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俄乌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美国却从这场冲突中窥见了一个令其不安的真相:中国空军早已不是“追赶者”,而是悄然成为西太平洋上空的“规则改写者”。从歼-20的隐身利剑到霹雳导弹的“千里狙杀”,中国空军的崛起颠覆了传统空战逻辑。
俄乌战场上,一架苏-35战机发射R-37M导弹,在300公里外将乌克兰的苏-27化为火球。这场看似普通的空战,却揭示了现代战争的铁律:谁能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谁就能主宰战场。
俄罗斯凭借R-37M导弹的远程打击能力,让乌克兰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这种“超视距打击”模式,恰恰与中国空军的战略不谋而合。
中国的霹雳-15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而最新曝光的霹雳-17更将打击范围推至400公里,配合歼-20的隐身性能,足以在美军雷达发现前完成“致命一击”。
十年前,美国智库还认为中国空军“至少落后20年”,如今却被现实狠狠打脸。中国已列装超200架歼-20,远超美国F-22的现役数量,且成本远低于F-35。其配备的量子通信与卫星网络,能实现2000公里外的实时精准打击,形成“天网协同”的作战体系。
空警-500搭载的数字阵列雷达探测距离达470公里,远超美国E-3预警机,甚至能穿透隐身涂层发现F-35。
霹雳-17采用人工智能弹道规划,抗干扰能力远超美军AIM-120D,而美国的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却屡屡受挫。
中国空军的底气,源自背后恐怖的工业引擎。洛马公司因供应链问题年交付53架F-35时,中国歼-20生产线正以每年100架的速度狂飙。
再者从稀土到芯片领域,中国航空工业实现100%自主可控,完全不受美西方“卡脖子”,相反美国不少高尖端武器的制造,仍大量依赖中国稀土。
中国翼龙-10、彩虹-7等无人机不仅占据全球市场,还能通过AI算法实现“察打一体”,生产成本仅为美制产品的零头。
这种“中国速度”让五角大楼坐立难安——当美军还在为机龄32年的B-52拆零件维修时,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平均服役时间不足10年。
俄乌战争说明,现代空战不再是战机的单打独斗,而是体系对抗。中国早已构建起世界最完整的空天作战网络。
面对中国空军的崛起,美国正陷入多重困境,E-3预警机的多普勒雷达被空警-500碾压,六代机首飞落后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卡壳。
美军战机任务能力率跌至62%,F-35因软件缺陷坠毁,飞行员训练时长腰斩。
美国仍用冷战思维看待中国,却忽视了中国“区域拒止”战略的精髓——不追求全球霸权,只捍卫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