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天眼查爆出一条大新闻:大连万达集团持有的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80亿元股权,被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额冻结,期限从2025年3月18日到2028年3月17日。这可不是小数目啊,80个亿,直接把万达和王健林又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还没完,开年不到三个月,万达已经四次被冻结股权,累计金额超100亿,执行金额超63亿。永辉超市、苏宁易购这些昔日老伙计,还在后面追债,89亿的账单摆在桌上。这场面,简直是雪上加霜啊!我看王健林这回是真的扛不住了,71岁的他,瘦得皮包骨,满脸憔悴,还在商海里苦苦挣扎,实在是让人唏嘘。

这事儿一出,网上都炸锅了。大家都在问:王健林咋又摊上大事了?万达这艘商业巨舰,是不是真要翻船了?我得说,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是多年来积攒的债台高筑,撞上了房地产寒冬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浪,硬生生把这位昔日首富逼到了墙角。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看看王健林和万达到底怎么走到这一步的,顺便聊聊王思聪、房地产市场和中国大环境是怎么搅和进来的。
王健林的豪赌,输给了时代的大潮
说起王健林,那可是中国商界的一号狠角色。1954年出生在四川广元苍溪县,16年军旅生涯练就了铁血作风,1986年转业到大连西岗区政府当办公室主任,没干多久就下海接手了一个烂摊子——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谁能想到,这家背着149万债务的小破公司,后来成了叱咤风云的万达集团?1992年改制成立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王健林带着团队南下广州,开启全国扩张。2000年,他又搞出“万达广场”这招牌,靠“购物中心+写字楼+公寓”的模式,硬是把万达做成了商业地产的龙头老大。

2012年,王健林开始玩大的,豪掷30亿美元收购美国AMC电影院,21亿美元买下盈方体育,35亿美元拿下传奇影业,还布局文旅项目,喊出“2020年万达文化产业收入800亿,跻身全球前十”的豪言。那时候,他是真风光啊,2016年以1700亿财富登顶全球华人首富,随口一句“先挣一个亿”,成了商界的金句。可谁也没料到,这场豪赌的背后,是高杠杆的疯狂扩张。万达的钱,大部分是借来的,银行贷款、股权质押、对赌协议,玩得那叫一个心跳。
结果呢?2017年,国家金融监管一收紧,海外投资被卡脖子,银行抽贷,资金链差点断裂。王健林不得不“断臂求生”,卖了13个文旅项目给融创,77家酒店给富力,回笼630亿。2018年,又清仓百货业务和海外资产,从“买买买”变成“卖卖卖”。这还不算完,2023年珠海万达商管四次冲击港股IPO全失败,对赌协议崩盘,380亿回购款压顶,他又引来太盟投资和中东资本600亿救命钱,可代价是商管控制权丢了40%。如今,80亿股权被冻,等于把王健林的文化转型梦彻底钉死。

这事儿让我想到一句话:你被什么成全,就被什么毁灭。王健林靠高杠杆和地产热潮成了首富,可当房地产从黄金时代跌进冰窟窿,高杠杆就成了要命的绳索。他不是没眼光,早在2017年就喊“房地产黄金时代结束了”,可他没能在盛宴散场前攒够现金,硬生生被时代的大潮拍在了沙滩上。你说,这不是自找的吗?可反过来想想,哪个地产大佬那会儿不是这么玩的?王健林不过是运气差了点,撞上了枪口。
万达的债窟窿,是自己挖的,也是时代砸的
咱们再来看看万达这堆麻烦是怎么攒出来的。2025年3月23日,郑州中院的冻结令一出,80亿股权没了动静,可这只是冰山一角。天眼查显示,2024年以来,万达被执行金额超63亿,股权冻结超50亿。2月25日,上海金融法院执行4775万;2月24日,甘肃矿区法院执行17.1亿;2月20日,北京二中院执行17.2亿。光3月一个月,就新增6条冻结记录,27亿没了。更别提永辉超市追债38.59亿,苏宁易购要50.4亿,这俩老伙计还是2018年对赌时的战投呢,现在翻脸不认人,硬是把王健林推上了被告席。

这债是怎么来的?说白了,就是高杠杆惹的祸。万达扩张那会儿,靠的是银行贷款和“内保外贷”,境内担保,境外放款,杠杆率高得吓人。2015年到2017年,央行降息降准,钱好借,大家都加杠杆,王健林也不例外。可2017年金融去杠杆一来,资金链立马绷不住了。文旅项目亏得一塌糊涂,合肥万达乐园开业没多久就门可罗雀,武汉电影乐园35亿投下去,19个月就停摆。海外收购的AMC、传奇影业也连年亏损,成了烫手山芋。
更要命的是,房地产市场变天了。过去,地方政府靠卖地,房企靠拿地建房,大家吃得满嘴流油。可现在呢?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放缓,住建部喊“稳住楼市”,长沙县搞“购房7天无理由退订”,这都说明啥?增量市场没了,存量博弈开始了。万达的商业地产,本来指望租金收入当“压舱石”,可轻资产转型没跟上,IPO又失败,现金流跟不上债务洪峰,只能卖资产还债。2025年开年一个多月,宣城、铜陵、安阳、四平、扬州5座万达广场卖了,连北京总部大楼都出手了。这速度,简直是甩卖啊!

