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的原因—人才制约

左史淘沙 2025-04-20 15:42:51

刘备前期颠沛流离,无法积累人口、经济等资源,难以吸引顶级人才的加入。

在依附刘表之前,仅有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糜竺、简雍、麋芳、傅士仁、陈到等人。在荆州的时候才开始陆续吸纳诸葛亮、徐庶、庞统、 伊籍、马良、马谡、向朗、 霍峻等人才。只是徐庶后来离开,庞统过早死亡。

借得南郡的时候,蜀汉的人才储备还足以应付地方的管理与统治。

当刘备入蜀,彻底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后。原南郡太守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川增援。

此时的刘备需要将精锐力量投入巩固益州的战役中。

随着蜀汉夺取益州之后,刘备集团人才储备的劣势就更加明显。

由于刘备集团迅速扩张,他已无力直接掌控全部范围,对于关键而又重要的地方,只得委派值得信任之人代为管理。

如关羽督荆州,魏延督汉中,但是刘备对于这些地方大员,尤其是领有数郡的关羽并非绝对信任。

在权力面前,无条件信任是个伪命题!制衡才是保持信任的前提!当然制衡不是削弱信任,而是为信任划定边界,让权力在可控范围内运行。

荆州各郡太守以及其他重要官员,都是由刘备亲自任命而不是关羽,从这一点就能略窥一二,其中就包括南郡太守麋芳、公安守将士仁。

麋芳,东海人,安汉将军麋竺之弟,麋竺与刘备有姻亲关系, “进妹于先主为夫人”。这可能是麋芳被任命为南郡太守的原因。

士仁,广阳人,广阳在三国时期与相邻的涿郡都属幽州管辖,士仁与刘备是同郡老乡很可能也是旧时相识,所以也被刘备授予“将军,住公安”。

南郡北接襄阳—曹魏南下的咽喉,西通巴蜀—蜀汉东出通道,东连吴会—孙吴西进门户,南临武陵—蛮族与荆州腹地连接带,可谓“四战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还是诸葛亮等荆州人士的根基所在。

这就决定了必须由刘备集团的核心层直接掌控。

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士仁是旧部,以这种皇亲国戚镇守荆州的后方,是特殊时期的必然选择。

虽然糜芳与士仁的能力被“绝伦逸群”的关羽轻视,但此时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可以从中协调,也就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良。

这就形成了相互制约,但又能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样的安排刘备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其实最早与关羽共镇荆州的是诸葛亮,但是由于刘备更需要诸葛亮来帮他梳理军政事务,因此诸葛亮的的任务变成“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随着蜀汉的重心从荆州转移到益州,曹魏与蜀汉在汉中的争夺成为了主要矛盾,与东吴在荆州的分歧成了次要矛盾。

后来,马良被刘备征召为左将军掾,从这一刻起,蜀汉在荆州的关系就从制衡偏移为制大与衡。这也就为关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站在刘备的角度,他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他能用的人实在太少了。

他难道不知道东吴对于荆州的觊觎吗?如果不知道他能派妻弟糜竺去镇守吗?

他得到荆南四郡才1年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发掘、培养并能够充分信任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这就导致刘备在不断从荆州抽血后,最后导致荆州“贫血”。

步子迈得太大,扯到了蛋。

人才的制约,虽然不是荆州失败的主要因素,但肯定是主要诱因之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