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有无数英雄儿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英勇奋斗。黄知真,便是其中一位闪耀着光辉的人物。他出生于革命家庭,满门忠烈,自幼便投身革命浪潮。从赣东北起义时站岗放哨的“红孩子”,到历经无数战役考验的革命者,再到为地方发展鞠躬尽瘁的领导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黄知真究竟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他又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哪些不可磨灭的贡献?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位革命先驱的非凡人生。

1920年10月,在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生命诞生了,他就是黄知真。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黄道,那可是与方志敏齐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红十军和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为革命事业遮风挡雨。在父亲黄道的影响下,黄知真的母亲、爷爷、叔祖、伯父、舅舅们纷纷投身革命,整个家族宛如一棵参天大树,每一根枝丫都向着革命的方向伸展,令人动容。

黄道
黄知真的童年,被革命的浪潮紧紧包裹。1927年,年仅7岁的他,就像一颗小小的火种,随父亲参加了赣东北起义。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为红军站岗放哨、传递情报。那时的他,小小的身躯里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那超越年龄的勇气和智慧,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格外耀眼,被周围人亲切地称为“红孩子”。
赣东北起义后,根据地逐渐巩固,黄知真被送入苏区所办的列宁小学、列宁师范读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文化科学知识如潺潺溪流,不断汇聚增长,为他日后在革命队伍中写笔记、作记录、起草文件及作报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道(右)与陈丕显(中)、黄知真(左)
到了1933年,黄知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担任闽北分区儿童局书记、闽北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在闽北苏区,他就像一位智慧的舵手,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和少年儿童的特点,精心开展和部署工作。他组织儿童团,让孩子们在站岗放哨、慰劳红军、为红军唱歌演戏、监视敌人活动中,成为革命的小小力量;战时为红军游击队保守秘密、传递情报,儿童团就像一群灵动的小精灵,在革命的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党的得力助手。
可是,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34年,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根据地。在这艰难的时刻,黄知真却毅然选择留下,与父亲黄道一起坚持游击战争。在敌人重重围剿之下,他穿梭于深山密林之间,就像一只敏捷的猎豹,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和机警聪慧,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他的身影在山林间若隐若现,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但他从未退缩,为游击战争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35年,15岁的黄知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一刻,他就像一颗闪耀的启明星,在政治的天空中更加明亮。他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在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多次参与并成功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披荆斩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黄知真被委以重任,代表中共闽赣省委与国民党地方政府进行谈判。谈判桌上,他镇定自若,就像一座沉稳的大山,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刁难,他凭借着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谈判技巧,成功促成闽北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四军图
1938年,黄知真调任中共皖南特委青年部部长兼歙县、休宁地区特派员。皖南地区是国民党统治区,地下党组织多次遭到破坏,就像一片荆棘丛生的荒野。但黄知真来到这里后,迅速展开工作,他深入农村,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发动群众,重建党组织,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可是,命运却在 1939年5月,给这个革命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黄知真的父亲黄道在赴上饶并转往皖南新四军军部的途中,因长途跋涉、疲劳过度而染病。他住进了铅山县河口镇的大同旅社接受治疗,却没想到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在悄然展开。国民党特务黄玉成、吕鹤年等人,买通了为黄道治疗的医生,利用他对西医治疗的信任,借机通过注射毒剂实施杀害。23日凌晨,当黄道正在熟睡时,这个被收买的医生趁机注射了毒药,牺牲时年仅39岁。

