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江青到苏联看病,向医生透露:我同毛泽东同志是政治夫妻

晨曦微露梦星 2025-04-11 17:20:34

【前言】

毛泽东私下里与身边的人分享过,他与江青的婚姻关系并未如他所愿那般和谐,反而像背负了一个沉重的政治包袱。尽管毛主席是我们敬仰的伟大领袖,但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普通人情感的寻常人。他渴望拥有一个充满温馨的家庭,以及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和战友,这些情感需求在他心中同样重要。

【今天下午4点钟,有重要广播,请注意收听】

1976年9月8号,从半夜零点一直到下午4点37分,毛主席有时会睁开眼醒来。他醒来后并不急着躺下休息,还是像往常一样,看看文件,读读书。

大家都没料到,坏消息会这么猝不及防地到来。9号零点十分,毛泽东的心脏彻底停止了工作。

早上五点半左右,政治局成员们审议并通过了他们撰写的悼词,接着商量好:在那天下午四点,要向国内外公布这个消息。

下午三点整,中央电台就开始一遍遍提醒大家:“今儿下午四点,咱们电台有大事儿要说,大家别忘了听啊。”

最早不是通过内部渠道,而是直接从上面得知毛主席去世消息的外围人员,得算上是刘湘屏。那天一大早,他突然接到电话,说让他负责处理毛主席遗体的保存事宜。与此同时,医学科学院的杨纯和徐静也接到了通知。这消息来得太突然,他们俩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啥也想不到。

那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副台长杨正泉,天还没亮,大概五点多,就被叫到了台长办公室,说要开个急会。一进门,他猛地听到毛主席走了的消息,整个人就像被冻住了一样,愣在原地,一动不动。还没等他缓过神来,眼泪已经默默地从脸上滑了下来。

那时候,北京有个中学生发现,大半夜的,一架飞机接一架飞机在城市头上飞过,这事儿以前可从没见过,他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肯定是有啥大事儿了。果然,他猜得没错,还没到上班的点呢,军人们就被火急火燎地叫去开会了。到了下午三点多,怪事又来了,北京50中和108中的大楼上,国旗莫名其妙地升了上去,然后又一下子降到了半空。就在这时,附近的大喇叭也响了,不停地喊:“今天下午4点,有重要消息广播,大家别忘了听啊!”他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毛主席怕是走了。

下午四点整,大喇叭准时开播了。里头放的是《致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公开信》。大家伙儿连第一遍都没听完,就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全国老百姓都失去了他们深深敬爱的那位大领导。

康克清,朱德的妻子,痛哭流涕地说:“短短大半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这三位伟人一个接一个地走了,我们党和国家真的失去了太多太多。”

那时候,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正站在院子门口,猛然间,她听到远处有音乐声传来。她静下心来仔细一听,竟然是悲伤的哀乐。她啥也没多想,拔腿就往屋里跑,急着要把这个不好的消息告诉爸妈。他们正守在收音机旁边,一打开,里面直接播出了毛主席去世的新闻。听到这个,他们整个人都愣住了,好长时间都没能缓过神来。

韶山那边听到这个坏消息后,毛主席的乡亲们心里头真难以接受。毛泽连听到广播里放了哀乐,就愣在门边上,心里直犯嘀咕,三哥咋就走了呢?他不是说要回来嘛......当天晚上,村里就办了追悼会。第二天一早,大伙儿又都跑到毛主席的老宅子里,站在他的遗像前,默默地哀悼。

那天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家伙们,好多都被起了这样的名字:泽宇代表思念,东来意味回望,还有直接叫念东的……

在守灵那会儿,李敏和李讷哭得不行,眼泪不停地掉,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她们就静静地站在灵柩旁边,深深地鞠了个躬,然后眼睛直直地看着她们的老爸,没呆多久,就悄悄地走了。

