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送50万马上成县委书记——莫让“劣币”逐“良才”

京都闻道阁 2025-01-24 11:05:42

文丨崔桂忠

在官场生态的隐秘角落,“买官卖官”如毒瘤般长期滋生,侵蚀着干部群体的健康根基。这种以权钱交易换取晋升的行径,不仅公然践踏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更对地方政务管理与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重创。

近期,湖南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理的怀化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商成受贿、行贿、滥用职权一案,引发轩然大波。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当地民众对这类腐败行为义愤填膺。这一案件,无疑是“买官卖官 恶劣行径的典型代表。

2025年1月21日,法庭之上,益阳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10年至2024年2月,谢商成在担任多个重要职务期间,利用职权之便,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项目承揽、土地出让等事项上大开方便之门,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1593万余元。尤为恶劣的是,2020年7月,他为谋晋升,向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行贿50万元,次月便从溆浦县县长升任县委书记。这一 “权钱交易”的快速晋升,令人瞠目结舌。

此类案件绝非孤例,其背后折射出的官场行贿受贿求提拔现象,对公职人员群体冲击巨大,特别是那些实干担当的“良才”。真正有能力与操守的干部,一心扑在为地方谋发展、为百姓谋福祉上。他们怀着对事业的忠诚,默默耕耘,以实干实绩赢取民心。但权钱交易的恶劣风气,却像无形的屏障,将这些优秀人才挡在晋升门外。他们的拼搏奉献,在权钱交易的阴影下,显得微不足道。那些本应凭能力业绩晋升的干部,只能无奈看着投机者靠行贿平步青云,自己的才华抱负被无情搁置。

这种不公平的晋升环境,给区域治理和人才储备带来灭顶之灾。从区域治理看,买官者上位后,只想着如何快速回本获利,将公共权力变成敛财工具。在项目承揽、工程建设等领域,大肆权钱交易,严重破坏地方政治生态与经济秩序。某地一买官者,为谋取私利,违规插手工程项目,导致项目规划反复变更,最终烂尾,造成数千万财政损失,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停滞,居民生活受困,地区形象受损。同时,买官卖官还滋生干部间相互排挤、拉帮结派之风,破坏团结协作氛围,打乱工作秩序,严重影响政府行政效率与公信力。真正有能力的干部被边缘化,地方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与有效执行,民生问题堆积,政务管理陷入混乱。

在人才储备方面,“买官卖官”传递出错误信号,让众多干部对公平竞争失去信心。年轻干部看到这种现象,对自身努力方向迷茫,职业规划受影响,部分人甚至为迎合不良风气,放弃原则参与权钱交易。长此以往,地方干部队伍实干者渐少,钻营者渐多,人才储备质量下滑。当地方发展急需人才时,却发现可用之人寥寥无几,严重阻碍地方长远发展。

回顾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的经历,更能深刻体会“买官卖官”的危害。陈行甲在巴东任职时,一心为民,铁腕反腐。他深入基层收集线索,对腐败官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依法查处。同时建立监督举报机制,鼓励民众参与,让腐败无所遁形。通过一系列举措,整治官场歪风,为百姓办实事,使巴东焕然一新。而谢商成之流却背道而驰,为晋升精心编织关系网,以金钱贿赂关键人物。上位后,在项目审批中公然受贿,为不合格项目放行;土地出让时违规操作,助特定企业低价获取资源,破坏地方生态。陈行甲因正直担当触动既得利益者,在当地官场举步维艰,凸显“买官卖官”对真正人才的排挤打压。

官场“买官卖官”现象,如毒瘤般侵蚀干部群体健康,刺痛真正人才的心。它破坏公平晋升环境,让实干者心灰意冷,钻营者得逞妄为,严重影响地方政务管理与人才储备。我们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此类行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与监督制度,让有能力、有操守的干部脱颖而出,为地方发展注入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官场回归公正、廉洁、高效。

☆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