黄道
黄道的牺牲,最初被国民党反动派以“病死”为由掩盖。他们假惺惺地送来花圈和挽联,在河口镇大肆散布“黄道病死”的消息,试图混淆视听。可真相就像被掩埋的金子,终究会在岁月的冲刷下显露出来。直到解放后,人们才得知这一惨痛的真相。
父亲的离世,就像暴风雨席卷了黄知真的世界。但他没有被悲痛打倒,反而化悲痛为力量,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他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坚定,每一个决策都更加果敢。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皖南的斗争环境瞬间变得波涛汹涌、危机四伏。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黄知真等不得不忍痛撤离。那一刻,他们的心中有不舍,也有有无奈,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就像暴风雨中依然挺立的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转战苏南后,黄知真担任了中共长荡湖、滆湖县委青年部部长。他深入基层,像勤劳的蜜蜂穿梭在花丛间,发动群众,组织青年力量。他的努力,为抗日斗争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那原本有些黯淡的抗日烽火重新熊熊燃烧起来。他的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支持为他在革命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黄知真在苏中地区继续他的革命征程,先后担任中共东台县委委员兼民运部部长、台北分县委书记等职务。他深入农村,就像一位贴心的医者,了解农民的疾苦。他积极推行“二五”减租政策,这一政策如及时雨滋润了农民干涸的心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看着农民们的笑容,就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褒奖。

1942年春,黄知真被选送入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学习。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在党校里,他如饥似渴地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尽情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他总结过去的斗争经验,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次学习,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为他后来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1943年2月,黄知真从党校毕业后,被派往浙东抗日根据地工作,担任中共三北(镇海、余姚、慈溪三县姚江以北)地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当时,浙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就像一座险峻的高山,横亘在他面前。但黄知真毫不畏惧,到任后迅速展开工作。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就像一位智慧的谋士,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斗争策略。在他的努力下,浙东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他重视干部教育,办起了地委党训班,提高了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就像精心雕琢美玉,让每一块璞玉都焕发出光彩。他还注重团结各方面力量,把浙江地方干部、从浦东南渡的干部以及从华中局及其他根据地调派来的干部都凝聚在地委周围,共同为抗日斗争贡献力量,就像一位卓越的指挥家,指挥着一场激昂的交响乐。

抗日根据地图
1945年,黄知真受命作为浙东区党委的特派员,去领导开辟绍(兴)嵊(县)地区。这意味着他需要在短时间内打通浙东、浙西根据地的联系,建立新的会稽地委。这任务就像一场艰难的马拉松,充满了挑战。但黄知真不辱使命,他带领同志们奋力工作,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就开辟了绍兴、嵊县、上虞三个县的部分地区,建立了绍嵊县工委、绍嵊县办事处以及东关和三界两个区的党、政、群众团体组织及相应的武装力量。这一成就,像明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知真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长、秘书长,以及纵队后勤部政委、党委秘书长、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在解放战争的各大战役中,黄知真始终坚守在后勤战线,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后勤大管家,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他参与了鲁南、宿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后勤工作,确保了部队粮草、物资的及时供应和运输。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黄知真临危不惧,亲自带领民众担架队突破重围,安全地将伤员和物资送到了预定地点。他的英勇和智慧,像一道耀眼的光芒赢得了战友们的广泛赞誉。

新中国成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黄知真响应党的号召,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被分配到江西上饶,担任上饶专署第一任专员。他上任后,迅速投入到土地改革、镇反等工作中,像一位勤劳的工匠,精心雕琢着新生的政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为当地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0年,随着镇反运动的深入开展和外调工作的不断推进,他父亲死亡真相终于曝光。当时,特务黄玉成、吕鹤年等人均被逮捕归案。经过长达八个多月的调查落实和审讯,他们的罪行被彻底查清。同年11月27日,黄玉成在横峰县城郊被处决,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吕鹤年也在之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黄知真也是这时候才知道父亲离世的真相,那一刻,他的心中有悲痛,有愤怒,但更多的是对正义的欣慰,就像乌云散去后露出的阳光。

1952年,黄知真被调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并兼任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部长。他在任职期间,积极推动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就像一位严谨的工程师,精心规划着政府工作的蓝图。他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他还充分发挥统战部的作用,团结各界人士共同为江西的发展贡献力量,就像一位热情的召集人,将大家凝聚在一起。
1955年,黄知真被选为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并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候补书记。在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候补书记期间,他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深知江西作为革命老区,肩负着支援全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在1959年的粮食外调工作中,他强调要正确理解大局与小局的关系,要有全国一盘棋的观点。他要求各地克服困难,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增产节约,支援兄弟省市渡过难关。在他的领导下,江西人民勒紧裤腰带,降低自己的供应指标,为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奉献精神,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令人敬仰。