毛岸青带着他的老婆邵华,还有儿子毛新宇一块儿来了。

住在遥远上海的贺子珍,派出了自己的侄女贺海峰和外甥女贺小平,让她们俩代替自己去北京参加葬礼。

毛泽东在世时,曾私下跟身边的人说过,他和江青的婚姻并不顺心,感觉像是背了个政治的重担。毛主席虽然是大领袖,但他也是个普通人,心里头也盼着有个和睦的家,有个想法一致、能互相扶持的伴侣和战友。

【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嘛】

朝鲜战争一打响,毛岸英心里就再也按捺不住了,他立马给毛主席和党中央写了封信,说要参加志愿军。说来也巧,那时候彭德怀正好在给毛主席和党中央汇报情况。毛主席见状,直接就把儿子托付给了彭德怀,让他带着毛岸英去朝鲜前线,历练历练,见识见识战争的残酷。

出国前那天,毛岸英特地去医院跟大伙儿道了别,可他压根儿没想到,这一走,竟然就再也没回来。

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主要是把俄语翻译成中文。没翻译活儿干的时候,他就会去干机要秘书的活儿,同时还负责发发电报。

1950年11月25日,那天是志愿军第二战役打响的头一天,没想到敌人竟然直接对作战室上空丢了凝固汽油弹,一点都没犹豫,下面立马就变成了大火海。那会儿,毛岸英刚好在屋里,最后没能逃出来。

彭德怀瞅见毛岸英遗体的时候,心里头跟塌了半边天似的。在那满屋子的哀伤里,他硬着头皮,伏在一张小桌子上,动手写起一封电报来:

今天,志愿军的最高指挥部被敌人的飞机给炸了,毛岸英同志就这样没了。

接着,彭老总挺直了腰板,把电报递给正在值班的参谋,吩咐道:“赶紧发出去,告诉毛主席和党中央。”

冬天的晚上挺冷的,彭德怀和几个手下在小路上溜达。他瞅着远处的风景,过了好一会儿,叹了口气说:“唉,毛主席把他儿子交给我照看,我这可咋跟他汇报啊!”

彭德怀从国外回来后,立马就跟毛主席面对面讲了讲工作的事儿,还说了说毛岸英牺牲的情况。他心里头不好受,开口道:“主席,岸英的事儿我没照应好,这是我的错,您看着办,要罚就罚吧。”

毛主席点上烟,好一会儿都没说话,他闭上眼沉思了很久,然后开口说:“打仗嘛,总是要有人牺牲的……不能因为那是我儿子,就不让他为中朝两国人民的事业献身,这哪儿成啊!”

在和彭德怀老总聊天时,毛主席看起来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情况。但到了1990年,中央警卫员们在整理毛主席的遗物时,在仓库的一个柜子里翻出了一堆衣服。这些衣服都很平常,不过被叠得特别整齐,有两件衬衫、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虽然看上去有点旧,但明显已经用了很长时间。

毛主席身边的人,都对他的日常习惯了如指掌。他平时对自己的东西不怎么在意,但奇怪的是,他竟然悄悄藏着一些东西,而且一藏就是26年,连身边人都没发现。这些东西,其实是他儿子的遗物。

【他用毛笔工工整整地签下“毛岸青”】

毛主席对毛岸青特别疼爱,并且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每当看到他有一点点的成长或进步,都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他热情的称赞和鼓励。

1951年那会儿,毛岸青因为得了重病,住进了北京的医院开始治病,后来还转去大连休养。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儿子的病情,隔三差五就写信过去问问他咋样了。还一直劝他,让他好好听医生的话,安心治疗,别乱改治疗方案。

1960年的时候,毛主席得知儿子身体状况明显变好,就又给他写了一封挺长的信,信里这样说:

岸青孩子:写这封信给你,想跟你好好聊聊。你一直是我们心中的骄傲和希望。我们知道,你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也在不断努力着。我们看着你一步步成长,心里真是既欣慰又感慨。记得要照顾好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不能马虎大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下去,我们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和毅力。生活里总会有起起落落,但只要你心中有光,脚下有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们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会一直支持你、鼓励你。好了,孩子,就说这么多吧。希望你在外一切顺利,常回家看看。我们都很想你。

前头给你写了封信,想必你早收到了吧,挺挂念你的。听说你现在身体好多了,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希望你过得开心快乐!

