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固怀恩作为中唐名将,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身经百战,战功赫赫,是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的功臣良将,且为了讨贼护国,让两个女儿远嫁回纥以借兵,战后其一家死难达46人,可谓是满门忠烈。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满门忠烈的大将,最终却竖起了反旗,纠集数十万大军攻入关中,成就了一代名将郭子仪的威名,而仆固怀恩则带着满心愤懑和叛将之名暴死于军中。唐代宗听到仆固怀恩死去的消息,不无遗憾地说到“怀恩不是反贼,只是被左右所误导了”。
那么,历史上的仆固怀恩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否真的冤枉,又为何被逼反叛?
从仆固怀恩的名字,我们可以知道他不是汉人。仆固怀恩所在的仆固家族,来自铁勒九姓之一的“仆骨部”,后来也作“仆固”,是唐太宗时期率部归降的右武卫大将军仆骨歌滥拔延的后代,仆固怀恩身为仆固一族的首领,世袭金微州都督。
仆固怀恩虽然是中唐名将,但关于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历史记载却是不详,只知道安史之乱(755年)爆发之初,仆固怀恩就跟随名将郭子仪入关作战,任朔方军左武锋使。仆固怀恩为人忠勇,与郭子仪、李光弼一起投身讨贼护国的战斗,且逢战必跃马横枪争先入阵,可谓是战功显赫,威震敌胆。
天宝十五年(756年),仆固怀恩率军配合李光弼战于常山,多次挫败史思明部,次年,他又率领回纥兵参加收复两京的战斗。在收复东都洛阳的战役中,仆固怀恩先是率领回纥突骑攻克叛军壁垒,杀敌数万,之后又大败亲率十万精骑来援的史朝义,叛军死伤遍野,尸填山谷,同时东都洛阳顺利光复。洛阳收复后,仆固怀恩又携子仆固玚战郑州,降汴州,下滑州,破卫州,平定幽燕,最终逼得史朝义兵败自杀。
而在收复长安的潼关之战中,仆固怀恩先是大败封常清的悍将崔乾佑,从而打开了进入关中的门户,随后在香积寺之役中,识破叛军设下的伏兵,而率精骑突袭敌人,尽数消灭了伏军。
仆固怀恩七年平叛,身经百战,居功至伟,尤其是在收复两京的战斗中更是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而在整个平定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一家死难者达46人,其次子仆固玢更是因兵败之罪被他当众斩首,且为了打败叛军,仆固怀恩还将两个女儿(也说三个女儿)远嫁回纥借兵,可以说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为了忠君报国牺牲极大。
对于屡立战功的仆固怀恩,朝廷也是奖赏有加,一路封官赐爵。先是以收复两京有功被封丰国公,其后又因功升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衔及册封大宁郡王,高官显爵于一身,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两人,此时的仆固怀恩名望已达极点。
然而,和历朝历代一样,安史之乱虽然全部平息了,可狡兔死走狗烹,功勋大将遭猜忌并被迫害、诛杀的戏码也即将上演。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正当安史之乱全部平定,王侯将相踌躇满志,士兵期待卸甲归乡,百姓盼望盛世重现时,朝廷新的危机已悄然来临。原来经过安史之乱,李唐王室已不再信任武将,尤其是那些掌握兵权及在平乱中崛起的藩镇骁将们。
先是平叛的两大功臣郭子仪、李光弼遭到了朝廷的明升暗降,剥夺了兵权,不久,在安史之乱中屡立战功的勇将来瑱,因得罪了宦官而被贬赐死,朝廷对功臣大将的猜忌之心已不加掩饰,这让战绩功勋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的仆固怀恩时常感到郁郁寡欢、怏怏不乐,不知道什么时候厄运突然降到自己的头上。
然而,仆固怀恩不知道的是,朝廷猜疑他的种子早已种下,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穷途末路的史朝义,曾引诱勾结回纥的登里可汗犯边一事,即登里可汗亲率十万精骑进逼关中,大唐朝野震动。唐代宗赶紧派人前往回纥大营劳军,并与登里可汗接洽,希望回纥能退兵,而登里可汗却提出要见见自己的老丈人仆固怀恩(前文已提过嫁女儿给回纥),仆固怀恩虽然只是一名武将,却也深知结交胡人的利害,于是不敢前往。
唐代宗见此,为了打消仆固怀恩的顾虑,特赐下免死铁券,并下手诏促行,仆固怀恩本来就忠于朝廷,见皇帝又这么信任他,于是深明大义,亲赴虎穴游说登里可汗,据史载“可汗大悦,遂请和,助讨朝义”,仆固怀恩由此立下了挽狂澜于既倒的擎天功劳。
后续发展果然不出仆固怀恩所料,游说回纥可汗退兵这件事成为他被人猜忌诋毁的开始,尤其是那些躲在背后的冷冷眼神更是让其不寒而栗,这让一代忠勇之将、铁血汉子的仆固怀恩感到万分委屈,且悲愤不已,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竟受到如此猜忌对待?
