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各地以舞狮、耍龙灯、猜灯谜等活动进行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四川很多地区还有正月十五“偷青”的习俗,比如无南的老家四川眉山就有这个习俗。
元宵节偷青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历史渊源悠。偷青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魏书·东魏孝静帝纪》中就有“(天平)四年(537年)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戏”的记载。可见当时元宵节相互偷盗已蔚然成风,到辽金时期尤为盛行,后来逐渐演变为相对温和的偷菜形式。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晚上,青年男女会多人结队或单独行动,趁着夜色到别人家菜园去偷菜。人们主要偷取葱、蒜、白菜、生菜等,在数量上,多为一两棵菜,蒜苗则通常为12株。
当天晚上,被偷菜的人家,不仅不怪罪,相反把被偷菜视为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认为菜被偷是因自家菜种得好。而偷菜者在偷菜过程中,如果被主人发现责骂后,会以主人骂得越凶而认为“彩头好”。
“偷青” 习俗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财富寓意:“菜” 与 “财” 谐音,偷菜意味着偷来财富,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财运亨通的美好期望。
生育寓意:白菜、生菜等有着 “清清白白”“生育” 等寓意,体现出人们对家庭繁衍、人丁兴旺的深切期盼。
智慧寓意:偷葱寓意 “聪明”,偷蒜寓意 “会打算”,寄托了人们对智慧和精明能干的向往,希望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聪明伶俐、做事有计划。
爱情寓意:对于未婚少女而言,如果在元宵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预示着将来会遇到如意郎君;而对于小伙子来说,“偷青” 不仅预示能带来一年的好运,还是向心仪对象表达好感的一种方式。
“偷青” 虽说是 “偷”,但也有规矩,这不仅是文明与友善的传递,更是习俗得以长久流传的根基:
行为得当:偷青时不能随意践踏、损坏地里的庄稼,更不能折断青苗,否则会被认为会招来灾星。
数量适当:偷取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以一两棵菜为宜。例如蒜苗通常偷 12 根,代表一年十二个月都有 “好打算” ,象征性即可。
古人在偷菜中尽享欢乐,彰显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而现代人传承 “偷青” 习俗,延续的是这份快乐,体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传承这一习俗时,我们应文明参与,享受其中的乐趣,切不可贪心,更不能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比如全家带着背篓四处 “扫荡”,如此便失去了这一习俗的原本意义。
你知道这个习俗吗?正月十五,你会去“偷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