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泛滥3000万只,英国人杀一只奖励英镑,中国人吃一只要坐牢?

崛秘局 2024-10-10 11:59:43

在英国,泛滥成灾的不仅有野生大雁,还有七彩山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鸡。据报道,英国本土的野鸡数量已经暴增到了如今令人瞠目的3000万只。泛滥的野鸡已经严重影响了英国人的日常生活,更是威胁到了英国本土其他生物种群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野鸡被列为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任何私自捕猎野鸡的行为一旦被查获,都将受到严惩,情节严重者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 ——【 ·外来物种引发生态失衡· 】——》

要了解造成如今英国野鸡泛滥的原因,还要从野鸡被引入英国说起。据史料记载,野鸡这一外来物种最初是在中世纪时期被引进英国的,其目的则是为了满足当时贵族们的狩猎娱乐需求。

作为天生的猎物,野鸡凭借自身良好的机动性和繁衍力在无人防范的英国本土迅速繁衍并且疯狂蔓延,甚至呈现出无法控制的激增态势。

而野鸡之所以会在英国泛滥一是因为上流社会乐于参加射猎野鸡的活动,上行下效,很快就在英国引起了热潮,使得英国对野鸡的需求激增。

二是因为野鸡天敌数量的减少,野鸡作为外来物种,在英国本来天敌就少,而英国贵族还会射杀狐狸等野鸡的天敌,从而进一步导致野鸡数量的增加。

野鸡数量泛滥,给英国造成了极大困扰,它们在户外横冲直撞,会在受到行人惊扰时,跳跃起来啄伤行人,在公路上受到惊吓时甚至会跳起来阻挡司机的视线,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如今英国野鸡数量泛滥,到了不得不控制的局面。英国开始鼓励民众捕猎野鸡,每捕猎一只就会获得相应的英镑奖励。尽管这样,还是无法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泛滥的野鸡已经对英国本土物种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作为引入物种,它们侵占本土物种的生存地,抢占食物来源,破坏食物链,进一步破坏了本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使英国的生态系统陷入更糟糕的地步。

《 ——【 ·野鸡植根中国文化传统· 】——》

与英国的情况判若云泥,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之下,野鸡早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追根溯源,野鸡在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野鸡这一物种就已经在中原地区生存繁衍。

及至汉代,随着人们口味追求的不断提高,野鸡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开始被重视,成为了帝王将相们餐桌上的佳肴和药膳。《本草纲目》中就有对野鸡的记载。

后来随着历史的推移,野鸡的地位在中国文化中不断攀升。它们不仅是文人骚客们笔下时常描绘的自然景象,更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寓意。

在明清时期,野鸡的形象还被广泛印刻在瓷器纹样之上,象征着富贵与吉祥。不难看出,野鸡早已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植根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之中。

《 ——【 ·中英两国的差异· 】——》

在英国人的眼中,野鸡不过是一种外来入侵者,既然已经威胁到了本土物种和生态平衡,自然就应该予以清除。

而中国则将其视为传统文化和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折射出了不同国家在文化认知和生态理念上的巨大差异。

对于英国人而言,野鸡作为外来物种的引进者,纯粹是为满足贵族阶层的狩猎娱乐需求。

相比之下,中国人对待野鸡却有着独特的认知方式。自古以来,野鸡就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之中,不仅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在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使得中国人对野鸡这一物种自然产生了独特的情感联系。

《 ——【 ·野鸡在中国的价值重估· 】——》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长期过度捕猎,使得野鸡的野外种群出现了锐减的危险。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我国正式将野鸡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捕猎、食用野鸡的行为都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其中,捕杀1只属于违法行为,捕杀50只以上即构成重大刑事犯罪,将受到相应的刑罚。

如此严厉的惩罚措施,足以看出中国对于野鸡这一保护对象的重视程度。

《 ——【 ·违法猎捕的代价· 】——》

尽管法律的威慑力度不可小觑,但一些背法者仍然存有侥幸心理,罔顾法律禁令,私自猎捕野鸡以图一时之私,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在吉林永吉县,村民周某某曾在2020年使用下猎套方式猎捕野生雉鸡4只,准备出售时被查获,随后森林公安又将其在山上设置的多处猎套摘除,消除隐患。周某某以非法狩猎罪被判处拘役2个月。

与此类似,2015年云南省宾川县的彭某某用绳套捕捉到一只野鸡,将其食用后,并将皮毛存放在家中。2019年被云南宾川县森林公安在巡查过程中查获,经鉴定为白腹锦鸡毛皮,白腹锦鸡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最终,彭某某被以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可以看出,对于那些违法猎捕珍稀野生动物的人员,中国司法部门是绝不手软的,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应有惩处,哪怕只是一时的口腹之欲,也难逃其咎。

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理念的坚守。

《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野鸡这一物种在英中两国遭遇的截然不同命运,警示我们在发展经济、追求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不能肆意破坏生物多样性。

每种野生动植物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馈赠,每一个物种都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相互依存、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一旦某个环节被人为切断,势必会打乱生态的平衡,进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最终人类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

因此,保护野生物种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实际上是在为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任何违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啻是在自我毁坏赖以生存的家园。

唯有牢牢树立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野鸡的故事警醒我们,人类不应该用征服者的姿态对待大自然,而应像虔诚的朝圣者那样,以最朴素的虔诚心态,以崭新的发展理念回归自然,呵护每一种生命的存在,与万物生灵和谐共生。这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唯有尊重每个物种在大自然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文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平衡与协调,人类自己的长远发展才有可能获得自然界的眷顾和恩赐。

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崇高理念必将在人心中扎下根去,成为新时代人类文明的坚实基石。

0 阅读:1

崛秘局

简介:探索科学的世界,科普更多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