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缅怀中国红色摄影家顾棣先生

张家界等着你 2025-04-19 03:16:27

八千里路云和月

——缅怀中国红色摄影家顾棣先生

邓道理

只为见一面,哪怕只一眼。

——题记

清明假期刚过,突然接到噩耗:我的忘年交伯父、著名红色摄影家顾棣先生离世。我真不敢相信,我最尊敬的顾老先生在毫无征兆之下,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必须接受现实,我最尊敬的顾老先生,在人间已经走完了他的旅程。

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官方网站发布讣告称:顾棣先生的追悼会定在2025年4月9日8时,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龙山殡仪馆。我发微信给顾棣先生女儿文静姐姐,请她节哀顺变,并说要到太原再见伯父一眼。姐姐在微信上泣不成声地说,家父后事一切从简,张家界太原两地山高路远,劝我不要到现场送别......

我决绝地表示,隔山隔水不隔情,哪怕山重水复,不管山高路远,我要来太原,一定要来与顾老见人世间最后的一面。

张家界——石家庄 约1300公里

2025年4月8日晚10时,我穿着一身深色衣服出现在张家界荷花机场,登上了飞往河北石家庄的航班。在飞机上,我和顾老先生初识的那一幕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1991年的深秋,我在自家山地干农活,邂逅了到张家界第二次采风拍摄的顾老先生。正是这次不期而遇,续写了我和顾老先生长达34年的忘年交“传奇”。自此之后,我与年长我40多岁的顾老先生开始书信往来,他在百忙之中经常给我精神鼓励: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坚持学习,未来可期......还给我不定期寄送写作书籍和他自己的摄影专著,并将我撰写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山西民间文学》《乡土文学》等刊物发表。完全可以说,在当时十分彷徨的人生十字路上,顾老先生给了我向上努力进取的方向,让我不再迷茫。

1990年,顾棣先生第一次走进张家界天子山,在景区拍摄云海

2025年4月9日凌晨1时,我还沉浸在与顾老先生的交往点点滴滴中,飞机已经降落在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走出机场,天上挂着月亮,地上闪着灯光。我在手机上叫了一个网约车,直奔石家庄火车站。沿途车辆不多,街道寂冷无比。一小时后走进火车站,空旷的候车厅内,没有什么人影。我定的到太原的最早一趟火车是5时发车,还有3个小时可以找地方小憩。我却没有什么睡意,便在大厅内来回走动,顾老先生的音容笑貌不断地闪耀在我的脑海中。

忘不了2001年夏天,顾棣先生第五次到张家界拍摄美景,当时住在我家一个星期。期间,白天我陪他到天子山、杨家界、黄龙洞、茅岩河等景区采风,晚上他跟我传授摄影创作的一些基础知识,还跟我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与摄影的一些往事。临别时,顾老先生给我一家人拍了很多照片。

忘不了2001年的冬天,顾棣先生邀请我们一家到太原做客,当时呆了一个礼拜。期间,顾老先生和山西另外一名摄影家带我游览平遥古城,感受日昇昌票号的繁华与沧桑;还带我走进五台山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等知名寺院,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记得在五台山一农户旅馆家里住了一晚上,回太原路上还参观了徐向前元帅故居。一路上,他不仅自己用相机捕捉沿途风光,还告诉我怎样使用光圈,怎样取景,怎样设定快门速度......此次从太原返回张家界时,顾老先生特意将一款凤凰125相机送给我。

忘不了2004年初夏的一个傍晚,顾老先生第六次随团到张家界拍摄风光,住在武陵源城区的一家旅馆。我带当地摄影家主席一起去看望了他老人家,在房间里就如何拍好张家界进行了一些友好交流;翌日,我还陪顾老先生游览了宝峰湖景区。此后,顾老先生因为年事已高,再也未能踏足张家界,但心里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张家界有他想拍的云海仙景,还有我这个励志奋斗的张家界人。

忘不了2009年的秋天,我在天津参加一场张家界旅游推介会后,顺道坐火车到太原,特意看望顾老先生。他当时感到很意外,说张家界可能是再也去不了,但我这个重情重义的张家界人时常给他带来好消息......

石家庄——太原 约250公里

2025年4月9日凌晨5时,我登上了从石家庄到太原的绿皮火车。火车哐啷哐啷地前行,我的思绪再次回到与顾老先生的山水之缘。

2011年年初,我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后,从事专业宣传自家山水的工作。因为本人工作确实太忙,再加上顾老先生年过八旬耳朵失聪,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一直到2023年底,这十多年,我与顾老先生都没有直接联系,主要是不忍心打扰他老人家的天伦之乐。当然,我和她女儿文静姐姐一直在微信上有着密切联络,每当听到顾老精神饱满身体不错的消息,或者在抖音上看到顾老年过九十仍然不断燃烧自己的视频后,我的内心都非常高兴和钦佩,真心祝愿他老人家永远健康。

2024年,是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成立20周年,我作为家乡旅游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在顾老先生指导和影响下拍摄了许多张家界山水人文照片,便萌生了要结集其中精华出版一本画册的想法。当我把画册名称定为《我的张家界》后,觉得请顾老先生给这本画册作序,更有纪念意义。于是乎,我给顾老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介绍了这些年没有打扰他的原由,以及自己成长的足迹,还有请他写序的想法。信不是手写的,是打印稿,字体特别大,就是方便他阅读。还随信寄送了前些年出版的《情牵张家界》《博客张家界》等作品集,及张家界莓茶请他品尝,可以改善睡眠、促降血压......