网图
除了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贡献外,黄知真还非常注重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他深知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在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期间,他积极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呵护着党的基层组织这棵幼苗。
1966年,“文革”爆发,黄知真作为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领导干部,未能幸免于这场政治运动的波及。他经历了被批斗、被误解、被边缘化的艰难岁月,生活与职业生涯均遭受重创。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黄知真内心深处对党的忠诚、对真理的追求从未动摇。他像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在黑暗中默默坚守,用信念支撑着自己,也激励着周围的人。

文革图
1972年,黄知真重获重用,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他上任后,迅速投入到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工作中。他注重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他还积极推动江西的改革开放进程,为江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他的领导下,江西的社会秩序逐渐得到恢复,经济生产也开始逐步回升,就像浴火重生的凤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阵春风,吹醒了中华大地,中国自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此时,黄知真凭借在江西的卓越功绩,被委以重任,调往湖北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那时的湖北,恰似一位历经沧桑、满身疲惫的巨人,百废待兴。经济停滞不前,民生困苦不堪,每一寸土地都渴望着复苏,每一个百姓都期盼着新生。

湖北建设图
黄知真踏上湖北这片土地,便如一位无畏的勇士,迅速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洪流之中。他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是湖北发展的命脉。于是,他像一位执着的探索者,深入基层,走进那广袤的农村,与农民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疾苦,探寻农村发展的出路。他积极推动农村经济改革,大力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让那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他的努力下,湖北农村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然,黄知真的目光并未仅仅停留在农业上。他明白,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推动湖北腾飞的翅膀。他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舵手,积极推动湖北的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他的引领下,湖北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为湖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湖北老照片
不仅如此,黄知真还像一位勤劳的工匠,大力推动湖北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了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施,为湖北的防洪抗旱和农业生产筑牢了坚实的保障。一条条宽阔的道路、一座座高耸的桥梁、一片片繁荣的工业园区,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1983年,黄知真被正式任命为湖北省省长。这既是对他过去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未来工作的殷切期待。他深知,作为一省之长,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数百万人的生活。从此,他更加谨慎、更加努力,像一位守护家园的卫士,为湖北的发展殚精竭虑。

湖北老照片
在担任省长期间,黄知真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湖北经济全面发展。他注重引进外资和技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让湖北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他还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提高湖北人民的整体素质。在他的领导下,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均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人民安居乐业,宛如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
黄知真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生活中也始终保持着廉洁奉公的作风。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1984年,他率领湖北省经济友好代表团访问美国,在那繁华的都市中,他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坚持不住豪华宾馆、不进高级酒楼,中晚餐和早餐多从食品商店购买。除必要的开支外,他不仅没有多花一分钱,而且节余了近万美元,回湖北后如数交还国库。这种廉洁自律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也为党员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湖北老照片
1986年,黄知真卸任湖北省省长职务,转而担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虽然职位有所变动,但他的工作热情却丝毫未减。他继续发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湖北的发展出谋划策。他关注民生、关心群众疾苦,积极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和发展。这时的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传递着正能量。他注重培养年轻干部,鼓励他们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湖北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知真在湖北的 10 多年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传奇。他的务实作风、创新精神、为民情怀,都深深地烙印在湖北人民的心中。他的同事们评价他是一位“有担当、有智慧、有情怀的好领导”;他的下属们则称他为“一位慈祥的长者、一位严谨的导师”;而湖北人民则永远铭记着这位为他们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献的老省长。

然而,命运却如此无情。1993年2月5日,黄知真在武汉因病逝世,享年 72 岁。他的离去,如巨星陨落让湖北人民深感痛惜。但黄知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黄知真的一生,是革命与奉献的壮丽篇章。他自幼投身革命,历经风雨,以非凡勇气和智慧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从赣东北起义到抗日战场,从解放战争到地方建设,他始终坚守初心,廉洁奉公,为湖北的发展倾注心血。黄知真的故事,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让我们铭记他的精神,以他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