可你细想想,这债窟窿真是王健林一个人的错吗?时代变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房地产这根支柱产业凉了,谁都跑不掉。恒大2万亿债务成黑洞,碧桂园靠机器人求生,王健林不过是这场寒冬里最显眼的一个倒霉蛋。他想转型,可重资产的包袱甩不掉,轻资产的路又走得磕磕绊绊。说到底,他是自己挖了坑,可这坑,也是时代硬砸出来的。
王思聪的“纨绔”转型,能救老爹吗?
说到王健林,就不能不提他那宝贝儿子王思聪。1988年生的王思聪,打小锦衣玉食,留洋归来后没接老爹的班,反而在电竞圈和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夜店挥金如土,美女左拥右抱,爱犬戴AppleWatch,这“国民老公”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可万达这几年危机四伏,王思聪也收了玩心,开始正儿八经搞事业。2023年11月,他以“北京寰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跑到山东泰安签了个文旅项目,投5.35亿把体育场改成室内滑雪场,还搞了“牛校长”牛排快餐,计划2025年开100家店。

这转变看着挺励志,可我得泼点冷水。王思聪这点小打小闹,能救万达吗?寰聚商管注册资本才1000万,70多个项目听着唬人,可跟万达几千亿的债务比,那就是九牛一毛。他爸当年靠胆大和杠杆,硬生生闯出一片天,王思聪这路子却轻巧得多,靠的是老爹留下的资源和人脉。你说他转型是真想救家业,还是迫于无奈装装样子?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
更搞笑的是,王健林71岁了还在卖楼还债,王思聪37岁却在日本马尔代夫度假,带着新女友玩泳圈。这父子俩,一个拼命撑着帝国,一个忙着享受人生,错位得让人哭笑不得。王健林曾说:“儿子没兴趣接班,我也不强求。”可现在这局面,他不接也得接啊!只是,以王思聪这半吊子本事,真能扛起万达这摊子吗?我看悬。万达的债台,不是他几家牛排店能填平的。
中国的大环境,给了王健林最后一击
万达的麻烦,不光是王健林和万达自己的事儿,还跟中国的大环境脱不了干系。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猛,房地产是经济引擎,地方政府卖地,银行放贷,房企扩张,大家赚得盆满钵满。可现在呢?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消费疲软,房地产从“黄金时代”跌到“冰河世纪”。政策调控、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哪一个不是压在万达头上的大山?

王健林不是没试着突围。600亿注资来了,他还想靠轻资产翻身,可商管IPO四次失败,信用评级下降,融资渠道窄得像针眼。股权冻结一波接一波,供应商、合作伙伴、金融机构都开始怀疑万达的还债能力。这信誉一垮,雪球越滚越大。他71岁了,本该享福,却在云南大理金顶寺跪拜祈福,求个喘息的机会。可时代不等人啊,中国经济转型的阵痛,硬是把这位老将逼到了绝境。

你看马云,61岁还能靠AI和电商回春,王健林却在地产寒冬里踉跄。这俩前首富,一个抓住了科技风口,一个被地产周期绑死,命运真是天差地别。可反过来想,这不也是中国经济双面镜吗?一边是科技崛起,一边是地产落幕,王健林不过是撞上了后半场。
结尾:王健林的悲壮,能换来重生吗?
说到底,王健林这辈子,真是成也胆大,败也胆大。他靠高杠杆和地产热潮成了首富,却在行业寒冬和转型失利中摔得头破血流。80亿股权冻结,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万达的债窟窿,是他自己挖的,也是时代砸的;王思聪的“转型”,看着热闹,救不了老爹;中国的大环境,更是给了他致命一击。

可我得说,王健林这人,真有点悲壮的味道。
71岁了还在拼,卖楼、质押股权,甚至把19.5亿存款冻结,就为保住万达这口气。这不就是那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写照吗?
他还能翻身吗?不好说。轻资产是条路,可得彻底甩掉重资产包袱;险资抄底是机会,可得跟资本共舞;
聚焦商业本质是希望,可得拿出新招。可这路,太难走了,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
这事儿,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王健林的荣耀与孤独,也照出了中国商业的狂飙与幻灭。
你被什么成全,就被什么毁灭。王健林的故事,告诉咱们:时代变了,活在旧梦里不行,得敬畏市场,攒够粮草,才能扛过寒冬。不然,再牛的首富,也得向现实低头啊!
希望老王能熬过去吧,毕竟,活着,就有希望。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我,记得“标星”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