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文Talkr
编辑:斯文Talkr
前言
最近江西南昌高速上有一辆小轿车自燃,除了死者的家属,现在最难受的应该是那几位试图救命的热心施救者。
车辆在发生自燃后车门也被死死的锁住,热心施救者因无法救出被困人员而痛哭自责,眼睁睁看着生命消失。
这场车祸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车门又为什么会打不开呢?
高速轿车被追尾自燃
2025年4月19日,江西南昌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白色轿车在高速行驶中被一辆红色的大货车追尾,瞬间轿车的后部被撞得惨不忍睹,火焰立刻吞噬了整辆车。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车内的两名乘客陷入了绝望,他们被困在火海中无法脱身,火灾的蔓延异常迅速,原因可能是轿车的油箱在撞击后破裂,燃料泄漏引发了熊熊大火。
火势越来越大,整个事故现场瞬间变成了一个火海,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燃烧气味,现场的温度也因为火灾而急剧升高,连附近的路人都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热浪。
面对这种情况救援的难度大大增加,几位好心的路过司机见状毫不犹豫地停下车来,试图用灭火器扑灭火源。
然而火焰愈加猛烈浓烟几乎让人窒息,他们的灭火器很快就用完了可火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这些司机不停地用手遮住眼睛试图穿过浓烟,但每一次接近火场都感觉像是在与火魔搏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们最终放弃了扑灭火源,绝望中几位司机站在那里眼睛通红,嘴里喃喃自语:“我们救不出来啊!”
救援人员面对这场已经蔓延的火灾他们同样束手无策,消防车赶到时车上的消防员立刻跳下车,拿起水枪冲向火场。
但火势因为油箱破裂引发的燃烧而愈发剧烈,火焰不断蔓延完全覆盖了轿车的整个后部,水流在火焰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仿佛无法抗衡这种毁灭性的力量。
车内的乘客始终没有被救出,而救援人员的眼神中也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痛苦,无论是参与救援的司机,还是正在等待救援的围观者,大家都能感受到那份心碎的无力感。
面对这场事故网友们也纷纷开始好奇到底是什么车?怎么连车门都打不开,如果当初车门能打开,那事情的结果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日产轩逸
这场悲剧将汽车安全设计的缺陷暴露出来,车辆的牌子是日产轩逸,它在市场上销量可观但在安全设计方面却饱受争议。
部分轩逸车型被指车门防撞钢梁缺失,这就如同战士上战场却没有铠甲,一旦遭遇撞击车门的防护能力大打折扣 。
脆弱的车尾在货车的猛烈撞击下,瞬间被摧毁几乎没有起到任何有效的缓冲作用 ,自动锁死功能原本是为了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门意外打开保障车内人员安全。
当车辆遭受剧烈碰撞后自动锁死系统启动,电子控制系统因撞击失灵,机械开门装置也无法正常使用 。
货车司机和热心大哥试图撬开车门救人时,却发现车门被牢牢锁住,任凭他们如何用力,车门都纹丝不动 。
汽车的油箱位置设计也至关重要,轩逸的油箱位置不合理,在追尾时极易破裂导致汽油迅速泄漏,为大火的燃烧提供了 “燃料” 。
从碰撞到明火出现仅仅用时 23 秒,这个时间根本让人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
据了解油箱最合理的位置应该是在前轴与后轴之间,这样在车辆发生前撞或后撞时,都能对油箱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而部分车型却忽视了这一点,将油箱布置在后轴后方,大大增加了车辆在碰撞后起火的风险 。
除了汽车安全设计的缺陷,公众救援知识的匮乏也是导致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 。
在事故发生时货车司机和热心大哥虽然第一时间展开了救援,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救援知识,他们的救援行动显得有些盲目和无力 。
很多人并不知道汽车的最佳破窗点在哪里,其实车窗的四角是最容易击破的地方,因为这里的玻璃受力面积小,用尖锐的金属物连续击打更容易破碎 。
这场悲剧给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汽车安全设计的重要性,车企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追求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同时请不要忘记,安全才是汽车的第一生命线。
更不要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安全配置,不要让消费者用生命为商家逐利行为买单。
作为公众我们也不能对安全问题掉以轻心,要增强安全意识定期检查车辆的安全性能,确保车辆处于最佳状态。
在车内常备安全锤、灭火器等逃生工具,并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还要主动学习应急救援知识,参加相关的培训和演练,提高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行驶时保持适当的车距是至关重要的,大货车驾驶员未能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导致了这次致命的追尾。
高速公路上的车速会更快,如果跟得太近刹车距离根本来不及反应,尤其是在前方车辆突然减速或停下时,后面的车辆就更难避免碰撞。
结语
如果司机在驾驶时能更谨慎一点,就能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但车辆本身就比较危险,车祸究竟属于什么呢?天灾还是人祸?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抖音短视频——中吴网
信息来源:抖音短视频——四川观察
前几天喷电车的那些人这会不知道躲哪里去了,麻烦出来解释一下怎么油车也会发生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