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医疗机构要在慢病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要坚持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药师参与临床指导用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晓东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赵晓东院长提到,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仅仅体现在地区之间,更主要体现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不均衡。而实现分级诊疗,对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发展均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作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直与当地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医联体等建立广泛联系,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协作机制的建设。他表示,实践分级诊疗,建立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是为患者提供良好就诊的前提条件,更是有效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致高血压的进展非常快,基层医生通过初诊,做出初步的判断,指导患者到三甲医院就诊,由专家进行预判及风险的评估。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再交回社区进行持续管理,避免基层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病情,而造成心脏、肾脏的并发症的情况发生,实现分级协作。”
“在医疗资金投入有限的前提下,只有通过分级诊疗,才能更好的维护百姓健康”。赵晓东院长如是说。
无论从合理用药的需要、医学发展形式的需要,还是适应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变革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等方面看,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决策都是必要与必然的。
采访中他提到,“对于药师参与临床指导用药,我们医院很早就尝试过医生协同药师共同出诊,虽然患者反馈非常好,但由于没有相关制度及物价条目,都是以公益的形式,难以持续发展。另外,也因为缺少相关的信息化手段支持,线下出诊信息不能同步,无法实现患者情况的长期监测。”从根本上解决用药问题,才能有效地管理并帮助到庞大的慢病人群。
慢病用药时间从几年到十几年甚至终身,时间非常长。而且服药时间有饭前、饭后,早、晚等等,对患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这种情况下,临床药师可以为患者提出切实可行的用药指导方法与临床医生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处方最匹配的药物及剂量。
例如单片复方制剂,每天1片可以控制几个慢病,通过药师指导,实现合并用药,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服药的负担。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达到临床医生、药师、患者同步参与,共同长期监测的最终效果。
“特别是在我国,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6.6%。推进药师参与临床指导用药,以逐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慢病管理的效果。在减轻患者服药负担的同时,也提高高血压等慢病的控制率。”
“全心守护”中国高血压患者关爱项目是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主办,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