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用电不仅不要钱,政府反而要倒给你钱?
醒醒!别做梦了!你说欧洲的这些资本家会这么好心吗?事实上,欧洲独特的“负电价现象”不仅危害重重,居民的生活也未能从中获利。
在一众乱象下,欧洲只得向我国求援,天价订单的背后,藏着的是欧洲企业的羡慕与无奈。
一、真假负电价
啥叫负电价?为何欧盟会屡屡出现负电价现象?
我们先来捋第一个,什么叫做负电价?顾名思义,就是你购买电力资源不仅不要钱,企业反而要倒补贴你钱!买的越多,补贴的也就越多。
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但真实的情况可不会那么简单。
首先,负电价是只会出现在批发市场的事情,和我们的居民消费没有任何的关系。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你是经销商,要去电力公司大量“拿货”,这时候你就属于批发市场。
而如果你只是一个消费者,只是零散的居民用电,那就属于消费市场,和批发市场无关。
所以别看负电价听起来很诱人,事实上和居民的生活没有半点关系,你用电该付多少钱还是多少钱。
因此,对居民来说,负电价算是“假消息”,因为你享受不到半点实惠,而对批发商来说则是“真消息”,因为他们真的可以买电领补贴。
只不过,你也别觉得这时候的经销商会仰天大笑,事实上,当负电价真的出现的那一刻,经销商们往往也是头大无比。
原来,负电价出现的原因其实和电力过剩有关,一般来说,电力作为一种能源都是需要储备设施的。
换句话说,它不能像你随手买了东西就扔家里一样,而是要建立专门的仓库、专门的运输系统等等,这些可都需要成本。
而一旦某段时间的发电量过于庞大,发出来的电力多到连仓库都装不下了,那这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负电价。
说白了,发电公司的仓库都被发出来的电力给塞满了,根本就没地方放。
相比建立新仓库来说,他们宁愿付你一笔钱,请你来把这些电力资源给带走,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成本更低。
毕竟发电量不会一直保持这么多,一旦后续发电量回归正常,那先前建的仓库不就统统成了摆设?
但这时候的经销商也不愿去接这个烫手山芋——能出现负电价,就说明这时候的发电量根本消耗不掉,居民们的需求是很少的。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欧洲频繁的负电价现象基本都是出现在大白天——阳光最灿烂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多少用电需求。
于是,经销商一旦在这时候接手,他们就必须自己储备这些电力资源,并且要屯在手里很长一段时间。
不少经销商根本没有那么大的仓库,因此别看负电价听起来诱人,真出现的时候往往市场对此是不理不睬的。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为啥欧洲会如此频繁的出现负电价现象。
二、靠天吃饭的欧洲
事实上,我国也曾经有过负电价,但基本都是昙花一现,出现的频率大概是几年一次。
可欧洲呢?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来那么几次,甚至还有越演愈烈的趋势,我们直接看数据。
2024年,德国的负电价共计468小时,相比去年上涨了60%。
法国时长来到了356小时,是去年的一倍。
芬兰最终以700小时的时长领跑一众欧盟国家,成为了欧洲的负电价之王。
为啥欧洲就会如此频繁呢?问题就出在他们的电力系统设计上。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发电方式多种多样,基本可以概括为传统的火电和新一代的新能源发电,两者可以说是各有优劣。
火电胜在稳定,基本不受外力的影响,但缺点就是成本高,大约为80欧元/兆瓦时。
新能源发电胜在廉价的成本,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做到接近于0,但缺点就是不够稳定,往往要看天吃饭。
天气好、刮大风,这时候的风力、太阳能发电机就能猛猛发电,一旦进入了阴雨天,那新能源发电也就百无用处了。
所以说和前文联系起来,你就能理解欧洲的负电价为何会这么多了。
因为建立了大量的新能源发电机的缘故,于是欧洲发电的高峰期就直接和居民的需求错开了。
白天是他们发电最猛的时候,也是居民们最不需要电力的时候。
结果到了晚上,居民们需要用电了,欧洲的种种新能源发电机全部停工,而火力发电机又建的很少。
再加上欧洲的电力储备系统做的一团糟,于是就成了如今的乱象——白天负电价,晚上又电价猛涨。
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只能向我国寻求救援。
三、大订单的背后
2025年,中国一众电力公司在欧洲的日子都过得不错,大单是一个接着一个接到手软。
比如说德国,他们今年通过的财政法案,其中有整整1000亿欧元都是供应给能源系统的,而这1000亿欧元,基本大部分都进了我国的口袋。
根据我国的规划,今年预期能在德国实现3吉瓦时的电力供应,这个所谓的“吉瓦时”是电力行业的一个单位,也就是一小时内我们能供应或消耗多少电力。
1吉瓦时基本够8万个普通家庭一天的消耗量,那么3吉瓦时就是24万个家庭,更别说这只统计了一小时的发电量,你这样换算一下,是不是就能理解这个数字有多大了?
可以说,欧洲的一众企业对中国的大订单是很羡慕的,因为这本应该属于他们。
但就目前欧洲的情况来看,他们有能力吃下这些订单吗?混乱的供电系统设计,糟糕的仓储系统,层出不穷的负电价乱象。
你说,换作是你,你放心把这些大单子交给自家企业吗?
所以这口袋里的钱被别人赚取了怪不了我们,怪就只能怪欧洲企业要大搞环保和无污染,结果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你的供电系统,再怎么说也是为了居民服务的。
忽视了这个本质,造出来的系统自然是怎么用怎么变扭,就目前来看,欧洲还需要依赖我国的电力供应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