文静姐姐随后用图文直播的形式告诉我,他父亲收到我的来信非常开心,看到我不断成长由衷感到欣慰,愉快地答应帮我画册写序。在传送的视频中,顾老先生高兴之余说了一句话:“还以为小邓,早把我忘了呢!”看到这一幕,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阵酸楚。暗下决心,等到画册正式出版后,一定要到太原再次拜访顾老先生。

2024年8月22日,《我的张家界》画册正式出版;8月26日,《张家界日报》特地在文旅板块推出《三千奇峰摄不尽》专题报道,将顾老先生给画册写的序和我自己写的同版刊登;8月28日,我和妻子一起带着这本画册和报纸,经过长沙飞太原,与在京发展的张家界青年徐鑫汇合(被我和顾老先生的故事感动,特地坐火车到山西),一起拜访顾老先生。

8月29日上午九时许,太原市迎泽区书墨巷书苑小区,时隔十五年之后,我和顾老先生终于见面,都十分激动。我们坐在一块,通过“小黑板”写字交谈甚欢。下午一时许,我们的交谈仍然意犹未尽。文静姐姐善意提醒我,他爸爸看到我们来了特别兴奋,说话声音都有点嘶哑。我有些不舍地扶着顾老走进卧室休息,再用一个深深地拥抱向顾老作别,感恩他当年给我无私的帮助,感念这三十多年跨越山水的忘年交情……翌日,文静姐姐录下一段视频传给我,是顾老说给我的一段话,称很高兴我来看他,欢迎我有空再来太原做客。9月15日,《张家界日报》文旅版块以《情谊永存山水间》为题刊发了我太原之行对顾老先生的独家专访。

相见时难别亦难,真没想到这一个拥抱,竟是我和顾老先生在人间最后的瞬间。也没想到,这篇专访,是顾老先生最后一次与我交往的记录。更没料到,我再次来太原,竟然是参加顾老先生的告别仪式。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我在4月9日早上7点抵达太原火车站,与北京坐火车赶来的张家界小伙徐鑫再次汇合后,直奔龙山殡仪馆长怡厅,时间正好8时。顾老慈祥的遗照悬挂在大厅中央,文静姐姐和其他亲人早已哭成泪人,看到我们来了抽泣地说:“看我爸爸,永远睡着了”走近棺椁,看到顾老先生一脸安详,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在随后哀乐低回的追悼会上,我跟随前来送别的社会各界人士一起默哀、鞠躬,与文静姐姐一大家人一起送顾老先生到火化间......

太原——西安,约600公里;西安——张家界,约1000公里。

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送别顾老先生后,我便独自坐火车到西安,再坐车到咸阳机场,于当晚10时许抵达张家界荷花机场。从机场回家的网约车上,我接到文静姐姐的微信,感谢我们不远数千里,送她爸爸最后一程,称我是他爸爸的骄傲。我安慰姐姐一定要保重身体,表示顾老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他走得很安详,在天国里能与伯母相聚,能与更多的摄影前辈潜心研究光影艺术......

一天跨四省,只为送一人。八千里路云和月,承载着我和顾老先生三十五年的深切交往,见证了顾老先生和我不是亲人胜亲人的人间真情,仅有,不再有......

资料链接:八路军老战士顾棣逝世 用生命守护抗战底片

红色摄影家、摄影史学家、出版家顾棣于2025年4月7日18时30分在太原逝世,享年96岁。顾棣1929年生于河北阜平,1940年2月投身革命,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华北联大学习深造后,同年9月投笔从戎参加八路军,并进入晋察冀军区第一期摄影训练班跟随沙飞学习新闻摄影。

顾棣曾在《晋察冀画报》《华北画报》《解放军画报》等刊物担任编委和支部书记。1944年,在战火纷飞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年轻的顾棣从沙飞手中接过数万张抗战底片,并接受了“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的命令。此后,他与这些底片形影不离,多次在敌人的追击和炮火中保护这些珍贵文献,用生命和鲜血保住了它们的完整无损。

1953年,顾棣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1958年9月,他转业到山西从事摄影工作和编辑工作,曾任《山西画报》总编辑和山西人民出版社编审。1989年离休后,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

顾棣先生终身致力于摄影创作和中国红色摄影史的研究、编辑出版工作,被誉为“中国解放区摄影史的活辞典”,著有《中国解放区摄影史略》《中国摄影史(1937-1949)》《中国红色摄影史录》等杰出作品。先后荣获“沙飞摄影奖特别贡献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等重要奖项。

顾棣先生一心向党、忠诚爱国,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2015年,顾棣先生将珍藏多年的800多件摄影历史文献捐献于国家博物馆;近年来,又将自己毕生搜集的全部底片、照片和书写了80多年的455本日记捐赠于晋察冀边区纪念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