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两万,你还真打不起羽毛球,现在的羽毛球,已经是纯纯的富人运动了。
最近,国内多家羽毛球品牌又双叒宣布涨价,两年内羽毛球价格涨幅接近100%,涨速比黄金还凶猛。
从3月份开始,国内多家羽毛球品牌又大幅涨价了,一桶球从最开始到现在,便宜的三四十涨到了破百,普通的八九十块涨到了200 ,高端的直接破了300,一个球接近30块。

直接说一个球30块,大家可能没啥概念,我们来具体举个例子,一个业余玩家打2小时消耗8个球,光球的成本就直奔80,两顿饭钱,不愧是最有效的减肥运动之一,既瘦身体还瘦钱包。
羽毛球价格暴涨,还催生了一种新的生意。电商平台出现出售二手羽毛球的商家。
二手商家打出的售价仅为20到60元,相比同型号全新球,打了“骨折”。在低价的吸引下,部分网店的销量已超5万件。
据了解,这些二手羽毛球一般是从球馆回收的,收球的商贩则会重新修补一下卖出。“变成9新8新的羽毛球还能再打打,但肯定没法和全新的比的。”二手羽球的利润不算低。据受访教练提供的二手羽球收购价目表显示,就算售价30元一桶,也有十多元的利润,利润率超60%。
那么,在奶茶杀向9.9元,火锅重回50块,消费全面降级的时代,羽毛球怎么敢成为逆子?
首先,原材料危机是罪魁祸首,羽毛球的核心材料是鸭鹅翅膀上的刀翎毛,一只球虽然只要16根毛,但却需要用到3只鹅。因为一只鹅身上只能取翅膀上3~4根(最多7根),这么算下来,得20只鹅才能做出一桶球。
一边是羽毛球羽毛要求太高,另一边却是鸭鹅数量断崖式缩水。

经历了禽流感、猪肉价格暴跌的冲击,国内鸭鹅养殖量连年下滑,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监测统计,我国商品肉鸭的出栏量从2019年的48.78亿只下降到2024年的42.2亿只,同样商品鹅的出栏量也从6.34亿只下降至5.69亿只。产量的降低导致羽毛片价格上涨。
再加上肉鸭养殖户为了追求出肉率将生长周期压缩到了45天,这类速成鸭的毛片根本没有办法达标。而符合标准的鸭鹅需要养殖3—4个月,成本飙升之下,农户纷纷转行,毛片供应雪上加霜。
另外,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也在通过石化产业链传导的羽毛球上没想到吧,球头的EVA泡沫尼龙材料成本蹭蹭往上涨,再加上海运费用,直接让每只球额外增加了2.5的硬成本。
其次,需求井喷,供不应求。
羽毛球已成为中国参与人数第二多的运动,中国羽毛球参与人数达 2.5 亿,俱乐部数量 5 年增长 40%,普通爱好者达1.5亿人,场馆数量5年增长40%,是中国大众运动健身里最火热的体育项目。讲一句全球羽毛球中心之一也不为过。中国堪称全球羽毛球中心——国际大赛摘金数百枚,全球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国和出口国。仅贵州锦屏县,每天就有上万打、超10万只羽毛球飞向世界。
再加上国家在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赛事,这会让专业赛事和训练需求激增。比如,2025年宁波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将在4月8日开赛,赛事将吸引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320余名运动员参赛。

于是,资本果断出手,对着羽毛球设下了消费陷阱,催生出一波又一波从球拍到秋衣再到球的鄙视链。球场里用便宜球会被笑话,用高端球就会被膜拜,关键是这项运动太妙了,高消耗高复购率,一颗球最多只能打一周,资本可以对着韭菜不停地收割。
在利润的诱捕下,有中间商趁机还囤了刀翎毛,试图掐断供应链,有人囤有人炒有人垄断,甚至二手平台涨声一片,价格就被越推越高。
既然根本不缺买单的人,你说这轮涨价还舍得停下来吗?
从长期看,羽毛球价格有望回落,行业“内卷”才刚开始。当下火爆态势让行业一时有些应对不及,但产能会迅速跟上,且新运动也在分流羽毛球热度。目前中高端品牌主导市场,但随着更多参与者进入,装备商家会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像人造球,虽目前性价比低、体验不佳,但随着技术进步和新材料应用,未来或不再过度依赖天然球,选择增多。待这些情况出现,羽毛球将重归大众狂欢运动,毕竟它已融入很多人日常生活,是人们放松自我的方式 。
不过说实话,我们还得从原材料供应链上去找症结。目前,禽类产品多为传统肉类和羽绒两大产品布局,羽毛球的羽毛片需求还并不是市场主流。羽毛球这几轮涨价潮反映出鸭鹅产品深加工的巨大潜力。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禽类产品多元加工的巨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比如说养殖户会专门养殖适合产羽毛的鸭鹅,它作为猪肉替代品的属性弱了,猪周期的更替自然就影响不到这类鸭鹅的养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