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的本质是高科技竞争,是对尖端人才的争夺战,谁在教育领域握有优势,培养出颇具规模的人才储备库,谁就有可能在21世纪的博弈中胜出。理清这当中的逻辑,我们就能理解美国教育界对特朗普“倒行逆施”的绝望了。
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4月19日报道称,特朗普醉心于关税战,忽略了对教育的关注。特朗普一边对华大打贸易战,另一边试图关闭美国教育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创新型教育,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等领域优势愈发明显。

数据不会造假,中国每年培养的理科大学生超过500万,比G7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中国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人数是美国的两倍,中国为7.7万,美国加上“国际学生”数量勉强达到4万人。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强大教育先行,这一道理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但是很遗憾,特朗普可能没有意识到发展基础教育,吸引全球人才来美国工作的意义,只想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如何最大化的减少政府开支,避免教育部成为国家的累赘。殊不知,这可能从根本阻断美国前进的希望,让美国因为尖端人才缺失背负历史账单。

值得注意:美国对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忽略”,已经影响到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为佐证这一观点,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翻出了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2017年在《财富》全球论坛上的公开讲话。
库克称,苹果赴中国建设产业链,皆因这里有着完美的技能数量、技能水平以及生产苹果尖端产品所需的技能类型。很多人认为在中国建厂成本低,但事实是多年前中国就已经不再是低劳动成本的国家了。

另外,中国工人展现出“工匠精神”,将计算机科学和先进机器人技术融合,这在世界其他地方非常罕见,而这正是苹果公司需要的。在采访末尾,库克还举了个例子,称在中国组织一场模具工程师会议,与会的人可能填满多个足球场,但在美国自己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坐满一个房间。
与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谈勾股定理,费马定理,简直是对牛弹琴,因为商事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大可能将大笔资金用于基础教育这种看不到明显收益的领域。再说了,特朗普的任期只剩下了三年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便出了问题也有后人埋单,不是吗?

谈三个观点。
其一、中美在教育领域的差距或已不足道也,唯一不同的是,由于汇率不同,在美国拿到的薪水要比中国高得多。这可能让美国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仍然是人才的汇聚地,自己可以肆意“浪费挥霍”人才,而不用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其二、美国对华裔的歧视和限制,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间接促进了中国科技快速进步。有消息称,deepseek团队中有人曾在硅谷寻求过职位,因为公开的原因被拒,后来就索性回中国研发基于中文的语言大模型。

真假与否很难分辨,但有一点可以明确,随着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加深,在美国的中国学者和专家,出于生存压力,将会选择第一时间回到自己的母国。这等于让美国无端错失了全球最大的人才储备库。
其三、中国超过美国或将为期不远,国际社会应多点耐心等待。中国的电动汽车、光伏板、飞行汽车,要么已经全面铺开,要么正在铺开,反观美国仍在为是否发展过时的燃油车争论不休,如此美国就没有办法和中国竞争了,世界将重回以中国为中心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