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市场充斥着流量明星和夸张剧情,74岁的张艺谋带着他的新作品《雪迷宫》打破了这种现状。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狗血剧情,这部剧凭借硬核推理和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获得观众认可,豆瓣评分高达8.5。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剧中女警的扮演者——林博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演员,却以她真实的表演打动了观众,被誉为“年度演技高光时刻”。
林博洋的成功,再次印证了张艺谋独到的选角眼光,也让人不禁思考,“谋女郎”的时代是否还在延续?
张艺谋对林博洋的挖掘和指导,充分展现了他“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林博洋并非第一眼惊艳的演员,但她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璞玉气质,正是张艺谋所看重的。
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张艺谋让林博洋连续三天只睡四个小时,只为打磨一场审讯戏。
最终呈现的效果也证明,观众更渴望看到真实的表演,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假面”。
回顾历代“谋女郎”,从巩俐的野性、章子怡的倔强,到周冬雨的灵动,再到林博洋的真实,她们都成为了中国影史的经典符号。
巩俐在《红高粱》中,以其充满生命力的表演一鸣惊人;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清纯形象深入人心;周冬雨则在《七月与安生》中突破了以往的清纯形象,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演技。
如今,林博洋在《雪迷宫》中素颜出镜、全程无替身,用真挚的表演征服了观众。
这些“谋女郎”的成功并非偶然,她们身上都带有张艺谋独特的审美印记。
张艺谋的选角标准,始终坚持“骨相大于皮相,气质胜过美貌”。
他从不将“谋女郎”困在自己的框架里,而是鼓励她们不断突破自我,撕掉标签。
正如章子怡转型商业片、周冬雨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张艺谋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他认为,演员就应该不断挑战自我,展现不同的可能性。
张艺谋对“天然感”的执着追求,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他拒绝整容脸,厌恶过度包装,在选角时,他更看重演员的真实和自然。
这种对演员本真的追求,也体现在他对作品的打磨上。
为了还原《雪迷宫》中的刑侦细节,他带领编剧走访了十余个刑警队,甚至让林博洋到派出所实习两周,以更好地理解角色。
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和流量的时代,74岁的张艺谋依然保持着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
他像一位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磨着自己的作品。
拍摄《悬崖之上》时,他凌晨三点还在雪地里调试灯光;为了《满江红》中“一镜到底”的巷战戏,他连续72小时没有合眼。
这份对电影的热情和敬畏,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张艺谋的成功并非在于他能够预测潮流,而在于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从不盲目跟风。
当同行抱怨年轻人不爱看严肃题材时,他拍摄的《雪迷宫》却吸引了无数00后观众熬夜追剧;当市场迷信“流量+IP”的公式时,他却用“演技和诚意”杀出一条血路。
他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也引领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方向。
林博洋在《雪迷宫》收官后,曾在微博上表达了对张艺谋的感谢:“感谢张导让我相信,演员不用讨好任何人,只需要忠于角色。” 这句话,或许是对张艺谋最好的诠释。
从《红高粱》到《雪迷宫》,他捧红了一代又一代的“谋女郎”,但他对电影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却从未改变。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74岁的张艺谋依然像个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地创作着,他用镜头记录着时代的变化,也用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那么,在您看来,张艺谋的艺术理念,对当今的电影行业,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