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再次击落了美军的MQ-9无人机,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上生存能力打下了大大的问号,中国该怎么干呢?
当地时间4月19日,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再次击落了一架MQ-9无人机,这是在24小时内连续击落的第二架美军的MQ-9无人机。这可能是第21架也门胡塞武装击落的MQ-9。
大家都知道,MQ-9无人机是美军中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一款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本身具有相当不错的性能和能力。指挥员只需在美国本土的后方指挥基地,就能对MQ-9进行远程遥控,对重要目标进行侦查,并动用机载弹药进行实时打击。这种形态曾被美军认为是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形态——后方的无人机飞行员吹着空调、喝着咖啡,就能消灭远在1万公里外的目标。

MQ-9确实在美军具备压倒性装备优势的战场上取得过辉煌战绩,但在也门面对胡塞武装时却屡屡受挫。胡塞武装很可能使用地对空导弹击落了MQ-9,这些导弹可能是由前苏联空空导弹改装而成。此前,胡塞武装曾用类似系统击落过F-15战斗机。当然,他们也可能使用了伊朗提供的“防空巡飞弹”,因为MQ-9飞行速度较慢,容易被这类武器锁定。
那么,MQ-9频频被击落,是否意味着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上失去价值?俄乌冲突中,FPV等小型无人机表现亮眼,而MQ-9这类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却几乎不见踪影,主要是因为俄乌双方缺乏这类高端装备。但无人机的作用不能简单否定,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在世界各国中,类似美军MQ-9的无人机,只有中国解放军装备了,比如无侦-1、无侦-2、攻击-1、攻击-2等。这些无人机已在多次行动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未来在对台、对印作战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现代战争不是斗兽棋,不是“无人机 vs 导弹”的简单对抗,而是体系化作战。

在未来战场上,无人机不会是孤军奋战,而是与有人机、电子战系统、防空压制等组成完整作战网络。例如,在对台作战中,中空长航时无人机不会单独行动,而是在制空权已确立的情况下,配合其他装备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MQ-9的失败,更多是因为美军在也门的作战方式单一,缺乏体系支撑,而非无人机本身失去价值。
解放军的无人机体系更加多样化,包括攻击-11等隐身无人机,未来将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发挥更大作用。MQ-9的失利提醒我们,无人机的运用必须依托完整的作战体系,才能最大化其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