老爸

这封信里,毛主席不光惦记着毛岸青的身体咋样,还问起了他的个人大事。后来,有了毛主席的点头,毛岸青和邵华就在那年在大连成了家。就像毛主席希望的那样,他俩结婚后,日子过得美满又开心。

毛主席去世后那个春天,毛岸青和老婆邵华回了趟老家韶山。老家的乡亲们特别热情,给他们送了一大把红艳艳的杜鹃花。他俩心里头那个激动啊,根本没法说,所以就写了篇文章叫《我心爱的韶山杜鹃》,大家都特别喜欢读。

1988年12月26号,毛岸青领着老婆孩子去了“毛主席纪念堂”。在那个庄重安静的大屋子里,他拿起毛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了“毛岸青”这三个大字。打从老爸走了以后,每年到他的忌日,毛岸青都会和邵华带着儿子一起来缅怀他。

【直到父亲去世,她总共才见到父亲3次】

从毛主席生病直到离开我们,李敏见他的机会少得可怜,一共就三回。

那次是陈毅走了的时候,毛主席亲自去参加了告别仪式。可回来没多久,他就病了。李敏一听这消息,立马就跑到了父亲跟前。毛泽东拉着女儿的手,心里挺不是滋味地说,她怎么老是不来瞧瞧他呢,他多希望她能常来看看啊。

又一次,李敏接到了毛远新的长途来电,说毛主席病情危急,想让她去见一面。李敏一听,二话不说就急匆匆地往那边赶。可到了之后,江青却只许她匆匆瞥上一眼就走。李敏心里头那个急啊,多想能多陪陪爸爸。但江青的话说得毫不留情,要是李敏不马上走,以后就再也不让她见父亲了。

李敏还是不肯松口,一着急,她生气地喊道:“你还想让爸爸来劝你吗?”站在毛主席旁边的华国锋和汪东兴见她们俩一直这么僵着,没办法,只能劝李敏,让她先提现离开。

1976年,我第三次去见老爸,那会儿李敏在一份中央文件里瞅见毛主席身体不太好,啥也没多想,拔腿就往中南海跑。巧的是,那天江青不在家,我直接就奔老爸屋里去了。一进门,看见老爸躺在床上,脸色特别差。好久没见女儿了,老爸一见我,心里头肯定乐开了花,可他身体太虚了,就用那点力气,跟我聊了几句家常。

李敏要走的时候,毛泽东冲她比划了个手势,右手拇指和食指圈起来做了个圆,还嘟囔了一句话。李敏那会儿没听真切。过了好些年,跟朋友闲聊天的时候,她提起了这件小事。朋友琢磨了一会儿,给她解了这个多年的惑。可能啊,毛主席是想问问贺子珍的近况,要知道,贺子珍以前还用过“桂圆”这个名儿呢。

那时候,毛泽东见李敏没明白他的意思,就没再吭声,只是没力气地闭上了眼。李敏见父亲需要休息,就没再打扰,悄悄退出了屋子。可让她没想到的是,那次竟是她和父亲在世时的最后一次相见。

过了几天,李敏突然接到中办打来的电话,说让她去中南海一趟。她心里一咯噔,以为父亲病情好转了。可谁承想,等她到了那儿,见到的竟是已经去世的父亲。望着父亲的遗体,她眼泪一下子就绷不住了,放声大哭起来。

后来,李敏希望能亲自为父亲守灵,可江青就是不同意。这让李敏伤心到了极点,整天都在流眼泪。但她没有就此罢休,连续几天都坚持排队,跟着去首都看毛主席遗容的人群,一起走进毛主席的灵堂,和他做了最后的告别。

1993年12月26号那天,湖南的老百姓为了纪念那位大人物,打算大家一起出钱,在韶山立个碑,再塑个像。这事儿传开后,李敏知道了,她就毫不犹豫地捐了1000块钱,说是表达下自己的心意。

