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杠”小学生,曾因一脸“官相”而走红,如今状态却令人泯然

刘灵韵丫 2025-04-23 15:41:55

2011年,一张照片不知道怎么就传开了,照片里一个戴着“五道杠”、板着脸的少年,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这个孩子就是黄艺博。

那时候,他走到哪都有人认识,风头无两。

可谁能想到,等网上的热度慢慢下去,他如今的状态,却令人泯然。

这么大的反差,难免让人好奇,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些啥?

获得“五道杠”

黄艺博是1998年在湖北武汉出生的,他爸妈都是公务员。

他家客厅的书架上,整齐码着《求是》《半月谈》这些杂志,还有一摞摞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墙上挂着好几块写着“先进工作者”的奖状。

这样的家庭环境,从他小时候就开始影响他。

听他爸妈说,黄艺博3岁的时候,每天傍晚六点半,家里电视准时响起《新闻联播》的片头曲。

那时候他坐在爸妈腿上,眼睛盯着电视,虽然听不懂主持人在说什么,但看到电视里高楼大厦、飞机高铁的画面,小眼睛里全是好奇。

等他7岁那年,有次爸爸看报纸,他凑过去问东问西,爸爸就说:“要不你自己看看?”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地读《人民日报》。

遇到“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这些不懂的词,他就扯着爸爸衣角问,父子俩经常为了报纸上一篇评论,从晚饭时间一直聊到该睡觉。

也是那段时间,爸爸教他写日记,最开始就是“今天吃了红烧肉”“和小明玩皮球”,慢慢地,他开始写自己对新闻的想法,这也为他后来写文章打下了基础。?

上小学后的黄艺博,在学校是真的出挑。别的孩子上课坐不住,他却能挺直腰板,眼睛一眨不眨地跟着老师思路走,老师提问,他总是第一个举手。

作为班长,他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有次学校要检查卫生,他提前画好值日表,把擦黑板、扫地、摆桌椅的任务分得明明白白,还带着几个同学,把教室角落的灰尘,都扫得干干净净。

课余时间,他总泡在图书馆,把看到的时事热点写成文章。他写过“武汉长江大桥的历史与未来”,也写过“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这些文章陆续发表在《中国少年报》《武汉晚报》上。拿到的稿费,他一分没留,全都捐给了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

有次去敬老院捐款,院长摸着他的头说:“这孩子小小年纪,心可真善。”

后来,他还大胆给市长写信,提了关于改善武汉老旧小区环境的建议,没想到真收到了回复,还被推荐当上了武汉市少先队副队长,戴上了象征荣誉的“五道杠”。?

可谁能想到,这“五道杠”会让他陷入舆论风波。

被大众质疑

2011年照片火了之后,网上铺天盖地都是讨论他的帖子。

有人说他“举手投足像个小干部”,还有人调侃他“一脸官相”。随着热度上升,他写的文章也被拿出来讨论。

有人质疑:“小学生哪能写出这么有深度的文章?”高考前,他爸爸不得不出来解释:“文章内容是孩子自己想的,但我帮忙修改过语句和标点。”

除了文章,他平时说话喜欢用“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些词,走路也学大人背着手,这些举动都被网友放大,说他丢失了孩子的天真。?

上初中后,课程难度一下子上来了,可黄艺博还是各种活动都想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市里的征文活动,他一个不落。

有次准备区里的少先队活动,他连着好几天熬夜写策划,结果第二天上课直打瞌睡。慢慢地,他的成绩从班级前十滑到了中游。

不过凭借以前的荣誉,他还是获得了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机会。可惜2016年高考,他只考了477分,没能达到武大的分数线,最后去了民办的武汉学院。?

刚进武汉学院那会儿,黄艺博的课桌上,还摆着当年戴“五道杠”的照片,只不过被他翻过去扣着,不让人看见。

室友小张发现这个细节后,有天晚上熄灯前闲聊,试探着问他:“网上那些事,你现在怎么看?”黄艺博往被子里缩了缩,闷声说:“都过去了,我就想把眼下的事做好。”?

给山区捐赠

大二竞选校团委副书记时,他的竞选稿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拿着一张纸,认真地说想带着大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没想到,这句话打动了不少同学。当选后,他马上就行动起来。每周六早上八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等着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同学。

有一次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到零下,有同学发消息说不想去了,他在群里回复:“王奶奶昨天还问我这周去不去,她想让我们帮忙看看新手机怎么用。”

最后,十几个人裹着羽绒服,跟着他去了社区。在王奶奶家,黄艺博蹲在地上,手把手教老人用微信视频,老人学得慢,他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寒暑假期间,黄艺博组织“图书捐赠”活动,也没少费心思。他带着几个同学,挨个跑学校周边的书店拉赞助,吃了不少闭门羹。

有次在一家书店,店长觉得他的生意都不好做,哪里可能有闲书捐,将黄艺博赶走了。可黄艺博没放弃,第二天又去了,还带着之前活动的照片和感谢信。

店长翻了翻照片,看到山区孩子们捧着书开心的样子,终于松了口,答应捐赠一批儿童读物。那年暑假,他们租了两辆货车,把几千册课外书送到了恩施山区的小学。

校园环保周活动,更是搞得全校皆知。他在食堂门口摆了个“垃圾分类挑战”摊位,自己当起了讲解员。

有个男生随手把奶茶杯扔进可回收垃圾桶,黄艺博赶紧拦住告诉那位同学,奶茶杯外面有塑料膜,属于其他垃圾。

然后,他又给了男生一个宣传手册,告诉男生什么东西分别是什么垃圾。

回归普通人

毕业后,黄艺博在武汉一家普通公司做行政工作。

有次本地电视台想做一期“网络红人现状”的节目,联系到他,希望能做个专访。可黄艺博觉得自己就是普通上班族,没什么可报道的。

同事们只知道他做事认真负责,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抽屉里还放着当年捐稿费的收据,手机里存着山区孩子们的感谢信。

如今在搜索引擎输入他的名字,跳出来的大多是几年前的旧闻,曾经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少年,早已融入了城市里千千万万个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之中。?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和他同框过的“不屑弟”孙童。当时照片里,黄艺博表情严肃,孙童却撇着嘴,满脸不以为然。

谁能想到,孙童后来考上华中农业大学,又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入学邀请。两个人不同的发展,让人感叹,人生的路真的千差万别。

黄艺博的经历,就像现代版的“伤仲永”,这也给家长们提了个醒,培养孩子特长没错,但得把握好度,平衡好学习和兴趣,不然很容易顾此失彼。?

虽然现在他不再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但他小时候做公益的那份善良,还有面对挫折不放弃的态度,都值得我们认可。

这世上没有千篇一律的人生,不管是耀眼夺目,还是平凡普通,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努力生活,都值得被尊重。

毕竟,把普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参考资料:

北京晚报

新京报

免责声明:本账号部分图片和内容,都来自官方媒体或互联网,如果存在侵权或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马删除,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部分进行了润色,如有雷同,请不要当真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