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西方,弹药库深不见底,将北约数十国逼入“困境”的俄罗斯,背后到底是谁在支持?
俄罗斯VS北约:弹药告急
早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尔曾公开表示:俄乌冲突持续超一年,乌克兰在北约数十国支持下,弹药一直处于告急状态,为此北约军工厂不得不掏出家底,加班加点生产。
从俄乌冲突爆发初期,西方便开始叫嚣:俄罗斯弹药储备即将见底,最多撑到2023年年初。
可如今半年过去了,俄罗斯弹药储备依旧坚挺,甚至可以用“深不见底”来形容。
纵观整个俄乌战局,俄军一直将炮兵作为主力核心,一方面是受限于地理气候,而最重要的是想“减少伤亡”。
同其他兵种相比,炮兵的表现力主要取决于弹药,而弹药数量又是重中之重。只要炮兵放得开,千里之外制敌也不是夸张。
队长回顾了俄乌战场的多次战役,俄军最喜欢的就是用高饱和炮炮击开路,且在战术上也会尽量求稳,一旦出现前方路况不明,宁愿后撤百里使用炮击,也要追求将伤亡降到最低。

而另一边的乌克兰,今天美国拨一笔巨款,明天北约拉来几辆坦克,口号是喊的挺响,一顿操作猛如虎,到头来被人按在地上摩擦。
至于高喊力挺乌克兰的北约,实际上也是各怀鬼胎,一个乌克兰需要的弹药,整个北约都无法满足,还搞出了“国防问题”,要是就这点能耐,还不如哪凉快待哪去。
从俄乌战场的弹药消耗量来看,俄军远远高于乌军,队长找到了去年7月份的数据,当时俄军一天要打掉五万发炮弹,而乌克兰只有6000发。
一天6000发,一个月就是18万枚,一年是216万。
从美国防部去年10月份发布的数据来看,单是美国就援助了乌克兰109万发炮弹,难道英法德等老牌强国加起来,极限只有约百万枚炮弹?
北约数十国:扶不起一个乌克兰?
北约数十国撑腰,为何乌克兰总是弹药不足?几十个发达国家,对上一个被制裁的俄罗斯,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在不使用核弹的情况下,俄罗斯仅靠着弹药储备,就将北约耗的原形毕露。如果是在一年前,这是连想不敢想的事情。
俄乌冲突的本质,说白了就是欧美国家的如意算盘,打几句嘴炮挑起战争,再象征性援助点军事装备,从而获取丰厚利润。当然,最好的结果是“瓜分俄罗斯”。
可以当下现状来看,除了美国的军火商赚的盆满钵满外,包括美国政府在内,以及北约各国,算是赔了个底朝天。
以美国为例,过去一年向乌克兰提供的炮弹,是美国正常五年产量总和。连霸权都捉襟见肘,那靠霸权保护的欧洲各国,基本上都达到了极限。
数十个北约成员国,撑不起一个乌克兰,说实话队长有点意外,特地去查了查资料,原来所谓的“北约强国”,也只不过是纸老虎而已。
早在俄乌冲突之前,北约国家所生产的炮弹,其中大部分不合规,甚至达不到使用的最低标准。故而战争爆发后,弹药才会在几天内消耗一空,而当下的北约各国,都在紧抓生产为乌克兰制造炮弹。
当然,一向自信的北约不会承认自己“不行”,反倒是开始质疑俄罗斯之所以炮弹充足,应该是背后有人帮忙,事实果真如此吗?

到底是谁在帮助俄罗斯?
捷克的火箭炮、德国的榴弹,北约数十国掏空家底,为何耗不过一个俄罗斯,俄罗斯背后到底是哪位高人在指点?
想给俄罗斯送炮弹的人,不少。但真给俄罗斯送来炮弹的,没有。起码俄罗斯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证实过。
其次站在美国的角度,也不允许有人援助俄罗斯,以伊朗为例,仅仅是被怀疑援助俄罗斯,就遭到了美国的制裁。
很明显,老美在杀鸡儆猴,一旦有人真的援助俄罗斯,还让老美拿到了证据,那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经济制裁而已。
和俄罗斯关系好的国家,掰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除了我国保持中立外,朝鲜、叙利亚、伊朗等国,即便是想援助,之于俄乌战场也只是杯水车薪。
归根结底,俄罗斯弹药充足全靠自己。
作为苏联解体后的“富二代”,俄罗斯不仅继承了苏联的钢铁洪流,弹药数量更加不缺。
且在战争爆发后,孤身奋战的俄罗斯快速进入“战时状态”,普京带着高层天天巡查军工厂,为的就是确保前线弹药充足。
另一边的北约,军工重心一向放在“海空力量”,弹药打完了才临时找补。
既然要造导弹,原材料必不可缺,俄罗斯地大物博,虽然经济不咋样,可资源多到用不完。而北约基本全靠进口,制造导弹的钢铁、稀土,主要都来自我国,而我国在2014年之后,已经对稀土进行了“全面管制”。
所以北约缺炮弹的原因一目了然,一是以前不重视储量少,二是当下缺材料造不出来。

就以当下北约各国的炮弹储量来看,假如某一天真和俄罗斯开战,试问连一个乌克兰都扶不起,自己又能撑得了几天呢?
站在北约的角度,是及时止损?还是硬抗防务风险,硬着头皮继续援乌?
反正站在普大帝的角度,你要打,不怕。但服软,绝对不可能。对此各位队员怎么看?你认为北约会停止援乌吗?请在评论区不吝赐教,我们下期再见!
我们可以援助俄罗斯,但不是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