唐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奉命护送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即回纥登里可汗和光亲可敦回漠北,宦官也是监军的骆奉先误信辛云京的谣言,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仆固怀恩一时间无法自明清白。
唐代宗不相信仆固怀恩会勾结回纥,于是派遣宰相裴遵庆去慰问他,仆固怀恩见到裴遵庆之后,抱着他的脚大哭,诉说冤屈,裴遵庆听完后让他入朝,仆固怀恩答应了。然而,在准备动身的时候,其副将范志诚却劝他说:“大帅您已经被朝廷嫌忌,为什么还要去不测之地呢?难道没看到李光弼、来瑱的下场吗?这两个人功高不赏,李光弼被夺权,来瑱被杀,你不为自己着想吗?”听完范志诚的劝告,仆固怀恩犹豫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不肯入朝,决定派一个儿子进京,然而又被范志诚劝止,本来仆固怀恩有机会与朝廷冰释前嫌,可惜却被部下给阻止了,不得不说仆固怀恩该有此劫。
仆固怀恩因担心朝廷猜忌、迫害,不肯入朝,这使得朝廷各方对于他的争议四起,于是唐代宗又派颜真卿去召仆固怀恩,颜真卿却说“仆固怀恩进没有勤王之名不能来京,退又无法解除众人的猜疑,进退无据,怎么会来呢?况且声称仆固怀恩谋反的只有辛云京、骆奉先、李抱玉、鱼朝恩四个人罢了,而其他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仆固怀恩所部朔方将士,都曾是郭子仪的旧部,不如派郭子仪去收其部众,消弭兵乱。”可以说颜真卿这一招很厉害,直接找准了仆固怀恩的软肋,凭借郭子仪在朔方军中的威望,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平息兵乱。
正如颜真卿所料,郭子仪一去仆固怀恩大营,其手下众将纷纷回归朝廷,而仆固怀恩则因害怕被杀,更加不敢入朝明志。走投无路之下决定反叛,于是派遣长子仆固玚去攻打谣言陷害自己的辛云京,辛云京不敌大败,仆固玚接着又攻榆次,因攻打不利暴打士卒,反而被部下所杀害。次子因战败被仆固怀恩亲手处决,如今长子又惨死于榆次城下,再联想到家族已有46人为国殉难,仆固怀恩的悲愤之情难以言表。
永泰元年(765年),也就是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三年,曾经的功勋大将仆固怀恩再度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等部总共数十万人来犯关中,唐代宗命老将郭子仪率军抵御。仆固怀恩的母亲向来深明大义,责怪他不该造反,提刀追着要杀他,并说“我为国家杀掉这个逆贼,取他的心向三军道歉”。
而仆固怀恩本不愿反叛朝廷,只是形势使然,如今又愧对母亲,再加上知道不是老上司郭子仪的对手,导致进退失据,不久,因心中郁结暴病而亡鸣沙军中。这个为大唐流尽家族鲜血的名将,最终于《资治通鉴》里被钉在“叛臣传”中,他的悲剧揭开了封建王朝政治中最残酷的真相:狡兔死,走狗烹,功高震主者,忠即是罪,谁也逃脱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