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北方的燕山山脉脚下,有一片因草莓而闻名的土地——河北承德草莓公社。这里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基地,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乡村综合体,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它以草莓为媒,串起了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
一、缘起:从传统农业到乡村综合体的蜕变
承德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圈内,距离北京仅20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然而,多年前的偏桥子镇却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传统农业种植收益低,年轻劳动力外流严重,乡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乡村发展举步维艰。
2015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乡村旅游市场的兴起,当地政府和企业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新机遇。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他们决定以草莓种植为基础,打造一个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草莓公社。这一决策,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一)乡村的困境与机遇
偏桥子镇的困境并非个例。在中国的许多乡村,传统农业面临着低附加值、低效率的困境,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乡村空心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足进一步限制了乡村的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市场逐渐兴起,人们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这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偏桥子镇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离北京仅200公里,交通便利,且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动力,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他们发现,当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草莓种植。于是,一个以草莓为核心的乡村综合体构想逐渐浮出水面。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偏桥子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地政府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整合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入。2015年,草莓公社项目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项目的启动并非一帆风顺。许多村民对土地流转和新的发展模式心存疑虑,担心失去土地后生活无保障。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项目团队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详细讲解项目规划和村民的收益模式。最终,村民们被说服,同意将土地流转给项目团队,开始了新的探索。
二、初创:资源整合与品牌奠基
(一)资源整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草莓公社项目的启动,首先从资源整合开始。项目团队深入调研当地土地、劳动力、传统民居等资源,发现虽然传统农业收益低,但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草莓种植——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于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整合了500余亩土地,用于建设标准化草莓种植大棚。同时,针对闲置的民宅,项目团队决定将其改造成特色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让乡村的闲置资源重新焕发生机。
土地流转不仅解决了土地分散经营的问题,还为村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村民每年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同时还可以在种植大棚和民宿中务工,获得额外收入。这种模式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双赢。
(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面貌
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为了打破这一困境,草莓公社项目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乡村道路、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新建了10公里的乡村公路,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铺设了新的水电管道,确保了种植大棚和民宿的正常运营。此外,还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回收系统,改善了乡村环境。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也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特别注重生态环保。他们采用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同时,建设了垃圾回收站,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环境质量,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旅游体验。
(三)品牌建设:让“草莓”成为乡村名片
品牌是乡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草莓公社从一开始就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了“草莓公社”商标,并设计了统一的品牌形象,包括LOGO、包装、宣传海报等。2016年,首届“草莓采摘节”成功举办,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游客们在这里亲手采摘新鲜的草莓,品尝草莓美食,购买草莓文创产品,感受乡村的自然与宁静。这次活动不仅为草莓公社积累了第一批人气,也让“草莓公社”这一品牌在京津冀地区初露头角。
品牌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为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项目团队在品牌推广上下足了功夫。他们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为草莓公社设计了独特的品牌形象。LOGO以草莓为主题,融合了乡村的自然元素,简洁而富有创意;包装设计则注重环保和实用性,采用可降解材料,既保护了环境,又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发展:产业融合与创新赋能
(一)产业融合:从草莓种植到全产业链
在草莓公社的实践中,产业融合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项目团队意识到,单纯依靠草莓种植难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产业融合来提升附加值。于是,他们在草莓种植的基础上,开发了草莓深加工产品,如草莓酱、草莓干、草莓酒等,延长了产业链。同时,引入休闲旅游元素,打造了草莓主题民宿、亲子采摘园、乡村美食街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实现了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亲手采摘草莓的乐趣,还能在美食街品尝到以草莓为原料的各种美食,如草莓冰淇淋、草莓蛋糕、草莓饮料等。此外,游客还可以购买到草莓主题的文创产品,如草莓玩偶、草莓手工艺品、草莓香薰等。这种全产业链的融合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提升了乡村产业的整体效益。
(二)合作创新:引入外部资源助力发展
草莓公社的成功离不开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创新。项目团队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草莓新品种培育与种植技术研究。2018年,草莓公社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了多个草莓新品种,并在种植技术上进行了优化,提升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他们还引入文化创意团队,开发了一系列草莓主题文创产品,如草莓玩偶、草莓手工艺品等,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
此外,草莓公社还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资源。通过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开设“草莓公社”官方旗舰店,将草莓鲜果和深加工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拍摄了一系列草莓种植、采摘、加工的短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2019年,通过抖音平台的推广,草莓公社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0%。
合作创新不仅提升了草莓公社的产业水平,还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草莓公社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提升了草莓种植的科技含量。同时,与企业的合作则为其打开了市场大门,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四、成熟:品牌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一)品牌升级:走向国际化舞台
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草莓公社的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2021年,草莓公社举办了国际草莓文化节,邀请国内外草莓种植专家、企业代表参加,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这次文化节不仅提升了草莓公社的品牌知名度,还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同年,草莓公社与荷兰一家知名农业企业合作,引进了先进的温室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国际化合作,草莓公社的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升级。他们不仅在国内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还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关注。草莓公社的成功证明了乡村品牌也可以走向国际化舞台,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提升乡村产业的整体水平。
(二)社区建设:让村民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人翁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而村民是乡村发展的主体。草莓公社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社区建设,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人翁。项目团队成立了乡村合作社,吸纳村民参与项目运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收入等方式,让村民从乡村产业发展中获得实惠。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较项目启动前增长了3倍。
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草莓公社还加强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新建了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幼儿园等设施,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此外,项目团队还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文化教育活动等,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社区建设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还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这种社区共建模式,不仅让村民受益,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农业与智慧旅游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赋能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草莓公社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农业系统和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种植方案,实现了草莓种植的智能化管理。这种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草莓公社还开发了线上旅游服务平台,提供门票预订、旅游线路推荐、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服务。游客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预订门票、查询旅游线路、购买农产品,大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智慧农业与智慧旅游的结合,为草莓公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草莓公社的产业效率,还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智慧农业系统,草莓公社实现了精准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提升了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则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五、专家点评:成功经验与借鉴方向
(一)成功经验
河北承德草莓公社的成功,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精准的定位和主题化打造是其成功的关键。草莓公社以“草莓”为核心主题,贯穿整个乡村产业与旅游项目,形成了鲜明的品牌特色。其次,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草莓公社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与价值提升。再次,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是其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利用新媒体推广等方式,草莓公社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最后,社区共建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其成功的基础。通过让村民参与项目运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草莓公社实现了村民增收与乡村发展的双赢。
(二)借鉴方向
对于其他乡村来说,草莓公社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要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特色,找准定位,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每个乡村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关键在于如何深入挖掘并加以利用。其次,要注重产业融合与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再次,要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提升乡村知名度与美誉度。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利用新媒体推广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最后,要推动社区共建与共享,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升村民综合素质,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受益者。
(三)避坑事项
在学习草莓公社的成功经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首先,主题定位要清晰明确,避免模糊不清。乡村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特色,只有明确的主题定位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其次,产业融合要注重有机衔接,避免简单拼凑。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打造完整的旅游体验链条。再次,品牌营销要精准有效,避免投入不足。品牌建设与营销是提升乡村知名度的关键,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精准推广。最后,村民参与要机制化,避免忽视村民利益。乡村发展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只有让村民真正受益,项目才能持续发展。
河北承德草莓公社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并非遥不可及。通过精准的定位、产业融合、品牌建设、社区共建和科技赋能,乡村可以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乡村综合体的华丽转身。草莓公社的成功,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草莓公社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更多的乡村也在期待着属于自己的蜕变。
来源:王朝杰 村回大地xu乡创案例精选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审核:《廉政法治》编辑部
责编:青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