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现在这年头,纯洁的友谊越来越少了?
尤其是异性朋友之间,走着走着,味道就变了。
有人说,男女之间根本不存在纯友谊,这话听起来挺绝对,但仔细想想,好像也有点道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异性之间那点“暧昧”的小心思,往往就藏在这几个细节里,别傻傻搞不清!
隐私都说,关系不纯?
有个朋友小A,和公司一个男同事关系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她工作上的烦恼、感情上的纠葛,甚至小时候的糗事,都一股脑儿地跟那个男同事说。
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他们是关系好的哥们儿,直到有一次,小A喝醉了,哭着说她好像喜欢上了那个男同事。
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哪是纯友谊啊,分明就是暧昧的温床!
你想啊,正常的朋友之间,会什么都说吗?
肯定会保留一些隐私,一些秘密,对吧?
但如果一个人开始对你毫无保留,什么都跟你说,那就说明他在心里已经把你当成了很重要的人。
这种信任,一旦超过了朋友的界限,就很容易产生别样的情愫。
就像原文里说的,当一个人时常向你倾诉心事,说明对你产生了莫名的信任,当这份信任逐渐被放大的时候,就说明对方已经把你放在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而且,这种“互诉衷肠”往往是双向的。
你跟他说你的烦恼,他也跟你说他的困惑;你关心他的工作,他也关心你的生活。
一来二去,你们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近,近到只差捅破一层窗户纸。
身体触碰,友谊变质?
男女有别,这是从小就被教育的常识。
就算关系再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是,如果异性朋友之间开始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身体接触,那就得小心了!
可能有些人会说:“哎呀,我们就是哥们儿/闺蜜,拍拍肩膀、搂搂抱抱很正常啊!
”真的正常吗?
你想想,你会随便跟一个异性朋友牵手、拥抱吗?
除非你们之间有某种特殊的感情。
我见过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吃饭、看电影,甚至在过马路的时候,男生会很自然地牵起女生的手。
大家都觉得他们很般配,迟早会在一起。
结果,没过多久,男生就跟别人结婚了。
女生很伤心,质问男生为什么这么对她。
男生却说:“我们只是朋友啊,你别想太多。
”女生这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活在暧昧的幻想里。
所以说,肢体接触是检验异性关系的重要标准。
如果你们之间经常有不经意的触碰,比如摸头、捏脸、拥抱等等,那就说明你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普通朋友的界限。
即使你们嘴上不说,心里也明白,彼此之间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原文也说了,男女有别,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你对对方没有兴趣,那么他一定不会与她有肢体接触的。
关心过头,必有猫腻!
“吃饭了吗?
”“今天工作累不累?
”“下雨记得带伞。
”这些看似平常的问候,如果出自一个异性朋友之口,就显得有些不寻常了。
当然,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是很正常的,但这种关心应该是适度的,是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上的。
如果一个异性朋友对你过度关心,甚至比你的家人、爱人还要关心你,那就说明他对你有着超出友谊的情感。
我有个大学同学,她和一个男生关系很好,那个男生每天都会给她发消息,问她吃了什么、睡得好不好、有没有遇到什么烦心事。
一开始,她觉得很感动,觉得那个男生很贴心。
后来,她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被那个男生关心,甚至开始期待他的消息。
直到有一天,那个男生向她表白,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早就喜欢上了他。
这种“关心”往往是无孔不入的,它渗透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依赖上对方。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离不开他了。
昵称暧昧,恋情预警!
“小傻瓜”“猪猪”“亲爱的”……这些甜蜜的昵称,通常是情侣之间才会用的。
但如果异性朋友之间也开始用这些称呼,那就说明他们的关系已经很暧昧了。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只是开玩笑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要知道,语言是有魔力的,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表达情感。
当你们开始用一些暧昧的昵称称呼对方时,就等于在暗示彼此,你们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
我认识一对“好哥们儿”,他们经常用一些很肉麻的称呼称呼对方,比如“宝贝”“小可爱”等等。
大家都以为他们是Gay,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宣布在一起了,我们才明白,原来他们早就互相喜欢了,只是碍于面子,一直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所以说,昵称是异性关系的风向标。
如果你们之间开始用一些暧昧的称呼称呼对方,那就说明你们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友谊的界限。
总而言之,异性之间的暧昧往往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
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能反映出彼此之间的真实情感。
如果你发现自己和某个异性朋友之间出现了以上这些“信号”,那就得好好思考一下,你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了。
是纯友谊,还是暧昧的温床?
是应该继续发展,还是及时止损?
话说回来,男女之间真的不存在纯友谊吗?
我觉得也不一定。
关键在于,两个人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的界限,不要让暧昧的情愫有机可乘。
就像亦舒说的:“做人最要紧的是姿态好看。
”即使不能成为恋人,也要做一对坦坦荡荡的朋友,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说到底,感情这回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考量。
但无论你选择什么,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都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