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不同,为了让这款车适应各个地区,在量产前,该车经过了高山测试、高原测试、高温测试,目的是衡量车辆的适应性,通过测试后才能量产,因此,私家车在-30℃~-40℃的环境下仍可正常使用。
汽车在室外零下30度到40度,对汽车的机油和其他油品的要求非常高,机油分为夏季、冬季和四个季节,在超低温条件下,夏季和四季机油不能达标,应使用冬季标准机油,其次对车型的性能也有很高的要求。
性能不足的车型在超低温条件下难以启动,寒冷的冬天不宜长时间停放车辆,由于结露现象,车辆很难启动,只有经常使用车辆才能保证车辆的状况,防冻液的成分其实就是一定比例的酒精。
但是,一旦加入纯水,防冻液的冰点和沸点就会发生变化,由于凝固点不足而结冰,从而使水箱结冰,如果玻璃水的凝固点不够,就会在低温下结冰,此时不要喷玻璃水,如果长时间强行喷洒,可能会损坏电动泵。
目前常用的酸性电池的低温性能主要受电解液密度的影响,为防止电解液结冰,外界温度越低,电解液的密度应越大,高密度电解液渗透能力差,增加内阻,使发动机启动时电池容量和端电压降低。
发动机在低温下启动时,需要较大的启动功率,因为温度低,电池的输出功率实际上降低了,没有火花点燃,发动机自然就启动不好,车身和汽车内饰以及玻璃条在低温下容易硬化和脆化,此类塑料或橡胶制品可能会破裂。
发动机在低温下冷启动,尤其是在极低温度下,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磨损加剧,主要原因是机油在低温时几乎凝结,冷启动瞬间发动机的摩擦力比较大,实验证明,发动机在低水温下运行的磨损是工作水温的5倍以上。
冬季低温环境下发动机升温缓慢,为了维持发动机的运转,需要更多的燃油喷射,这时候发动机内的积碳就会增多,如果每天晚上就开在外面,白天拿出来开车,那车子就磨损了,汽车减震器的寿命也会减少,因为真的很冷。
所以减震器反复使用吸收器会造成漏油!而且汽车的所有橡胶部件也会老化得更快,最关键的问题是发动机的损耗,因为每天早上开走前都需要热车,而且至少需要15分钟,这样会造成严重的积碳!还会增加发动机气缸的磨损,增大间隙!
对于在低温环境下长期露天存放的汽车,最好在次日中午启动,启动后怠速运转十几分钟为宜,如果长时间不启动,再次启动时可能会失败,这时候可以呼叫救援或者自己启动。
车辆进入寒冷地区前,提前检查油水情况,更换合适牌号的机油,以增加冷启动能力,还应检查防冻液的冰点,以防结冰损坏发动机,应检测电池内阻,失效应及时更换。
与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旧车相比,新车过冬时在这方面的顾虑会少很多,因为旧车可能会遇到启动困难等问题,因此,无论是新车还是旧车,都必须在入冬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建议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避免冬季问题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