民区往往用高墙围住
仅设固定的出入口
还有专门的人管理出入口
古代的城市格局
在一定程度上
也强化了宵禁的效果
到了宋朝时期
都城汴京虽然出现了夜市
但老百姓们
依然需要遵循宵禁时段
宵禁制度的存在
直接压缩了夜间的活动空间
所以古代逐渐形成了夜不出户的集体规范
宵禁的执行手段
还是多重维度的
一是城门的管控
到了明清时期
有严格规定
一更三点闭城门
五更三点开城门
城门的钥匙有专门的官员保管
二是巡逻稽查
也就是夜晚的街道上
会有士兵严密的巡查
让人们不敢夜间出行
三是严刑峻法
明朝有规定
二到四更违反宵禁者
被杖责五十大板
拒捕伤人者可以绞斩作为惩罚
宵禁制度一经实行后
一直都很严格
只有到了宋朝时期
因为商业的勃兴
管理才有所松动
但后来的元朝、明朝和清朝
都延续了严格的宵禁制度
要强调的一点是
宵禁制度并未绝对化
到了特定的时间或者节日
是允许夜间活动的
就比如汉朝允许持诏令夜行
唐朝在特定的上元节会开放宵禁
总的来说
宵禁制度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也是古代政权维系统治的重要手段
宵禁制度的兴衰
也映射了社会结构和管理思维的改变
古代没有夜生活的第四个原因
照明技术有限
古代没有电灯
到了晚上需要照明
主要依赖油灯、蜡烛和火把
这油灯是用动物的油脂制作而成
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
但是亮度有限
只有现代三瓦灯泡的程度
古代的蜡烛是由蜂蜡制作而成
因为蜂蜡稀缺
蜡烛在古代是奢侈品
普通的百姓家中
到了晚上主要使用燃蒿为烛
燃蒿就是一种由植物制作的照明
在《齐民要术》中记载
北魏贵族一晚上的照明
需要耗费麻籸100斤和点灯油7斗
古人靠这些微弱的光照
难以支撑持续性的夜间活动
所以不得不迫使大多数人日落而息

古人没有夜生活
和古代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吗?
有非常大的关系
古人没有夜生活的第五个原因
经济资源匮乏
上面提到
古人制作夜晚的照明工具
需要耗费很多的燃料和食物
普通的农户们
获取照明燃料的过程
本身就是对有限资源的消耗
在明朝的《天工开物》中记载
一盏油灯每夜消耗的油量
相当于贫苦家庭三日的口粮
这种经济压力
普通百姓是承受不起的
宋朝史料有记载
江南蚕农在深夜缫丝时
为了节省油灯
不得不多户人共用一盏油灯
大家在微弱的火光中劳作
古代这种集体协作的模式
正是资源短缺的反映
古代照明成本的高昂
不仅体现在燃料本身
更形成了制约夜间经济活动的连锁反应
北宋经济繁荣虽然出现了夜市
但据《东京梦华录》可知
那些持续经营到子时的商铺
毛利不足经营所得的两成
官府为了扶持这些商铺
还设立了油灯补贴区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深切了解之后
才发现古代照明资源太有限了
难怪古代实行宵禁
匮乏的照明不允许人们有夜生活
古代最便宜的照明就是火把
但人们不可能在房屋中使用火把照明
因为太危险了
古代的房屋都是用木材建造的
房屋中干燥
又有易燃的衣物和被褥
一点火星就有可能点燃一整座房屋
火把的使用主要是在军事上
据明朝历史记载
在抗倭战役中
戚继光特别规定“夜岗双哨”
表面目的是为加强警戒
实际上是因为单哨所需的火把消耗
严重超过军队后勤承受的能力
军队打仗需要更亮的照明
只有火把满足要求
但火把的消耗是非常快的
需要持续性的照明
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
但树的生长周期长
古代生火做饭也都是用木材
火把的供应量也很有限
因为照明资源昂贵且匮乏
所以古人不得不养成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存节奏
古代没有夜生活的第六个原因
出于对安全和治理的考量
古人满足自身的照明都困难
更别说在公共区域铺设大量的照明
古代也因为公共区域缺乏照明设施
所以晚上出行
会遭到野兽侵袭
或是遇见盗贼
黑灯瞎火的
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所以统治者们
才通过宵禁管理
晚上不出门在家乖乖休息
就不会遇到危险的事
为了约束百姓的夜间行为
还有“夜行遇鬼”之说
晚上出门小心碰见恶鬼
因为以上原因的约束
至使古人没有夜生活
古代没有电
天黑后就乖乖睡觉
什么事情也不做
对于古人的夜生活
各位看官还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不用古代,我小时候晚上逼着父母讲故事。不睡
晚上挑起油灯绣花,丫鬟们给揉肩捶腿。
夜生活一般指的是晚上在外面玩,不回家或者晚回家,现在人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也不能算是有夜生活吧,古代大部分时期,城市人晚上是可以出去玩的,碰到巡逻的,说明情况就没事了
日出而作,月升而眠。这叫“顺天时”。食五谷杂粮四时果蔬叫“循地利”,自然保得人平安。
古代能点起蜡烛的都是有钱人,穷人一根蜡烛掰两半用,不到关键时刻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