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某些原因了解一下周琦
此前我对他的关注局限于16~19年,往前往后都没特地关注过——当然如今也说不上多深入,只是一些潦草的评述:
怎么说呢,职业生涯的波折程度还是超出了我的印象——还是在我知道他19/21/23年跟新疆那档子事儿的基础上。

从他初入CBA在辽宁与新疆之间的选择,到回归CBA时的两极反转,再到从NBL回到CBA的拉扯纠葛,以及广东到北京,周琦一直在折腾,这种状态让我想到了杜兰特,一直在因为对某些不满或某种需要而颠簸,最终生涯轨迹变得模糊。
用鲸鱼的话说,叫没根儿,当然这是诛心之论,但杜兰特在雷霆和勇士以后的生涯记忆点开始逐渐稀薄——篮网当然开始留下了G6之类的——周琦的生涯则有19年这个显著的,刀劈斧凿一般的转折节点。
现在肯定言之尚早,但如果最终以NBA前的一段天才出世+新疆首冠,和NBA后一段球场外的连续“游牧”被记住,那也算是对周琦伟大天赋的一种消耗。
考虑到CBA的一些人情世故和混沌规则,周琦每次转折的对错得失,其实都很难说清,我并不掌握网络之外的其他细节,也不准备对球员或俱乐部,甚至CBA的制度本身展开太多——或许都是国内环境难以避免的泥沙俱下。

但以我的粗浅了解,周琦是这些变革、混沌和演进过程中矛盾最集中的个体之一。
这当然是因为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腕儿之一,自然有资格、也有动力折腾,但易建联除了早前的特殊事件外,往前引发大争议的大概就是脱了个鞋,而周琦的热闹当然更多,可以说有他性格的原因,也可以说是14年那份合同,以及赶上了几个特殊节点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无论出于主动还是客观,我其实都会想起柯里昂阁下的那句:
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
甚至如果推而广之,他在国家队生涯前期,赶上了男篮黄金时代余晖的余晖,以类似08易建联的角色展露年轻天赋。
又在中期被推到更前面的位置,结果跟青黄不接的中国男篮一起拉了个大的,在“男篮领袖”这个角色上,收获了几乎可能的最差评价——如果我们认为他扮演过这个角色的话。

总有个节点,会如刀劈面地砍在周琦的生涯走向上,这其中有主观原因(性格/实力),也有客观限制(阵容/条款/伤病),最后汇聚成周琦的叙事——一个人,只有一种命。
当然,这是倒果为因,是故弄玄虚,甚至是为这点醋包饺子的牵强附会,周琦本人还在打球,打得也依旧很不错,有的是时间重新定义这一切。
软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