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亲自称赞!《借命而生》大结局远超预期,刘芬芳早逝太可惜

港影记忆 2025-04-24 17:37:12

秦昊主演的《借命而生》,改编自石一枫的同名原著。

这本小说,被称为“中国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是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虽然剧集对原作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却呈现了别样的魅力,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就连原书作者也亲自下场,称赞这次影视化改编远超预期。

如今,剧集迎来大结局,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对人物命运的重塑。

原著的结尾充满了宿命感,几乎每个角色都深陷命运的牢笼,无力挣脱。

而剧版的结尾,却没有止步于“认命”,而是反转了角色们的命运走向,让他们在困境中坚守,在黑暗中寻找亮光。

这种改编,不仅让结局充满了“爽感”和希望,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绪释放。

接下来,咱们就来对比一下,几个关键角色在原著和剧集中的命运走向。

看看剧版,是如何将原著中的“无解人生”,改写成了一场“力挽狂澜”的反击。

让那些被命运裹挟的人们,终于有了一次“活出自己”的机会。

01.杜湘东和刘芬芳

秦昊饰演的杜湘东,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在剧集的前半部分,并没有多做改编。

他是刑侦专业的高材生,梦想着毕业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刑警,抓捕罪犯,还原真相。

现实却是,他被分配到一个山沟沟里的看守所,做了一名狱警。

尽管不甘心,也一直都在申请调走,但杜湘东从未怠慢过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还主动承担了很多。

他想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的优秀和与众不同。

杜湘东的工作态度,确实让他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就连所长也对他高看几眼。

只是,同事们的欣赏,也间接成了他申请调离的绊脚石。

所长为了留住他,还专门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刘芬芳。

不过,所有的阻碍,都没有让杜湘东认命。

他一直都坚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离开看守所,去到梦寐以求的刑侦一线。

只可惜,徐文国和姚斌彬的出现,彻底改写了他的命运,把他死死困在了原地。

徐文国和姚斌彬是一起长大的好兄弟,两人因罪入狱,杜湘东刚好是他们的“管教”。

不同于其他狱警的冷漠,杜湘东对待犯人的态度非常“人道”。

甚至还会因为犯人表现良好,而专门给他们开小灶。

杜湘东误以为,自己的善意能够感化犯人,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接受过他恩惠的徐文国和姚斌彬,在转移途中,越狱了。

他拼死追击,只把偷盗枪支的姚斌彬追到了,往反方向跑去的徐文国,成功出逃。

自此之后,把徐文国缉拿归案,就成了杜湘东的心病。

剧集也是从这里开始,对杜湘东的命运走向,进行了一个非常彻底的改写。

原著中,他持续追凶很多年,都无果而归。

而且,随着周遭环境的改变,大家对他的钦佩也变成了“嫌弃”,觉得他太过较真儿,而不知道变通。

杜湘东本人,也在自我怀疑和外界否定的双重挫败中,不断老去。

他开始接受自己的无能,也开始感知生活的困顿,曾经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他,也学会了“混日子”。

不仅把曾经的“刑警梦”忘了,还把本职工作做得一塌糊涂。

一开始对他有着很多浪漫幻想的刘芬芳,也在日渐平淡的婚姻生活中,对他心生抱怨。

为了让刘芬芳,看得起他。

他竟然“以公谋私”,利用自己的职位之便,让下岗的刘芬芳在看守所门前违规开起了小吃摊。

但命运对他的捉弄,并没有停歇,反而愈加残酷。

因为经济原因,刘芬芳肚子疼的毛病,一直没有得到妥善治疗,最终恶化成了非常严重的子宫肌瘤。

被迫摘除子宫,无法再生育。

原著中,杜湘东的结局,就像是一个充满无奈的认命故事。

曾经的理想与激情,在生活的压迫下逐渐消退,最终变成了一种对现实的屈服和妥协。

但在剧集里,杜湘东并没有向命运妥协。

不管是帮助姚斌彬还是追踪徐文国,他都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越感,只是为了查明真相,找到真凶。

另外,他没有成为刑警,也不是因为自己碌碌无为,没有能力。

而是在知道姚斌彬被误判和误杀之后,对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仰,有所怀疑。

所以,他宁愿留在看守所里管教犯人,也不愿意为了“功成名就”,背弃内心的坚持。

这样的设定,让杜湘东这个角色多了几分沉静与悲悯。

他不再是一个执着于身份的追光者,而是甘做一个在黑暗中守住底线的小人物。

所以,他才会不畏强权,选择跟徐文国一起,揪出真凶,并且实名举报那些位高权重的人。

除此之外,剧集对杜湘东婚姻关系的改编,也非常动人。

原著中,刘芬芳是在重病不育后,才停止抱怨,接受了丈夫的平庸。

但在剧集中,刘芬芳从未嫌弃过杜湘东,而是一直支持他、鼓励他。

为了让他安心工作,还隐瞒了怀孕的事实。

哪怕是在弥留之际,也没有责怪过杜湘东,只是让他要好好活着。

这么美好的刘芬芳,却英年早逝,实在是太可惜了。

难怪杜湘东走不出来,一直到老,还幻想着妻子陪在自己身边。

02.徐文国和孙永红

原著中,徐文国刚被抓走,他的女朋友孙永红,就主动攀上了高枝儿,另嫁他人。

徐文国越狱后,无处可去,也无人可找,只好跑到了山西大同的一个煤矿里,做了煤矿工人。

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重见天日,他从逃跑的那一刻起,就在计划着如何“重生”,并为此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他知道矿区是事故高发地,便于自己日后立功减刑。

