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三国演义》都可谓绝对顶流,其中历史人物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赵云,算是其中争议最多的之一。喜爱者“白马银袍,常胜将军”,不喜者“保镖头子,杂号将军”,引经据典,不分上下。
关于赵云,我之前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 今天主要说的是,官职大小和权利多少是一个不等式。
一、刘备集团的构成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重视乡党,从刘邦的沛县豪杰,到朱元璋淮西勋贵,任何一名君主的崛起,都围绕着各种利益党派,并且,大多都是以出身划分,刘备集团也是如此。截止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刘备集团中,派系划分可以根据人物的出身、地域、政治立场等因素进行区分。以下是基于元戎派、荆州派、益州派和其他:
1. 元戎派
元戎派主要指刘备早期跟随的核心成员,多为刘备起兵时的元老或早期加入的将领。他们与刘备关系密切,忠诚度极高。
关羽:刘备恩若兄弟,早期核心将领。
张飞:刘备恩若兄弟,早期核心将领。
赵云:早期加入刘备阵营,深受信任。
简雍:刘备早期谋士,随刘备四处征战。
孙乾:刘备早期谋士,负责外交和内政。
2. 荆州派
荆州派主要指刘备在荆州时期吸纳的人才,多为荆州本地士族或在此时期加入的将领谋士。
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军师,荆州派的核心人物。
庞统:荆州名士,与诸葛亮齐名,后加入刘备阵营。
黄忠:原为刘表部将,后归顺刘备。
魏延:荆州将领,后成为刘备的重要将领。
马良:荆州士族,刘备的重要谋士。
伊籍:荆州士族,刘备的谋士。
3. 益州派
益州派主要指刘备在夺取益州后吸纳的本地士族和将领,多为益州本地人或刘璋旧部。
法正:益州名士,刘备夺取益州的重要谋士。
李严:原为刘璋部将,后归顺刘备。
黄权:益州士族,刘备的重要谋士。
吴懿:益州将领,后成为刘备的重要将领。
孟达:原为刘璋部将,后归顺刘备。
4.其他派别
除了上述三大派系外,还有一些人物难以明确归类,或属于其他派系。
马超:原为西凉军阀,后归顺刘备,属于外来势力。
许靖益州名士,但与益州派关系较为疏远。
糜竺、糜芳:刘备早期支持者,属于商人阶层,不明确属于某一派系。
刘封:刘备的养子,身份特殊,不明确属于某一派系。
备注:派系之间的界限并非绝对,许多人物在不同时期可能属于不同派系。

汉末三国中,不同于曹魏以曹氏、夏侯氏等宗室统军,北方门阀效力,也不同于孙吴和江东士族共治天下,刘备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辗转半生方才获得荆州和益州为安身之地。
刘备集团中,最信任的,当然是元戎派。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前后,元戎三大将关羽以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张飞以巴西太守镇守巴西,分别在蜀汉势力的两边抵御曹魏。
而赵云,翊军将军,也就是大家印象中的杂号将军,但大多数人不清楚的是,无论是长坂坡之战后的牙门将军,还是此时的翊军将军,都是刘备首创的,赵云是历史上第一位牙门将军和翊军将军。
赵云的的职责,是卫戍成都,换句话说,是首都卫戍司令,镇守蜀汉的中央,与之搭档的,是卫戍宫廷的陈到。
因为元戎派人少,又都是大将,只能放在关键位置。所以刘备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需要倚重荆州派,而刘备作为客军,又要安抚益州,比如娶了吴懿的妹妹为皇后,重用法正、李严等人。
(题外话:刘备托孤之臣,除了孔明先生,还有李严,官职尚书令。主要是孔明先生的光辉太耀眼,形象太高大,把其他人都遮住了,没办法,孔明先生太牛了,《三国演义》里蜀汉阵营基本都是优化的,唯独孔明先生,用力过猛,个人感觉反而稍微给弱化或者斜化了。)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有权利封重号将军,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关张不用说,马超,在刘备之前进汉中王的奏表上位列第一,因为马超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就如电视剧中张飞战马超时马超所说:“我家世代公侯”,出身名门,又曾是一方诸侯,上表既有正统性,又有名望支持。
刘备汉中王时,左将军马超军职仅次于关张,刘备称帝后骠骑将军马超军职第一,可诸位能想起这段时间马超的事迹吗?有特别熟知历史的应该知道合围益州、汉中之战和武都之战,应当也知道马超在蜀汉几年过的都是啥日子,寄人篱下,战战兢兢,何谈权利。
实际上,马超的功劳不小,但职位高更多是因为出身,黄忠同理,汉中之战首功,也有出身荆州又年事已高的因素(个人之见,刘备对于黄忠这位能力出众,却蹉跎大半生的老将军,是有一些怜悯之心的)。

官职和权利的不等式,不仅仅是蜀汉,历朝历代包括现代都广泛存在,有兴趣的朋友,可在评论区列举。
三国志里关张赵马黄并做一传,所以才有小说里五虎上将之说。可见这5个人的身份地位功绩是类似的,总不能其他4个都是军区司令,和个小团长混在一个档案袋里吧[笑着哭]。
就像小编,没官职,但还是有点影响力的[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