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常打仗,死掉那么多男丁,剩下的女人怎么办呢?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5-01-15 03:44:57
前言

在古代那个兵荒马乱的日子,男丁都快成了一种消耗品,上战场的英勇牺牲,没上战场的也被官家拉去做了壮丁。

这就苦了在家等待的妻子们,毕竟当时信息科技不发达,丈夫一出门可能再也没有消息,有了消息一般也都是说丈夫亡故,妻子们成了寡妇...

不过大家有没有好奇过,这些没有老公的寡妇究竟要怎么度过余生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牺牲的男丁

古代兵荒马乱,有许多能人志士便把“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然而他们的目标无非就是参军打胜仗,而且就算功成身就,到时候估计已经有许多男丁牺牲了,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嘛。

这可不是夸大其词,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大唐的死亡人数就超过了上千万,但其中真正成名的大将却寥寥无几。

靖康之变亦是如此,当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就提到过当时的惨状,意思就是说整个北宋男丁的伤亡相当惨重,连黄河以北都很难发现家里健在的男丁。

而没了男丁,社会上的劳动力自然直线下降,大唐就曾因为安史之乱的伤亡迅速由胜转衰,北宋的情况也和大唐大差不差。

诚然,一个人的死去确实让一个家庭甚至社会蒙尘,但生活还得继续,丧偶的那些女性还是需要开始适应新的生活。

扛起一片天

古代素来有让女子忠贞不移的说法,所以出于对自己名声的考量,亦或是对死去丈夫的怀念,那些无人陪伴的女人依旧不离开亡夫的家,而是选择承担起家的重任。

但那些女人要想给孩子以及上面的公婆一个好生活的话,那必须得釜底抽薪,自强自立起来。

而“陈寡孝妇”的故事就很好的为这些女性做了一个榜样。

当时陈寡孝妇在收到丈夫战死沙场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不过想起丈夫离别前所惦记的公婆,孝妇便决定为之守寡以及好好照顾公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陈寡孝妇也才16岁而已,本该有大好的年华,却尽心尽力的把持着一家。

当时连她的父母都劝她改嫁,不过陈寡孝妇却坚定不移的坚持陪伴亡夫以及公婆,直到28年后,84岁的婆婆离世,陈寡孝妇这才没有了之前的忙碌。

但她依旧好好安葬了公婆,还特地按时祭祀,依旧惦记着亡夫以及亡夫的家庭。

可见,古代女性也并非全是没了丈夫就不能生活,一个人也能养活一家老小。

而且其中有些女性就算没能力养活一家甚至自己,她们一般也不会选择改嫁。

早期妇联

大概是在战后一段时间,古代的村里的妇女成了寡妇,村落也就成了寡妇村。

一些没有孩子的生活倒是能过的下去,但有了孩子还得照顾上面公婆的那就犯了难。

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其实不少,但又不能违背妇道,那究竟怎么才能生活下去呢?

他们看到了同为寡妇的街坊邻居,索性之后也就一起过了,毕竟都是天涯沦落人,互相照应也不至于让自己太过寂寞。

这也算是早期的妇女联盟,只不过是被迫组成的而已。

不过不管怎么说,一群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要大,她们慢慢学会了耕地,学会了男人们之前做过的种种事情,生活就一天天好了起来。

一些官员看这样的方法确实能维持一定的社会稳定,以至于官府也开始琢磨这样的安顿方式。

他们大多会把寡妇门聚在一起,让她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或老人一起在那里生活。

而有一些时候官府会直接为那些丧偶的女性发放抚恤金,还会按照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慰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妇女们的精神状态,毕竟没了男丁,女性可得重视起来了。

不过对于古代女性来说,自己过得好可不行,自己的孩子也得过得好,而一些地方就曾就开办了什么学堂,优先录取寡妇的孩子,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寡妇还不需要付各种学费,让孩子体验“义务教育”。

如此一来,从根本上解决了没有男丁以及不好安定寡妇的难题,女性的日子也就好了起来。

但并非所有的女性都能耐得住没有老公的时光,她们一般会选择离家出走。

新的生活

其实对于想要改嫁或者说抛弃丈夫家庭的女性来说,她们大多也都是因为生活所迫。

上文咱也说过,有的女孩年纪轻轻就嫁了人,年纪轻轻就丧了偶,明明还有一大把光明的未来呢,总不能被拴在丈夫家庭放弃往后余生吧?

而且虽然说古代讲究什么三从四德,要女性保持忠贞之类的,但也并非所有年代都是如此。

一些比较开放的年代,就比如唐朝,在面对寡妇改嫁的事情上法律还是允许的,只是如果丈夫战死,寡妇需要守寡一段时间。

而且改嫁或者离开前夫家庭后,抛开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谈,丈夫家的各种遗产也得放下,算是需要净身出户。

不过那时候一般家里都比较穷,丈夫又早早被拉去当了壮丁,遗产什么的也就可有可无,真正有用的,是那些女性那些通向光明未来的选择。

当然啦,有些人确实已经相中了新老公的人选,但也有些人则只是打算离开亡故丈夫的家。

她们如果找不到新的如意郎君的话,其实依旧要自力更生一段时间,要么在家里种种地,要么学一些能够吃饭的技能,或是刺绣,或是作画。

但这些人白手起家确实有些困难,官府有时也会亲自下场帮助这些独立女性,但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官府能做的基本上也只是关照一下他们的买卖或其他生意而已。

不过这也算是开了个好头,毕竟官府都不介意寡妇了,寡妇自己还会介意吗?

于是越来越多的丧偶女性开始独立,在市场上逐渐就能看到她们的身影,虽然当时男丁可能仍然比较少,但最起码市场开始景气,经济形势也开始趋于好转,算是解了内忧的一部分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江南一些地区的独立女性甚至衍生出了规模比较大的一个商业集体,掌管着一定范围的经济活动,而且那里面的人也基本上都是丧偶的女性,真真正正做到了顶起一片天。

结语

不管怎么说,中华的文明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其中各方的努力那肯定就值得认可。

而如今我们可能依然会面临各种问题,但相信包括自己的各方都会努力解决,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大众日报-国学成语番外篇(15)陈寡孝妇:一诺千金 替夫尽孝

0 阅读:63