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时的年轻康熙帝为了集中皇权,也为了杀鸡儆猴,直接戏剧性地把鳌拜抓住除去,而后给鳌拜定罪。但是康熙也知道,鳌拜虽然为人不咋的,但是毕竟忠心耿耿,为大清国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康熙也只是将之囚禁而并没有杀他,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就已经为他追封平反。
讲真的,抛开民族之见不谈,但看其对清的功绩,贡献、鳌拜放在我汉族任何一个历史名将面前都不输半分,真不晓得擒鳌拜这事情有什么好炫耀的……

至于生擒鳌拜这件事,我就觉得是套路。鳌拜首先是顺治得力干将,一介武夫。再一个他镶黄旗,皇族绝对心腹,没有理由反叛。再看苏克萨哈,白旗出身,虽然举报过多尔衮,可仍然是白旗。遏必隆和鳌拜镶黄旗,索尼正黄旗,他们完全一个阵营。鳌拜头脑简单,最适合大权独揽。孝庄和鳌拜一商量,你豁出去一把,作个几年,让大臣们都烦你,然后找个机会让皇上壳你,给皇上亲政立个威风。鳌拜愚忠直接答应了。康熙就干了,没处死,判了无期。后代继续为清朝所用,并且都是重用。雍正朝为其平反。种种表明,这就是个套路。
事实上在皇权稳固的清朝,方方面面都能看出鳌拜没有造反称帝的条件。从血统上讲他必须先反而后称帝,这在当时的八旗体制下不现实。上三旗旗主是皇帝,鳌拜最多在镶黄旗有影响力。 根本控住不住正黄正白。 下五旗五个旗主王爷还在那儿坐着。鳌拜能翻多大浪? ! 清初八旗制度,旗人可是只认旗主,皇上都管不住

多尔衮比他条件强太多了也不敢冒险。最起码后史说法就不一样,多尔衮称帝了史笔会称争或抢,因为他是皇室宗室正血统。比鳌拜的反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支配一个国家真不是靠一个人有天大本事能行的。孝庄与鳌拜双方应都明白这一点才会出现一方不反,一方不杀的局面。封建体制不能用当下观念论之。师出有名是放在第一位的,能力和武力只能排二、三。鳌拜缺什么?显而易见。他已是一人之下的权臣怎么会这么简单的事理会看不透呢!

总之,鳌拜并无反心或者准备篡位,只不过功高盖主,鳌拜没有把握好主臣关系。从康熙没有杀鳌拜和诛灭鳌拜子孙就可证明鳌拜没有造反。孝庄皇后说的好,鳌拜就是一条忠诚的狗,逮捕他不会反抗的,但放倒了鳌拜却让康熙迅速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