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核弹”?苏联造出核动力轰炸机,为何现在消失不见?

坊间纪实 2022-04-02 14:10:06

众所周知,二战以后,苏联成为可以和老美抗衡的军事大国,拥有着庞大的核武力量,其中包括核潜艇,洲际核弹等等。但是你知道吗?苏方还曾研制过一个更为强悍的武器,那就是核动力飞机,只要这架飞机一起飞,就可以绕着地球飞80多圈,可见其续航能力是多么的强大。让人更诧异的是,这架飞机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敢击落,否则就会遭到核打击。那么苏方为何要研制这款飞机呢?该战机又有哪些强大的威力?为何现在消失不见呢?

二战结束以后,美苏便成为了世界上的两个大国,而之后更是为了争抢霸权进入军备竞赛,在这一背景下,双方都研制出了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从而确保军事不落下风,其中在核能方面的竞争更为激烈,因为这种技术拥有诸多优势,成为双方大力研究的主要目标,为了能够超越美方。苏方便将目标放在了空中,准备将核反应堆装备到飞机上。一旦这一计划实现,那么就意味着在空中的优势将会实现,质的改变和能可以为飞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理论上来看,几乎一磅的浓缩铀就可以释放大量的能量,从而可以使一架重型轰炸机飞行很长时间。看到这一优点让当时的苏方极为迫切,研制成功将会让苏芳获得主动权,因为当时双方都已经拥有核武器。但是苏方的周记行但却不如美方的威力大,而在轰炸机方面同样也处于劣势,因为当时美方拥有众多基地,这也意味着该国的轰炸机可以飞越全球儿,苏方就无法做到这一点。轰炸机如果从本土起飞,几乎没有任何一架飞机可以直接飞越美国领空,在空中无疑处于不利局面,所以苏方一旦将该飞机研制成功,那么就可以提高空中核打击的力量,从而让美方不敢轻举妄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苏方也是早就开始了。

在1947年,苏方的科研专家就开始带领团队展开了研究,只是后来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核弹上面,才导致这研究一直处于暂停当中。在1955年,美方传来一个消息,便让苏方紧急启动了这一计划。原来在这一年中,美方的一架重型轰炸机改造成了核动力,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是非,虽然是非是为了了解该和装置对系统的影响,但是在试飞期间,核动力装置却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这个消息还是让苏芳警觉了起来,美方竟然在暗地里偷偷研究,甚至已经领先了苏方。

随后苏方便重新启动了核动力飞机的研究,专家们便快速投入到研究当中,毕竟一旦慢了就会落入下风。在1955年的八月。苏方便下令让国内的著名飞机设计师参与其中,全力研制该飞机。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苏方的研究人员便决定缩短研发时间,准备将现役的轰炸机进行改装。哪一款轰炸机才更加适合呢?因为想要装备庞大的核反应堆,需要轰炸机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在进行一番挑选后,研究人员便决定使用图九五作为改进的机型。

这款重型轰炸机的各方面都十分优异,其机身采用的钢材十分具有韧性,而且还装备四台大型涡浆发动机,让其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170多吨,这样也就可以承担核反应堆的重量。随后便在该飞机上展开了研究和改装,最后于1961年成功在该飞机上安装了核反应堆。为了不被别国得知苏方便将这个研究列入了重要保密项目,之后的图119核动力飞机也就应运而生。然而将核反应堆安装到飞机上才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但是其中的一些问题始终都无法解决,才导致核动力飞机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一个问题便是释放的热量,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核反应堆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有足够的冷却剂才能保持运转,否则堆芯的内部温度就会急剧上升,这样就很容易引发事故,甚至可能会导致核泄漏。其实冷却剂并不是特殊的物品,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水。一些大型的核电站一般都会在水域比较充足的地方儿,潜艇能够使用核动力也就是因为经常在海中。并不缺乏冷却剂,可是作为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来说,需要足够的水域就极为困难,对此专家们可谓是想尽办法。

最后专家们也是成功研制出了水冷加风冷的技术,也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却增加了飞机的重量。而第二个问题也就是飞机的重量过大,除了上面的水冷设备会加大重量,另外就是该飞机还进行了核辐射的保护,因为核反应堆会向周围散发致命的辐射,专家们便只能不断地对其进行防护加装,这样也就给飞机直接增加了将近20吨的重量。

几十吨的重量对于母舰和潜艇并不大,但是飞机的最大载重也才100多吨,强行搭载也就会让其载弹量大大减少,长时间的超负荷搭载也会让飞机的钢架无法承受,甚至会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这个问题直到终止该计划的时候也是无法将其克服。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之一,而第三个问题也是极为关键的,那就是和污染。虽然当时的苏芳科学家在核反应堆周围加装了防护,但是起到的作用还是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为了能够测出机舱内的辐射程度,专家们便在各个部位加装了辐射监测器,而且在其反应堆的四周也是加装了各种传感设备,这样才能确保及时发现核泄漏的问题,从而避免造成核污染。这架飞机在进行试飞的时候,也是有一名专家协同进行观察,以确保飞机上的各种数据处于安全状态,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

这架飞机共计进行了30多次的是非,而每次试飞以后都会对机上人员进行全面的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因为长期处于核反应的周围,所以机上人员都不同程度受到了伤害,因为这些问题始终都无法解决,最后于1969年,苏方研制的这架核动力轰炸机在其进行了60多次试飞后被迫停止了研发。这也意味着苏方迫切想要得到的核动力飞机不但未能实现,而且还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其实这些问题就算可以得到解决,该飞机也无法大规模投入战斗中,因为其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且因为该飞机采用的核动力,所以其本身就是一枚核弹,而该飞机的目的是用来执行轰炸的,所以敌方肯定不会让其飞越本国上空,一旦被敌方击中落到己方境内,那么就会造成危险的核污染,而一旦成功突破防线,敌人或将不敢对其击落。否则会对本国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等于是遭到了核打击,这样一来,那么双方就很容易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核战,这将会给世界带来灾难。可以说这架飞机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弊端,也注定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项目。

而之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远程洲际炮弹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美苏等国便将研究重心放在了远程套带上,而战略轰炸机的用途也被不断减小。之后诞生了许多威力强、射程远的洲际核弹,也就让该计划彻底失去了意义,即使克服了困难也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该设计虽然会让飞机拥有强大的航行能力,但是其造价十分高昂,而且实用性也不如洲际核弹来的直接。

之后各国便都放弃了这一想法,开始在母舰和潜艇上采用该动力装置,为其提供了很强的动力。这些研究虽然失败,但是也让人们开始意识到了核能的放大优点,继续不断研究核能造福人类,在发电技术上就极为突出,成为现如今的一大趋势,但是也需要各国谨慎使用,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带来重大灾难,曾经就有过核事故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0 阅读:13

坊间纪实

简介:纪实各国历史,一起领略世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