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DeepSeek还猛!中国AIManus一夜风靡全球

科技智库 2025-03-12 10:51:31

很难想象,有一天我们会讨论一个AI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比如直接代替人类干活。

这也让人感到一丝不安。

2025年3月6日凌晨,一个名为Manus的国产AI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社交网络。

这款AI不仅能够理解用户需求,还能像人类员工一样从头到尾完成一项任务,包括简历筛选和股票分析等。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它完全由中国团队开发。

这一夜,科技圈震动了。

AI时代的就业革命:Manus如何改变传统工作模式

先来看看Manus的“工作方式”,它真的是在“抢饭碗”。

你曾经为筛选简历头疼不已吗?

Manus只需要7分钟就能处理15份简历,而且还能自我学习。

当追加5份简历时,它不仅不会重启任务流程,还能根据之前的筛选标准自然衔接。

最终,它会主动生成带评估标准的电子表格,这种工作方式让人无法不震撼。

再举个例子,Manus在处理股票分析时,不仅能调用API获取实时数据,还会编写Python代码进行可视化分析。

更夸张的是,它会把分析结果直接部署成可分享的网页链接,整个过程无需任何人工介入。

开发者们惊呼,这不是工具,这是数字实习生!

背后的技术力量:Manus的性能突破之谜

那么,Manus的性能到底是如何实现突破的呢?

这里就要说到它的技术内核了。

Manus团队采用了一种新的技术架构"less structure more intelligence",在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和系统工程三个层面实现了突破。

比如,动态知识图谱技术让Manus的“数字大脑”实时抓取网络信息,自动构建跨领域知识关联。

在处理房产选购任务时,Manus不会仅仅考虑房价数据,还会结合当地学区政策、犯罪率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异步任务引擎是Manus的另一大亮点。

如果你在Manus运行任务时关闭电脑,Manus会在云端继续执行,等你再次打开时,任务已接近完成。

多模态交互系统则让Manus在制作物理教学视频时,能灵活切换文字、图像、代码和网页设计,实现功能的深度整合。

创业者的成功故事:推动中国AI崛起的年轻力量

谈到Manus,就不得不提它背后的创业者肖弘。

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中国AI崛起的一个缩影。

这位华中科大毕业的年轻人,从在校园创业,到经历微信生态创业的洗礼,再到在AI领域崭露头角,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肖弘的团队选择开发AI并非偶然。

他们的目标是将AI从“玩具”变成真正的生产力工具。

这种务实精神体现在每一个产品细节上。

当其他AI还在争论参数和对话流畅度时,Manus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大显身手。

正是这种“解决问题”优先的态度,让Manus一推出就收获了百万内测申请,更是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产业变革在即:Manus引领万亿市场新格局

资本市场对Manus的反应也十分强烈。

在Manus发布的次日,A股20只AI概念股集体涨停,相关企业市值单日暴涨300亿。

这种狂热来自于清晰的产业逻辑。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AI智能体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而Manus展示的通用Agent能力,将大大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

在更深层次上,Manus改变的不仅是市场,还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当AI可以独立完成从需求理解到成果交付的全流程任务时,企业的人才标准、工作流程都将面临重新定义。

那些重复性的白领岗位,可能会受到比制造业更为剧烈的冲击。

这一变化,还未来得及消化,却已经开始了一场深远的影响。

结尾:Manus的到来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多的是社会与思想的一次重构。

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真的准备好迎接一个拥有如此强大能力的AI了吗?

社会的就业结构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在拥抱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解决它带来的伦理和管理问题。

这或许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回避的挑战。

人类与AI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 阅读:0

科技智库

简介:探索科技背后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