【我同毛泽东同志是政治夫妻】

挺多人好奇,江青到底咋看她跟毛主席的那段婚姻,其实啊,她以前就提过了。

从1949年到1956年期间,江青总共四次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她可不是去国外搞访问或者游玩的,她真正的目的是去那边接受治疗。

1949年4月头上,江青头一回跑到苏联去看病。那时候,她扁桃体炎闹得厉害,高烧老是不退。最后,没办法,在莫斯科的医院里把扁桃体给摘了。摘完之后,她就在那边养了差不多7个月的身子,一直到11月份,才又回了北京。

1952年秋天一开始,江青又去了趟苏联看病,这回是因为她得了肝炎。她在那边治了大概11个月,身体养好了才回来。

1955年7月,那是我第三次前往苏联为了给江青看病。她那时候患上了子宫颈癌,所以我们去了莫斯科接受医疗。没待多久,我们就回国了。

在1956年夏,江青再次踏上前往苏联的治病之旅,此时她的子宫颈癌病情已经恶化,不得不重返莫斯科的医院接受治疗。这次,她的情况十分严峻,身体极度虚弱,情绪也陷入了低谷。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医生给出了一个严格的建议:一年内禁止同房。面对这样的医嘱,江青坦然回应:“我们实际上早已分道扬镳,我与毛泽东同志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基于政治上的考量。”

之后,江青的生活步入了长期的疗养状态,与延安时期那个细心照料毛主席的她判若两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逐渐变得松弛。

那么,这是不是说江青对毛主席没感情呢?其实也不一定。

姚文元曾把自己亲眼见到和亲耳听到的事情写了下来:她头发乱糟糟的,脸上满是慌张,一进门就直接扑到了主席的遗体上,一边大声哭着,一边喊着。她嗓子都哭哑了,可还是不愿意离开。那伤心的样子,真是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掉眼泪。

不管中间经历了啥,毛泽东和江青从1938年走到一起,一直到1976年,他们之间有38年的夫妻情分,这事儿是板上钉钉的。

【“红色公主”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在毛主席的一堆孩子里,李讷算是陪他时间最长的。小李讷从小就黏在爸爸身边,毛主席不仅教她做人做事,还让她爱上了文学。对自己的娃,毛主席向来不插手他们的事,支持他们自己拿主意。所以,就算后来李讷想跟一个服务员结婚,他也没多说什么。可惜啊,这段婚姻最后还是没能长久。

1973年那会儿,李讷跑到北京去参加了中共的第十次全国大会。在那次大会上,她和所有代表一块儿,最后一次在大家伙儿面前见到了毛主席。打那以后,李讷的婚姻也出了问题,这事儿对她的打击可不小,精神上受了点儿刺激,身体也跟着不行了。尽管如此,她还是硬撑着继续工作。

毛主席离世后,李讷带着儿子搬进了一个小四合院,开始过上了拉平板车、运白菜的普通日子。她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所以那几年都没能去找份工作。

每到毛主席生日和忌日那天,她会跟大伙儿一样,站在长长的队伍里头,安安静静地等着进纪念堂看爸爸一眼。看完后,她就跟着队伍往外走,最后混进那些急着赶公交的人群里,不见了踪影。

1988年12月24日一早,就是毛主席生日前一天,李讷像往常一样,来到了纪念堂。虽然身为毛主席的亲人,她本来可以直接从西门进去,但她还是选择像普通老百姓一样,跟着前来参观的大家伙儿,排队慢慢走进纪念堂里。

最后,一位在纪念堂值班的老同志认出了她,这位老同志以前在中南海工作过。接着,工作人员礼貌地把她从参观队伍中带了出来,好让她能更近距离、更仔细地看看她父亲的遗容。

毛主席,他是咱们了不起的头儿,让大伙儿都挺直了腰杆。同时呢,他也是个普通的丈夫和爸爸。就说他儿子吧,战场上牺牲了,他会默默地把儿子的东西收起来,等夜深了,自个儿悄悄想念。还有他闺女,不能老陪在身边,他心里也一直挂念着。这就是他特别温情、柔软的一面。

希望毛主席的后代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每天都能开心快乐,幸福美满。

13 阅读: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