所以,刚到那里,他就以矿区为家,摸清了所有的地形地势,并且规划了一条逃生路线,以备不时之需。

结果,他真的以身涉险,拯救了三十个人的性命。

不过,长时间在矿上工作,也损伤了他的身体健康,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哮喘。

他只好另谋生路,借用矿友的身份,在南方做起了维修生意,并因此成了富甲一方的老板。

此时,距离他越狱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2年。

这期间,法制在不断进步。

当年的案子拖到今天再审,对徐文国非常有利,再加上自首和立功等因素,他最终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而且,因为本身患有严重的疾病,入狱一年之后,他就在律师的帮助下,申请到了“保外就医”。

只是,日渐垮掉的身体,还有对姚斌彬的亏欠,都成了他人生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所以,在原著中的结尾,赚得盆满钵满,但内心痛苦的他,依然想要以自杀的方式,了却残生。

但在剧集中,徐文国并不是一个处心积虑的人。

相反,他聪明好学,为人正义。

如果不是被人诬陷进了监狱,又因为车祸阴差阳错地越狱,他原本有着大好的前程。

而且,他越狱后没有自首,也不是为了偷生,而是为了积攒实力,帮助兄弟查找真相。

所以,他实力强大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到巴南。

认罪伏法的同时,还不惜一切地帮助姚斌彬洗刷冤屈、照顾母亲,并且尽力去实现对方曾经建设工厂的愿望。

奈何,当年陷害他们的厂长父子,手段过于狠辣,他拼尽全力也没有抗争成功。

心灰意冷的他,觉得愧对兄弟的托付,意图自杀。

幸好杜湘东及时赶到,把他救了下来,还帮他想到了实名举报的方式,让当年的真凶付出了代价。

至于徐文国的女朋友孙永红,也远比原著中要有情有义很多。

他可以为了徐文国跳河,也能为了亲人出嫁,哪怕是跟唐尧鑫生儿育女之后,她依然可以大义灭亲。

完全可以说,她是剧集中查明真凶的关键人物,如果不是她,当年的冤案,恐怕就要被时间掩埋了。

03.姚斌彬和崔丽珍

原著中,姚斌彬逃跑的时候,把狱警的枪也拿走了。

这个决定看似是一时冲动,其实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因为他事先就预料到,如果两个逃犯分开逃走,警察一定会集中力量,去追击那个盗窃枪支的犯人。

所以,为了给徐文国争取到足够的逃跑时间,他在右手严重受伤,根本无法用枪的情况下,还是把枪拿走了。

目的就是为了让警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哪怕他因此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原著中,姚斌彬这么做的真相,有两个。

第一个,为了偿还徐文国的“人情债”。

不管是剧集中自制枪支,还是原著中偷盗发动机,这些事情的主导都是姚斌彬,徐文国都是被牵扯进来的一方。

所以,姚斌彬对徐文国,其实是怀有歉意的。

第二个,姚斌彬想让徐文国替他尽孝,给母亲崔丽珍养老。

崔丽珍的身体一直不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照顾姚斌彬和徐文国累垮的。

而两人之所以越狱,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放心不下崔丽珍。

他们觉得,哪怕出去就成了逃犯,也有机会给她寄钱,总比在牢里听到她的死讯要强。

只可惜,姚斌彬在越狱之前,就知道自己右手“残废”的事实。

他觉得自己一个“废人”,就算跑出去了也是累赘,还不如牺牲自己,来帮助徐文国逃跑。

这样,母亲至少还能有个依靠,不至于孤苦伶仃地熬过后半生。

所以,姚斌彬在受刑之前,脸上露出的并不是恐惧和痛苦。

而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微笑。

很多年之后,杜湘东才终于明白,姚斌彬的笑容里,藏着对母亲的深情,对兄弟的托付,还有一个人准备赴死时的决绝。

只不过,把什么都算透了的姚斌彬,却没有算到,他的离开给母亲带来了多大的痛苦。

从此以后,崔丽珍每天都活在丧子的悲痛当中。

直到得了老年痴呆症,才彻底忘了自己有过一个儿子。

但在剧集中,姚斌彬一点都不阴暗,他从未偷盗,也没有指使徐文国做过坏事,更没有蓄意出逃。

他的所有悲剧都来源于,他人的伤害,还有他对母亲和哥哥徐文国的爱。

这种改编,用生活中的苦和人性中的善,代替了“性本恶”的基调,更有温度,也更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此外,剧集中的崔丽娟,也一改原著中麻木、绝望的形象。

儿子去世,养子远走之后,她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不计前嫌,领养了仇人的女儿。

在经历了命运最深的撕扯之后,她依然愿意去爱、去承担,这种主动挣脱悲剧的方式,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

写在最后:困于命运VS与命运抗争

以上提到的几组人物,在原著和剧集中的命运走向,完全不同。

除了他们之外,剧集还新增了很多原著中没有的人物,比如副厂长李超,保卫科科长刘广才和厂长父子等等。

这种变动和增加,既推动了情节发展,也承载了更多社会矛盾。

不仅让剧集更有冲突感、戏剧性和悬疑性,也让整个故事的主题,从“困于命运”转向了“与命运抗争”。

而且,这种改编,也给观众传递了力量。即便生活依旧无常,命运依旧沉重,但生而为人的我们,可以选择永不低头。希望每一个被生活束缚的观众,都能像剧中的主角们那样,努力地在命运的缝隙中撕开一道口子。或许,微小的坚守,就足以让我们对抗命运的洪流。

1 阅读:325

港影记忆

简介:分享经典香港电影,推荐那些年全民回忆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